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军阀 第487节
在运输船队上已经搭乘了不少民夫,这时候正好派上用场。
而在济州岛上其余地方的日军,虽然听闻了消息,但是却根本不敢上前进攻,因为阿部忠秋的两万大军只用了一个冲锋,就伤亡了四千多人,明军却一人未死,这样的结果已经让日军各部丧失了继续打下去的信心,哪怕不断有日军登陆到济州岛中转,这样的局面也没有改变。
于是就出现了非常奇特的一幕,在济州岛上,数万乃至越来越多的日军聚集在一侧,静静的看着施琅所部数千明军将士占据了己方的钱粮囤积处,看着明军的民夫搬运着堆积如山的钱粮,却全都无动于衷。
这样奇异的场面一直持续到傍晚时分,当最后一箱银子被民夫抬走,施琅心满意足的大笑着下令:“各部将士撤回岸边,准备回家啦!”
北洋舰队第一支队的数千将士快速后撤,当众将士抵达岸边的时候,日军各部也随后跟来,只是始终与施琅所部保持着“安全距离”。
施琅见状便大笑起来,命人找来一块木板,在上面刻下“不必相送”四个字,然后率部上船,扬帆而去。
此番,施琅率部突袭得手,至少抢走了日军一百二十万两银子、七十八万石粮食的钱粮物资,收获颇丰,没有给日军暗地里做手脚的机会。
第六百九十八章 汉城条约
在济州岛北面的外海上,一艘日军水师的关船快速朝着一支舰队驶来,然后在一艘大安宅船的旁边停靠,用绳索将一封情报投掷到甲板上。
很快,酒井忠胜便拿到了这封情报,得知济州岛囤积的钱粮被明军突袭劫走,顿时暴跳如雷,怒声吼道:“明人无耻!”
此时酒井忠胜自然不会记得,自己还曾准备将济州岛囤积的钱粮运走一部分,此时却发了怒。
周围的日军将领都是变色,如此一来,正在撤离中的日军各部就无法在济州岛获得补给,返回日本的路途上,大部分的兵马都将断粮了。
而且以日军的航海技术而来,还必须在济州岛中转一番,否则发生海难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而中转的话,归途所需的时间就注定又要增加了。
想到这里,酒井忠胜只能下令,让各部中转的时间缩减到一天。至于各部的存粮问题,目前各部都有兵马在海上航行着,酒井忠胜也没有能力一一通知到位,也只能让各部自求多福了。
就这样,五十万日军的大撤退,因为明军突袭济州岛而发生了变化,变成了一场“饥饿之旅”,后世日本史书曾记载这段归途,日军各部携带的粮食只能支撑两、三天的时间,原本就算能够在济州岛获得补给,从朝鲜长兴府到济州岛的这段路途,也要断粮一到两天的时间。
可是随着济州岛囤积粮食的丧失,日军各部兵马在海上断粮数日之久,甚至日军第三军的一部兵马因为遇到了逆流和海风,形成延误了四天,于是在海上断粮十几天之久。
这样的局面让日军各部兵马军心动摇,不少船只的兵丁都发生了动乱,甚至是内斗。
当酒井忠胜率部最终全部抵达日本本州岛的时候,五十万大军之中竟然有两万多人的折损,这样的结果让德川家光无法接受,当即下令剥夺酒井忠胜一万石的封地。
与此同时,刘衍也率领大军抵达了汉城,此时李倧被安置在朝鲜王宫之内。经过一连串动乱的朝鲜王宫,此时已经变得无比的萧条,到处都能见到残垣断壁,还有不少焚烧过后的痕迹,王宫内也看不到多少宫女和侍卫,冷冷清清的好像是一处废墟一般。
李倧原来居住的寝宫更是已经荒废,不得已便移居到了原本世子李淏的居所。但是李倧睹物思人,想到自己死于非命的王妃和两个儿子,病情顿时加重,已然是卧床不起了。
刘衍闻讯也很忧虑,原本希望李倧能够再支撑一段时间,以便能有时间将朝鲜国的事情安排妥当,可是如今看来,留给刘衍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所有的事项都要抓紧时间部署了。
