第820章 下断石之战(2)
“杀给给——”日军在半天的休息之后,第六师团终于发动了进攻,三千多人从四面冲了上来,数不清的炮火覆盖了下断石。
只是当日军炮声开始的时候,山上的人已经躲进了避弹坑之中,这些避弹坑健在地底下两米多,上面有很厚的土层,然后在正面还有铁板支撑,又预留了射击孔,其实和碉堡一样。
这样的建设是为了防备工事被炸毁,另外防止因为不能及时冲上阵地,这样可以先行打击日军,阻挡日军进攻的脚步,避免日军真的冲上来。
此时正在开挖往下三米四米的防御工事,防止第一层工事损毁,另外做到立体防御,只有这样才能坚持的更久。
而真正最大的计划,却是一条通往山下的地道,在两米多的土层下面,但是这需要太多的时间,这条地道将一直挖掘到山脚下,然后再往外挖,师徒打通冲出去的逃生通道,工程浩大。
另外山上还有纵横交错的地道,如今已经挖出来两层了一旦日军冲上来,在他们坚持不住的时候,就会进入地道中和小鬼子继续僵持厮杀。
第一个负责防守的是独立团,如今的独立团也算是强旅,这一次来带来了一千八百多人,这可是大半个独立团的人马,而且装备精良,不用孔学文太操心,士兵们已经进入了战斗状态。
一直等到日军冲到半山腰,孔学文才下令开枪,因为这时候日军越往上就越密集,相对打起来更好打,而且越往上越陡峭,就越难以攀爬,也更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下断石绝对是易守难攻,唯一的缺陷就是缺少回旋的余地。
独立团是生力军,早就憋足了劲,一听到命令,数不清的子弹就开始宣泄,登时将日军打得很惨,死伤不轻。
不过日军也不是善于的,一方面用士兵顶在前面,一方面安排工兵跟上去,在半山腰开始挖掘藏身之处,企图以这种方式,增加冲上来的机会,并且保证更少的伤亡。
这时候的日军很拼命,挖的慢了死的是他们自己,所以不用催,日军的工兵玩了命的挖坑,很快在半山腰留下了一些坑洞,可以藏一些人,这样的坑洞让敌人的子弹打不着她们,炮弹也炸不到他们,可惜无法挖掘更多,否则就是给自己增添麻烦,挖的太多了,就没有冲上去的路了。
藤田进也真够狠的,拼着三千士兵,只是为了将藏身的坑洞推进到离着山顶六十多米处,然后在哪里建立阵地,对山上的敌人进行压制。
虽然第一波损失不轻,但是日军很快就发动了第二波进攻,很快在这些坑洞处,日军就开始建立阵地,一个坑洞可以藏一个小分队的兵力,建立一个火力点,完全可以作为火力支援,并且借此可以修建一条防护墙,慢慢的往上推进。
孔学文看着日军的手段,心思有些沉重,镇让日军逼上来,绝对不是什么好事,那些避弹坑,无论是子弹还是炮弹都打不到,日军躲在里面可以捣鬼。
这样下去自然不利,但是孔学文却没有好办法,这时候还是特务营的人找来了,提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
他们准备了很多绳子,然后用木头裹着手雷,之后将绳子放下去,裹成圆形的手榴弹就会往下滚,等到达坑洞的时候,只要一扥绳子,手榴弹就会咋进坑洞内,将小鬼子炸死。
你有办法,那么对方就有对策,日军被这种手段炸死炸伤了很多,在损失了四千多人后,日军也有了对策,那就是同样利用木板在坑洞外面搭建斜面,让丢下来的手榴弹继续滚下去,而不会在坑洞里爆炸。
战斗整整进行了一天,双方都打得筋疲力尽,日军损失了小五千人,而山上也损失了七八百人,终究日军还是退下去了。
接连的战斗,让双方都不得不进行修整,下断石比想象的还要难以攻打,山上的敌人将工事改造的更加难以进攻,趁着夜色降临,双方总算是消停了下来。
这一天,日军通过空军支援,外加炮兵轰炸,在下断石倾泻了大量的炮弹,整整将下断石的山头都炸下去了半米多,可见战斗的激烈,往山上冲的路上,铺满了日军的尸体。
孔学文联系了日军,让日军可以将尸体全都搬运下去,日军也同意了,趁着这空挡,总算是将尸体清理干净。
