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应邀
正月十五这一天一早就开始下雪,雪不算大,细细碎碎的下着。天倒是并不算冷,一早刘琰起身之后先写贴子。
听说小哥他们文会都是要下贴邀客的,据说是风雅。可明明天天都能见着面的人,干嘛还非得多此一举写个贴子来请呢?当面问一声岂不省事?
大概文人就爱弄这一套,显得有身份。
不过等开始写了,刘琰觉得这也挺有意思的。
她选了一张泥金花笺出来,让小津磨好了墨,用簪花小楷给小哥写了一张请贴,请他来安和宫赏灯。
既然写了,刘琰索性多写了几张,给三姐,吴表姐都写了贴子,想了想,给刘翠和其他两位堂姐也各写了一张。
趁着她还在京里,能见一面就见一面吧,等到她跟随夫婿出了京,那想见面就难了。
以往的上元节总是十分热闹,御花园里挂起了花灯,宫宴之后天子与宗室贵戚游园赏灯,城楼处还会燃放焰火,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今年这些一概都省了。
桂圆在一旁看她写贴子,虽然桂圆识字不多,但是跟着公主久了,这好赖还是能看出来的。
“公主的字,写的可是越来越好了。”
刘琰自己写完落款,提起贴子来看了看:“倒也是,看着是比去年有进益。”
以前怎么也写不好,提起笔来就觉得手腕硬,手臂硬,全身都僵硬,哪哪儿都不自在。可是近来不一样,就好象突然打通了某处灵窍一般,突然就顺当起来了,写字的时候觉得很顺当,隐隐约约中好象明白了程先生说的“字意”是个什么意思了。倒不是说她的字就有字意了,而是……
嗳呀,反正这种感觉既隐约又奇妙,可意会难言传。
真要打个比方,大概就是她从一口井里跃了出来,跳进了一口池塘里头,所见天地顿时全然不同了,过去握着似有千斤重的笔现在变得轻盈,写字的时候偶尔能体会到“运转圆融”是什么感觉。
四皇子收着贴子还有些意外,一面低头去看一面笑:“她也会下贴子了?嗯,邀我去赏灯。”
豆羹笑着说:“我们公主让人扎了花,做了灯,妆点起来之后,安和宫可好看着呢,等到晚上灯一点起来,映着雪,那就更好看了,不知道殿下能不能赏光?”
四皇子笑着指他:“你也该读点书,挺聪明的一个人,要是再读点书,那说话就更有趣了。”
豆羹实在不是读书的材料。让他干点的,活儿累点苦点都行,可要是让他念书,那可要了命,那一个个方块儿字就象一个个符咒一样,看着样子都差不离,他实在分不清哪个是哪个,再多看一会儿,脑袋就跟要裂了似的,实在不是个读书的材料。
正因为自己办不到,才格外看小津不顺眼。一样是人生父母养的,吃五谷杂粮长大,怎么人家就会读书写字儿?
四皇子说:“我知道了,回去跟妹妹说我一定去。除了我,她还请了谁?”
豆羹想了想:“还有三公主,宣王府两位郡主,吴侯家的姑娘,其他就没什么人了。”
都是自家亲戚,没什么别人。
因为下雪,才刚过申时,外面天色阴沉,看着就象到了晚上一样。
四皇子站在安和宫门外,看着门上挂着的两盏莲花灯,粉莹莹的光亮映着纷纷簌簌的雪片,确实比晴日里赏灯更别有一番意趣。
再往里走,就能听见年轻女孩儿们的笑声从宫院内传来。
安和宫今天着实不同。院内的树枝都已经妆点上了,明明是在冬日里,可是这院中却是花红柳绿的,仿佛已经到了阳春三月一般。纷纷扬扬的细雪乍一看倒象是飘飞的杨花和柳絮,看着一点也不冷清肃杀,反倒更显得热闹。
小宫女和小太监眼睛都不够使了,跪下来参差不齐的向四皇子请安问好,四皇子笑着摆手:“行了行了,今天过节,不必象往常一样拘礼。”他转头吩咐毛德:“发赏钱吧,今儿这赏钱人人有份儿。”
底下人更是欢腾一片,齐声谢赏。
外面这么大动静,殿内的人自然不会听不见。
刘琰捧着手炉笑眯眯的从殿内迎出来:“小哥来啦?我们正用点心呢。你来的正好,咱们一起玩百花图啊。”
四皇子看着她粉嘟嘟的脸蛋儿就忍不住上手戳了一下:“那是你们小姑娘玩儿的,我可不会。”
“来吧来吧,一起玩才热闹啊。”
四皇子有点后悔——他觉得他今天来可能不是来散心的。
现在跑的话,还来得及吗?