在大军抵达汉城的第二天,刘衍便召集了李倧的一众部下,当众任命大将军李光统领数十万朝鲜兵马,命其“整顿朝鲜兵卒,分兵镇守各处,加强对日本的防务”。
同时,刘衍任命大臣李希君为领议政,并且将李倧的小儿子李澄带到了议事的大殿之上。
此时被刘衍召集起来的朝鲜文臣武将,大多都是李倧出逃汉城之后,逐渐重新任命的,并不是之前的朝臣,所以这些人都算是李倧的心腹,也是将来朝鲜国的中坚力量。
众人看到刘衍拉着只有七岁的李澄走上大殿,都是很诧异。因为这个四皇子始终不被李倧喜爱,甚至并没有养在王宫之中,而是被寄养在其生母家族中,也因此侥幸的躲过了之前朴自荀、金自点的政变动乱。
众人看到这一幕,再想到已经病入膏肓的李倧,顿时就明白过来,纷纷低下头,暗地里交换着眼神。
片刻之后,刘衍走到大殿最前面,直接坐在了李倧的王位上,在场众人无人敢言,依然恭敬的原地站好。
刘衍将年仅七岁,此时已经紧张得快要哭出来的李澄拉到自己面前,面朝满朝大臣,然后说道:“如今朝鲜国王李倧病体沉重,朝鲜国必须立即拥立世子,本公提议立王子李澄为世子,诸位可有异议?”
刘衍说完,大殿之上无人应答。
这时领议政李希君站出来,大声说道:“阁老有令,谁敢不听!”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纷纷行礼说道:“臣,领命!”
随后李希君率先跪下,朝着李澄行礼,说道:“臣,叩见世子!”
“臣叩见世子!”
小小的李澄顿时被这一幕吓得哇哇大哭,刘衍却将其揽在怀里,安慰了一番,便起身将拉着李澄,迈步朝着殿外走去,满朝文武全部叩拜在地上,没有一个人敢抬头,只有李希君和大将军李光急忙起身,一左一右的跟在刘衍的身后,一同朝着大殿外面走去。
随后刘衍等人直接来到了李倧养病的宫殿内,见到了已经虚弱无力的李倧,小小的李澄顿时哭了出来,直接扑到了李倧的身上。
李倧睁开眼睛,顿时也哭了出来。此时李倧已经说不出话来,只是指着李澄,看向刘衍,不住的哭着流泪。
刘衍虽然对李倧并没有什么交情,但是见到此情此景,心中也很是感触,说道:“本公准备立李澄为世子,将来接你的班。”
李倧点了点头,但是依然指着李澄,嘴里不断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
刘衍继续说道:“李澄与本公的儿子年纪相仿,今日本公便认下李澄为义子。”
一旁的李希君和李光闻言都是瞪大了眼睛,震惊的看向刘衍,万万想不到刘衍竟然会如此袒护李澄。有了这样一层关系,只要刘衍在大明没有倒台,那李澄这个朝鲜世子、将来的朝鲜国王的地位就是不可动摇的。
毕竟在朝鲜国内,谁也没有胆子为了拿下李澄,而与大明帝国作对。
李倧听到了刘衍的称诺,脸上瞬间露出了笑容,指着李澄的手也放了下来,长出一口气后,便闭上了眼睛,再也没有动弹一下。
当日,朝鲜国王李倧病死,刘衍命世子李澄继位。
次日,一场简单的继位大殿在汉城举行,随后领议政李希君和大将军李光率领朝鲜的文臣武将叩拜了朝鲜的新国王,接着李澄又在李希君和李光的陪同下,对着刘衍行礼,叩拜自己的义父。
当天晚上,在汉城内刘衍的临时住所内,李希君和李光紧张的坐在椅子上,刘衍则是拿着一份公文看着。
过了好一阵,刘衍才在李希君和李光的注视下,放下了手中的公文,对二人说道:“今晚咱们就商议一下,大明与朝鲜国的停战协议吧。”
这时李希君和李光才重新想起了,原来朝鲜国与大明也是敌对状态,李倧投靠刘衍虽然是以投降的名义,但是大明朝廷并没有任何正式的回应。
李希君和李光急忙起身,恭敬的说道:“一切全凭阁老做主。”
“哦?是吗?”