双方休息一直到了半夜,日军又发动了夜袭,但是山上并不缺乏弹药,不断地进行试探性射击,几次发现了日军的夜袭,让日军无法得逞,反而损失了上千人。
而这一天,刘杨也始终没有动静,这边打的如此激烈,但是一零五师那边却依旧还在修建阵地,仿佛准备以此和日军纠缠。
但是此时,特战队和特务营,却趁着夜色消失了,一路绕过下断石,朝定坊村赶去,要消灭日军留在那里,正在救治伤员的一个联队。
因为有伤员,所以日军前进得很慢,那些被大火烧灼而侥幸活下来的伤员,都只能躺在担架上哀嚎,以至于拖累了这一个联队的行军速度,一天的时间也才走了几十里地,就是这样小心着,还是有不少伤员死掉了。
到了天快亮的时候,特务营追上了这一个联队的日军,随即战斗就打响了,特务营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强大的炮火,数不清的子弹,一下子将日军打的损失不轻,加上本身照顾伤员就占了半数的日军,情况对日军很惨淡。
因为是照顾伤员,这个联队的炮火被全都带走了,并没有多少重火力,又被特务营打了个突然袭击,炮火的密集,让日军一下子死伤惨重。
加上有特战队配合,日军被包围了,很快损失过半,却依旧没有真正和特务营打照面,日军知道要糟了,可是第一时间话务兵就被打死了,消息根本发不出去,六台电台都被打坏,他们无法联系增援。
日军没有料到会有人追杀他们,所以从一开始就被打乱了,被困在一个山坳里,始终被特务营压着打,躲没地方躲,藏没地方藏。
战斗一直进行到了天亮,感觉没有希望的日军,在摸不清敌人有多少之后,终于扛不住了,一千多人最终选择了投降,因为还有数百伤兵。
日军投降却正和刘杨的心意,立刻下令接收俘虏,然后就在一个村子不远的山坳里,将日军全部看管起来,当然都被捆成了粽子,随后从附近征集了一些青壮,派遣一个排看管俘虏。
之后,刘杨安排特战队化妆成伤兵,然后特务营扮成护送的日军,一方面带着伤兵,一方面运着尸体,直奔南京而去。
此时的南京方面,日军只剩下了一个联队,因为大军正在和敌人在下断石交战,他们根本没有想过会有人来偷袭他们,最要命的是,在哪些俘虏里面,刘杨还找到了几个九州籍的日军士兵,以他们亲人要挟,策反了这些日军,刘杨承诺,要将他们的亲人带到中国,让这些日军不得不进行配合。
这支队伍经过了两天的时间,完全不去管下断石打的多么惨,而是垂头丧气的来到了南京城外。
李宝柱有些紧张的陪在几个投降的俘虏身后,他心里不能不紧张,都已经走到这一步了,但是这几个小鬼子能不能保证真的没有别的心思,毕竟这些小鬼子他们的亲人特务营还没有掌握,只是被营座给唬住了。
有项英在日本,特别是九州被项英作为根据地,九州很多情况都在特务营的掌握中,但是不意味着能掌握每个人的消息,如果不是项英刻意的收集九州和四国当兵的信息,真的很难找到这些人。
结果这些小鬼子被刘杨一顿唬,真的给吓唬住了,因为他们的信息都确定了,而且说的一点不差,这让日军感到恐慌,没敢怀疑他们的亲人被刘杨威胁,毕竟他们知道本土的一些消息,哪里被反抗军占据,谁敢说反抗军和中国人就没有关联,就没有什么秘密。
如果有一个小鬼子有别的心思,对特务营都绝对是致命性的打击,说到底,想要进攻南京,只能凭借出其不意,否则一旦陷入苦战,特务营多半会死伤惨重,这不符合营座的打算。
“你们都想清楚了,能知道你们的信息,我们就有办法把你们的亲人弄到中国来,当然清理他们更简单,你们也知道,我们特务营有不少想你们这样的人,活的还都不错,你们国内有些人在和我们合作,这消息你们也听说过吧。”李宝柱压低声音,用日语提醒着这些小鬼子。
几个日军都有些沉默,他们没有想到报上名字才一会,特务营就知道了他们的所有,用他们的家人作为威胁,李宝柱说的不错,在国内,甚至在军方内部,的确有人和特务营合作,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甚至已经有人指责第四师团,当然不止第四师团,应该还有人——