……
唔,显然是来不及了。
四皇子被几个妹妹生拉硬拽的给留了下来,陪她们玩儿小姑娘们喜欢的“百花图。”
刘琰特意备了些宫花、香囊、小首饰之类的东西当彩头,赢一盘就可以得一样。本来这些彩头都是给姑娘家预备的,可是没想到头一局下来就是四皇子赢了,刘琰捂嘴大笑,示意桂圆把锦盘端过来。
桂圆强忍着笑,屈膝躬身,举着锦盘说:“请殿下挑一样。”
四皇子脸都要绿了。
刘琰还在一旁怂恿:“小哥,挑一个呀,你挑好了我帮你戴上。”
四皇子瞪她一眼,假笑着说:“我哪能要你们小姑娘的东西,快端下去吧。”
“哎呀,小哥你同我还客气什么呀。你要是觉得挑不出来,那我帮你挑呀。”刘琰在盘子里扫一眼,拿起一朵红艳艳的纱堆宫花:“来呀来呀,小哥我帮你戴。”
四皇子觉得……有时候孩子还是需要严加管教的,就比如刘琰,显然是日子过得太舒坦了皮子松,该给她好好紧一紧皮。
但今天是过节,他是应邀来赏灯的,总不能大正月十五把妹妹揍一顿吧?
刘琰往前扑,四皇子往一边躲,刘芳她们在一旁兴灾乐祸的看热闹不说,还状似无意的把四皇子的去路都拦住了。
兄妹俩绕着一张圆桌斗智斗勇,最后四皇子给缠的没办法,两人各退一步——花他戴,不过不是插戴在头上,而是别在襟口。
听说小哥他们文会都是要下贴邀客的,据说是风雅。可明明天天都能见着面的人,干嘛还非得多此一举写个贴子来请呢?当面问一声岂不省事?
大概文人就爱弄这一套,显得有身份。
不过等开始写了,刘琰觉得这也挺有意思的。
她选了一张泥金花笺出来,让小津磨好了墨,用簪花小楷给小哥写了一张请贴,请他来安和宫赏灯。
既然写了,刘琰索性多写了几张,给三姐,吴表姐都写了贴子,想了想,给刘翠和其他两位堂姐也各写了一张。
趁着她还在京里,能见一面就见一面吧,等到她跟随夫婿出了京,那想见面就难了。
以往的上元节总是十分热闹,御花园里挂起了花灯,宫宴之后天子与宗室贵戚游园赏灯,城楼处还会燃放焰火,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今年这些一概都省了。
桂圆在一旁看她写贴子,虽然桂圆识字不多,但是跟着公主久了,这好赖还是能看出来的。
“公主的字,写的可是越来越好了。”
刘琰自己写完落款,提起贴子来看了看:“倒也是,看着是比去年有进益。”
以前怎么也写不好,提起笔来就觉得手腕硬,手臂硬,全身都僵硬,哪哪儿都不自在。可是近来不一样,就好象突然打通了某处灵窍一般,突然就顺当起来了,写字的时候觉得很顺当,隐隐约约中好象明白了程先生说的“字意”是个什么意思了。倒不是说她的字就有字意了,而是……
嗳呀,反正这种感觉既隐约又奇妙,可意会难言传。
真要打个比方,大概就是她从一口井里跃了出来,跳进了一口池塘里头,所见天地顿时全然不同了,过去握着似有千斤重的笔现在变得轻盈,写字的时候偶尔能体会到“运转圆融”是什么感觉。
四皇子收着贴子还有些意外,一面低头去看一面笑:“她也会下贴子了?嗯,邀我去赏灯。”
豆羹笑着说:“我们公主让人扎了花,做了灯,妆点起来之后,安和宫可好看着呢,等到晚上灯一点起来,映着雪,那就更好看了,不知道殿下能不能赏光?”