刘衍拿起那份公文递给二人,然后笑着说道:“那二位就看一看这个吧。”
李希君和李光急忙接过来仔细看了起来。
这份公文便是大明内阁按照刘衍的意思,经崇祯帝朱批,最后定下的停战条约。
里面零零总总有几十条约定,但是归结起来,大概的意思也只有几点最为重要。
第一:朝鲜国正式成为大明的属国,每年春秋两季向大明进贡两次,春季进贡白银十万两,秋季进贡粮食十万石。
第二:朝鲜国国王依旧为大明郡王级别,但是可以提升一级,身穿大明亲王服饰,使用大明亲王一级的仪仗和用度。
第三:朝鲜国作为大明属国,有义务服从大明的征调,有出兵作战、承担军费开支、提供民夫等义务。
第四:作为此次与大明开战的惩罚,朝鲜国割让平安道和咸镜道给大明,在三个月内,将一切不愿入明的朝鲜百姓和文臣武将迁走,并且赔偿给大明白银一百五十万两,粮食两百万石的赔款。
第五:大明改安东都护府为岭北都护府,将整合原平安道、咸镜道为大明新的安东都护府,并且安东都护府会分出部分兵马驻防汉城等地,驻军的开支费用由朝鲜国承担。
第六:朝鲜国对大明商贾完全开放,允许大明商贾自由往来各地经商、开矿、办工坊,不得对大明商贾征收税赋,朝鲜国的律法对大明商贾无效……
李希君和李光看了这份停战条约,心里面沉甸甸的,里面第一条到第三条一类的约定自是不用说,朝鲜国是大明的属国,这些都是属国的义务,肯定是要答应下来的。
可是后面关于割地赔款,以及驻军、开放经商的条款,二人却不敢答应,这要是答应下来,二人可就是朝鲜国的千古罪人了!
刘衍见二人犹豫了起来,说道:“怎么,有意见?”
李希君纠结了许久,还是不敢说什么,李光咬着牙说道:“启禀阁老,这份条约太苛刻了,还请阁老看在先王先错后降,并且追随阁老奋战的份上,网开一面!”
刘衍没有说话,只是冷笑着盯着李希君和李光,看得二人心中发毛。
李光咬着牙再次说道:“驻军和赔款的事情,朝鲜认下了,就算是砸锅卖铁,也要凑齐钱粮。只是割地,能不能少一点,通商的话,让朝鲜多少收些赋税?”
刘衍脸上的冷笑也没剩下多少,眼神越发的冰冷。
李光和李希君直接跪在地上,二人再不敢说什么,只是趴在地上不敢抬头。
这时,刘衍的声音传来:“本公也是心善,那就看在义子的面子上,赔款的数额降低到白银一百二十万两,粮食一百五十万石。”
“至于割地的范围,以大同江为界,本公可以将大同江以南的平壤、成川、中和三地留给朝鲜国,平安道大部和咸镜道必须割让给大明!”
“而通商之事,没有商量的余地!”
听了刘衍的话,李希君和李光都是松了一口气,能够将平壤争取回来,也算可以给朝鲜国上下一个交代了,毕竟平壤在朝鲜人的心中,就好比南京在大明百姓心中的地位,是不能失去的。
于是李希君和李光纷纷叩拜行礼,说道:“是,我等听令便是。”
两天之后,年仅七岁的朝鲜新国王李澄在条约上签字画押,刘衍也代表大明帝国在条约上签字,并且盖上了大明内阁首辅印章。
这份条约因为是在汉城王宫内签订的,所以后世也称之为《汉城条约》。
这份条约标志着朝鲜国从此以后成为大明帝国的“输血库”,朝鲜的商业和手工业、开矿业等产业,全面遭到大明商贾的冲击,为大明帝国带来了大量的白银流入,以及大量的税收。
同时,这份条约也标志着大明帝国开始向外开拓,将势力向外拓展的第一步!