只是当日军炮声开始的时候,山上的人已经躲进了避弹坑之中,这些避弹坑健在地底下两米多,上面有很厚的土层,然后在正面还有铁板支撑,又预留了射击孔,其实和碉堡一样。
这样的建设是为了防备工事被炸毁,另外防止因为不能及时冲上阵地,这样可以先行打击日军,阻挡日军进攻的脚步,避免日军真的冲上来。
此时正在开挖往下三米四米的防御工事,防止第一层工事损毁,另外做到立体防御,只有这样才能坚持的更久。
而真正最大的计划,却是一条通往山下的地道,在两米多的土层下面,但是这需要太多的时间,这条地道将一直挖掘到山脚下,然后再往外挖,师徒打通冲出去的逃生通道,工程浩大。
另外山上还有纵横交错的地道,如今已经挖出来两层了一旦日军冲上来,在他们坚持不住的时候,就会进入地道中和小鬼子继续僵持厮杀。
第一个负责防守的是独立团,如今的独立团也算是强旅,这一次来带来了一千八百多人,这可是大半个独立团的人马,而且装备精良,不用孔学文太操心,士兵们已经进入了战斗状态。
一直等到日军冲到半山腰,孔学文才下令开枪,因为这时候日军越往上就越密集,相对打起来更好打,而且越往上越陡峭,就越难以攀爬,也更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下断石绝对是易守难攻,唯一的缺陷就是缺少回旋的余地。
独立团是生力军,早就憋足了劲,一听到命令,数不清的子弹就开始宣泄,登时将日军打得很惨,死伤不轻。
不过日军也不是善于的,一方面用士兵顶在前面,一方面安排工兵跟上去,在半山腰开始挖掘藏身之处,企图以这种方式,增加冲上来的机会,并且保证更少的伤亡。
这时候的日军很拼命,挖的慢了死的是他们自己,所以不用催,日军的工兵玩了命的挖坑,很快在半山腰留下了一些坑洞,可以藏一些人,这样的坑洞让敌人的子弹打不着她们,炮弹也炸不到他们,可惜无法挖掘更多,否则就是给自己增添麻烦,挖的太多了,就没有冲上去的路了。
藤田进也真够狠的,拼着三千士兵,只是为了将藏身的坑洞推进到离着山顶六十多米处,然后在哪里建立阵地,对山上的敌人进行压制。
虽然第一波损失不轻,但是日军很快就发动了第二波进攻,很快在这些坑洞处,日军就开始建立阵地,一个坑洞可以藏一个小分队的兵力,建立一个火力点,完全可以作为火力支援,并且借此可以修建一条防护墙,慢慢的往上推进。
孔学文看着日军的手段,心思有些沉重,镇让日军逼上来,绝对不是什么好事,那些避弹坑,无论是子弹还是炮弹都打不到,日军躲在里面可以捣鬼。
这样下去自然不利,但是孔学文却没有好办法,这时候还是特务营的人找来了,提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
他们准备了很多绳子,然后用木头裹着手雷,之后将绳子放下去,裹成圆形的手榴弹就会往下滚,等到达坑洞的时候,只要一扥绳子,手榴弹就会咋进坑洞内,将小鬼子炸死。
你有办法,那么对方就有对策,日军被这种手段炸死炸伤了很多,在损失了四千多人后,日军也有了对策,那就是同样利用木板在坑洞外面搭建斜面,让丢下来的手榴弹继续滚下去,而不会在坑洞里爆炸。
战斗整整进行了一天,双方都打得筋疲力尽,日军损失了小五千人,而山上也损失了七八百人,终究日军还是退下去了。
接连的战斗,让双方都不得不进行修整,下断石比想象的还要难以攻打,山上的敌人将工事改造的更加难以进攻,趁着夜色降临,双方总算是消停了下来。
这一天,日军通过空军支援,外加炮兵轰炸,在下断石倾泻了大量的炮弹,整整将下断石的山头都炸下去了半米多,可见战斗的激烈,往山上冲的路上,铺满了日军的尸体。
孔学文联系了日军,让日军可以将尸体全都搬运下去,日军也同意了,趁着这空挡,总算是将尸体清理干净。
双方休息一直到了半夜,日军又发动了夜袭,但是山上并不缺乏弹药,不断地进行试探性射击,几次发现了日军的夜袭,让日军无法得逞,反而损失了上千人。