四皇子笑着指他:“你也该读点书,挺聪明的一个人,要是再读点书,那说话就更有趣了。”
豆羹实在不是读书的材料。让他干点的,活儿累点苦点都行,可要是让他念书,那可要了命,那一个个方块儿字就象一个个符咒一样,看着样子都差不离,他实在分不清哪个是哪个,再多看一会儿,脑袋就跟要裂了似的,实在不是个读书的材料。
正因为自己办不到,才格外看小津不顺眼。一样是人生父母养的,吃五谷杂粮长大,怎么人家就会读书写字儿?
四皇子说:“我知道了,回去跟妹妹说我一定去。除了我,她还请了谁?”
豆羹想了想:“还有三公主,宣王府两位郡主,吴侯家的姑娘,其他就没什么人了。”
都是自家亲戚,没什么别人。
因为下雪,才刚过申时,外面天色阴沉,看着就象到了晚上一样。
四皇子站在安和宫门外,看着门上挂着的两盏莲花灯,粉莹莹的光亮映着纷纷簌簌的雪片,确实比晴日里赏灯更别有一番意趣。
再往里走,就能听见年轻女孩儿们的笑声从宫院内传来。
安和宫今天着实不同。院内的树枝都已经妆点上了,明明是在冬日里,可是这院中却是花红柳绿的,仿佛已经到了阳春三月一般。纷纷扬扬的细雪乍一看倒象是飘飞的杨花和柳絮,看着一点也不冷清肃杀,反倒更显得热闹。
小宫女和小太监眼睛都不够使了,跪下来参差不齐的向四皇子请安问好,四皇子笑着摆手:“行了行了,今天过节,不必象往常一样拘礼。”他转头吩咐毛德:“发赏钱吧,今儿这赏钱人人有份儿。”
底下人更是欢腾一片,齐声谢赏。
外面这么大动静,殿内的人自然不会听不见。
刘琰捧着手炉笑眯眯的从殿内迎出来:“小哥来啦?我们正用点心呢。你来的正好,咱们一起玩百花图啊。”
四皇子看着她粉嘟嘟的脸蛋儿就忍不住上手戳了一下:“那是你们小姑娘玩儿的,我可不会。”
“来吧来吧,一起玩才热闹啊。”
四皇子有点后悔——他觉得他今天来可能不是来散心的。
现在跑的话,还来得及吗?
……
唔,显然是来不及了。
四皇子被几个妹妹生拉硬拽的给留了下来,陪她们玩儿小姑娘们喜欢的“百花图。”
刘琰特意备了些宫花、香囊、小首饰之类的东西当彩头,赢一盘就可以得一样。本来这些彩头都是给姑娘家预备的,可是没想到头一局下来就是四皇子赢了,刘琰捂嘴大笑,示意桂圆把锦盘端过来。
桂圆强忍着笑,屈膝躬身,举着锦盘说:“请殿下挑一样。”
四皇子脸都要绿了。
刘琰还在一旁怂恿:“小哥,挑一个呀,你挑好了我帮你戴上。”
四皇子瞪她一眼,假笑着说:“我哪能要你们小姑娘的东西,快端下去吧。”
“哎呀,小哥你同我还客气什么呀。你要是觉得挑不出来,那我帮你挑呀。”刘琰在盘子里扫一眼,拿起一朵红艳艳的纱堆宫花:“来呀来呀,小哥我帮你戴。”
四皇子觉得……有时候孩子还是需要严加管教的,就比如刘琰,显然是日子过得太舒坦了皮子松,该给她好好紧一紧皮。
但今天是过节,他是应邀来赏灯的,总不能大正月十五把妹妹揍一顿吧?
刘琰往前扑,四皇子往一边躲,刘芳她们在一旁兴灾乐祸的看热闹不说,还状似无意的把四皇子的去路都拦住了。
兄妹俩绕着一张圆桌斗智斗勇,最后四皇子给缠的没办法,两人各退一步——花他戴,不过不是插戴在头上,而是别在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