第六百九十九章 德川家光的奋斗
八月二十五日,日本江户城,天守阁。
此时刘衍已经代表大明与朝鲜国签订了《汉城条约》,消息传出来之后,明军各部数十万将士欢声雷动,随即在汉城周边开始了为期五天的休整,刘衍定下九月初一大军班师回朝。
而德川家光却是惊怒交加,自己一手打造的五十万出征大军,竟然在朝鲜转悠了一圈,一点好处都没捞到,直接被明军驱赶了回来,而且还赔上了大批的钱粮,以及两万多精锐足轻士兵。
这样的局面对于幕府来说,是非常动摇威信的,对于德川家光来说,也是无法容忍和接受的。
于是一场关乎日本命运的会议,在天守阁内将此番出征朝鲜的将领全部召集起来议事。
山城淀藩初代藩主永井尚政,丹后国宫津藩初代藩主内藤忠重,幕府大老、若狭国小浜藩初代藩主酒井忠胜,将军府老中松平信纲,武藏国忍藩藩主阿部忠秋,亲信家将堀田正盛,小姓组番头太田资宗,亲信家将阿部重次,武蔵国忍藩藩主、同时是川越藩的初代藩主松平信纲,下野国壬生藩藩主阿部忠秋等人纷纷赶来。
众人已进入天守阁正殿内,就看到了德川家光铁青的脸色,众人心中都是暗暗叫苦。
当众人落座之后,德川家光便冷声说道:“此番出兵朝鲜,乃是我日本进军大陆的第一战,可是结果却令人难以接受,难道明军当真如战报所言,是那样的难以战胜吗?”
说完,德川家光的目光便看向此番领军主帅酒井忠胜。
酒井忠胜“嗨”了一声,说道:“将军有所不知,此番我率军在砺山城与明军对峙,原本是准备在此处与明军展开决战,一战定胜负!”
“可是当我和诸位见到了明军的军容之后,便立即收起了决战之心,而蒙生了退意。”
德川家光问道:“为什么?你们都是日本最勇猛的大名,是日本人的骄傲,难道都被明军的军容给吓住了吗?”
酒井忠胜老脸一红,随即低头说道:“嗨!我们正是被明军强大的实力所震慑!”
听到酒井忠胜直截了当的承认,德川家光的脸色也不禁变得非常难看,说道:“战报之中写明:明军全员披甲,装备大铳至少一万门,当真如此?”
“千真万确!”
酒井忠胜说道:“而且明军的兵卒高大威猛,我军的武士在明军士兵跟前,就好像是孩童一般。而且明军之中骑兵众多,部下十万众,更装备了大量的铁炮。如今的大明军威,恐怕已经不下当初的大唐了,所以我等才没敢对战。”
听了酒井忠胜的话,德川家光久久无语,一众将领也沉默无言。
许久之后,德川家光猛地一拍身前的案几,大声说道:“日本决不能再这样下去,必须要变革!”
而在济州岛上其余地方的日军,虽然听闻了消息,但是却根本不敢上前进攻,因为阿部忠秋的两万大军只用了一个冲锋,就伤亡了四千多人,明军却一人未死,这样的结果已经让日军各部丧失了继续打下去的信心,哪怕不断有日军登陆到济州岛中转,这样的局面也没有改变。
于是就出现了非常奇特的一幕,在济州岛上,数万乃至越来越多的日军聚集在一侧,静静的看着施琅所部数千明军将士占据了己方的钱粮囤积处,看着明军的民夫搬运着堆积如山的钱粮,却全都无动于衷。
这样奇异的场面一直持续到傍晚时分,当最后一箱银子被民夫抬走,施琅心满意足的大笑着下令:“各部将士撤回岸边,准备回家啦!”