而这一天,刘杨也始终没有动静,这边打的如此激烈,但是一零五师那边却依旧还在修建阵地,仿佛准备以此和日军纠缠。
但是此时,特战队和特务营,却趁着夜色消失了,一路绕过下断石,朝定坊村赶去,要消灭日军留在那里,正在救治伤员的一个联队。
因为有伤员,所以日军前进得很慢,那些被大火烧灼而侥幸活下来的伤员,都只能躺在担架上哀嚎,以至于拖累了这一个联队的行军速度,一天的时间也才走了几十里地,就是这样小心着,还是有不少伤员死掉了。
到了天快亮的时候,特务营追上了这一个联队的日军,随即战斗就打响了,特务营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强大的炮火,数不清的子弹,一下子将日军打的损失不轻,加上本身照顾伤员就占了半数的日军,情况对日军很惨淡。
因为是照顾伤员,这个联队的炮火被全都带走了,并没有多少重火力,又被特务营打了个突然袭击,炮火的密集,让日军一下子死伤惨重。
加上有特战队配合,日军被包围了,很快损失过半,却依旧没有真正和特务营打照面,日军知道要糟了,可是第一时间话务兵就被打死了,消息根本发不出去,六台电台都被打坏,他们无法联系增援。
日军没有料到会有人追杀他们,所以从一开始就被打乱了,被困在一个山坳里,始终被特务营压着打,躲没地方躲,藏没地方藏。
战斗一直进行到了天亮,感觉没有希望的日军,在摸不清敌人有多少之后,终于扛不住了,一千多人最终选择了投降,因为还有数百伤兵。
日军投降却正和刘杨的心意,立刻下令接收俘虏,然后就在一个村子不远的山坳里,将日军全部看管起来,当然都被捆成了粽子,随后从附近征集了一些青壮,派遣一个排看管俘虏。
之后,刘杨安排特战队化妆成伤兵,然后特务营扮成护送的日军,一方面带着伤兵,一方面运着尸体,直奔南京而去。
此时的南京方面,日军只剩下了一个联队,因为大军正在和敌人在下断石交战,他们根本没有想过会有人来偷袭他们,最要命的是,在哪些俘虏里面,刘杨还找到了几个九州籍的日军士兵,以他们亲人要挟,策反了这些日军,刘杨承诺,要将他们的亲人带到中国,让这些日军不得不进行配合。
这支队伍经过了两天的时间,完全不去管下断石打的多么惨,而是垂头丧气的来到了南京城外。
李宝柱有些紧张的陪在几个投降的俘虏身后,他心里不能不紧张,都已经走到这一步了,但是这几个小鬼子能不能保证真的没有别的心思,毕竟这些小鬼子他们的亲人特务营还没有掌握,只是被营座给唬住了。
有项英在日本,特别是九州被项英作为根据地,九州很多情况都在特务营的掌握中,但是不意味着能掌握每个人的消息,如果不是项英刻意的收集九州和四国当兵的信息,真的很难找到这些人。
结果这些小鬼子被刘杨一顿唬,真的给吓唬住了,因为他们的信息都确定了,而且说的一点不差,这让日军感到恐慌,没敢怀疑他们的亲人被刘杨威胁,毕竟他们知道本土的一些消息,哪里被反抗军占据,谁敢说反抗军和中国人就没有关联,就没有什么秘密。
如果有一个小鬼子有别的心思,对特务营都绝对是致命性的打击,说到底,想要进攻南京,只能凭借出其不意,否则一旦陷入苦战,特务营多半会死伤惨重,这不符合营座的打算。
“你们都想清楚了,能知道你们的信息,我们就有办法把你们的亲人弄到中国来,当然清理他们更简单,你们也知道,我们特务营有不少想你们这样的人,活的还都不错,你们国内有些人在和我们合作,这消息你们也听说过吧。”李宝柱压低声音,用日语提醒着这些小鬼子。
几个日军都有些沉默,他们没有想到报上名字才一会,特务营就知道了他们的所有,用他们的家人作为威胁,李宝柱说的不错,在国内,甚至在军方内部,的确有人和特务营合作,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甚至已经有人指责第四师团,当然不止第四师团,应该还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