北洋舰队第一支队的数千将士快速后撤,当众将士抵达岸边的时候,日军各部也随后跟来,只是始终与施琅所部保持着“安全距离”。
施琅见状便大笑起来,命人找来一块木板,在上面刻下“不必相送”四个字,然后率部上船,扬帆而去。
此番,施琅率部突袭得手,至少抢走了日军一百二十万两银子、七十八万石粮食的钱粮物资,收获颇丰,没有给日军暗地里做手脚的机会。
第六百九十八章 汉城条约
在济州岛北面的外海上,一艘日军水师的关船快速朝着一支舰队驶来,然后在一艘大安宅船的旁边停靠,用绳索将一封情报投掷到甲板上。
很快,酒井忠胜便拿到了这封情报,得知济州岛囤积的钱粮被明军突袭劫走,顿时暴跳如雷,怒声吼道:“明人无耻!”
此时酒井忠胜自然不会记得,自己还曾准备将济州岛囤积的钱粮运走一部分,此时却发了怒。
周围的日军将领都是变色,如此一来,正在撤离中的日军各部就无法在济州岛获得补给,返回日本的路途上,大部分的兵马都将断粮了。
而且以日军的航海技术而来,还必须在济州岛中转一番,否则发生海难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而中转的话,归途所需的时间就注定又要增加了。
想到这里,酒井忠胜只能下令,让各部中转的时间缩减到一天。至于各部的存粮问题,目前各部都有兵马在海上航行着,酒井忠胜也没有能力一一通知到位,也只能让各部自求多福了。
就这样,五十万日军的大撤退,因为明军突袭济州岛而发生了变化,变成了一场“饥饿之旅”,后世日本史书曾记载这段归途,日军各部携带的粮食只能支撑两、三天的时间,原本就算能够在济州岛获得补给,从朝鲜长兴府到济州岛的这段路途,也要断粮一到两天的时间。
可是随着济州岛囤积粮食的丧失,日军各部兵马在海上断粮数日之久,甚至日军第三军的一部兵马因为遇到了逆流和海风,形成延误了四天,于是在海上断粮十几天之久。
这样的局面让日军各部兵马军心动摇,不少船只的兵丁都发生了动乱,甚至是内斗。
当酒井忠胜率部最终全部抵达日本本州岛的时候,五十万大军之中竟然有两万多人的折损,这样的结果让德川家光无法接受,当即下令剥夺酒井忠胜一万石的封地。
与此同时,刘衍也率领大军抵达了汉城,此时李倧被安置在朝鲜王宫之内。经过一连串动乱的朝鲜王宫,此时已经变得无比的萧条,到处都能见到残垣断壁,还有不少焚烧过后的痕迹,王宫内也看不到多少宫女和侍卫,冷冷清清的好像是一处废墟一般。
李倧原来居住的寝宫更是已经荒废,不得已便移居到了原本世子李淏的居所。但是李倧睹物思人,想到自己死于非命的王妃和两个儿子,病情顿时加重,已然是卧床不起了。
刘衍闻讯也很忧虑,原本希望李倧能够再支撑一段时间,以便能有时间将朝鲜国的事情安排妥当,可是如今看来,留给刘衍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所有的事项都要抓紧时间部署了。
在大军抵达汉城的第二天,刘衍便召集了李倧的一众部下,当众任命大将军李光统领数十万朝鲜兵马,命其“整顿朝鲜兵卒,分兵镇守各处,加强对日本的防务”。
同时,刘衍任命大臣李希君为领议政,并且将李倧的小儿子李澄带到了议事的大殿之上。
此时被刘衍召集起来的朝鲜文臣武将,大多都是李倧出逃汉城之后,逐渐重新任命的,并不是之前的朝臣,所以这些人都算是李倧的心腹,也是将来朝鲜国的中坚力量。
众人看到刘衍拉着只有七岁的李澄走上大殿,都是很诧异。因为这个四皇子始终不被李倧喜爱,甚至并没有养在王宫之中,而是被寄养在其生母家族中,也因此侥幸的躲过了之前朴自荀、金自点的政变动乱。
众人看到这一幕,再想到已经病入膏肓的李倧,顿时就明白过来,纷纷低下头,暗地里交换着眼神。
片刻之后,刘衍走到大殿最前面,直接坐在了李倧的王位上,在场众人无人敢言,依然恭敬的原地站好。
刘衍将年仅七岁,此时已经紧张得快要哭出来的李澄拉到自己面前,面朝满朝大臣,然后说道:“如今朝鲜国王李倧病体沉重,朝鲜国必须立即拥立世子,本公提议立王子李澄为世子,诸位可有异议?”
刘衍说完,大殿之上无人应答。
这时领议政李希君站出来,大声说道:“阁老有令,谁敢不听!”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纷纷行礼说道:“臣,领命!”
随后李希君率先跪下,朝着李澄行礼,说道:“臣,叩见世子!”
“臣叩见世子!”
小小的李澄顿时被这一幕吓得哇哇大哭,刘衍却将其揽在怀里,安慰了一番,便起身将拉着李澄,迈步朝着殿外走去,满朝文武全部叩拜在地上,没有一个人敢抬头,只有李希君和大将军李光急忙起身,一左一右的跟在刘衍的身后,一同朝着大殿外面走去。
随后刘衍等人直接来到了李倧养病的宫殿内,见到了已经虚弱无力的李倧,小小的李澄顿时哭了出来,直接扑到了李倧的身上。
李倧睁开眼睛,顿时也哭了出来。此时李倧已经说不出话来,只是指着李澄,看向刘衍,不住的哭着流泪。
刘衍虽然对李倧并没有什么交情,但是见到此情此景,心中也很是感触,说道:“本公准备立李澄为世子,将来接你的班。”
李倧点了点头,但是依然指着李澄,嘴里不断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
刘衍继续说道:“李澄与本公的儿子年纪相仿,今日本公便认下李澄为义子。”
一旁的李希君和李光闻言都是瞪大了眼睛,震惊的看向刘衍,万万想不到刘衍竟然会如此袒护李澄。有了这样一层关系,只要刘衍在大明没有倒台,那李澄这个朝鲜世子、将来的朝鲜国王的地位就是不可动摇的。
毕竟在朝鲜国内,谁也没有胆子为了拿下李澄,而与大明帝国作对。
李倧听到了刘衍的称诺,脸上瞬间露出了笑容,指着李澄的手也放了下来,长出一口气后,便闭上了眼睛,再也没有动弹一下。
当日,朝鲜国王李倧病死,刘衍命世子李澄继位。
次日,一场简单的继位大殿在汉城举行,随后领议政李希君和大将军李光率领朝鲜的文臣武将叩拜了朝鲜的新国王,接着李澄又在李希君和李光的陪同下,对着刘衍行礼,叩拜自己的义父。
当天晚上,在汉城内刘衍的临时住所内,李希君和李光紧张的坐在椅子上,刘衍则是拿着一份公文看着。
过了好一阵,刘衍才在李希君和李光的注视下,放下了手中的公文,对二人说道:“今晚咱们就商议一下,大明与朝鲜国的停战协议吧。”
这时李希君和李光才重新想起了,原来朝鲜国与大明也是敌对状态,李倧投靠刘衍虽然是以投降的名义,但是大明朝廷并没有任何正式的回应。
李希君和李光急忙起身,恭敬的说道:“一切全凭阁老做主。”
“哦?是吗?”
刘衍拿起那份公文递给二人,然后笑着说道:“那二位就看一看这个吧。”
李希君和李光急忙接过来仔细看了起来。
这份公文便是大明内阁按照刘衍的意思,经崇祯帝朱批,最后定下的停战条约。
里面零零总总有几十条约定,但是归结起来,大概的意思也只有几点最为重要。
第一:朝鲜国正式成为大明的属国,每年春秋两季向大明进贡两次,春季进贡白银十万两,秋季进贡粮食十万石。
第二:朝鲜国国王依旧为大明郡王级别,但是可以提升一级,身穿大明亲王服饰,使用大明亲王一级的仪仗和用度。
第三:朝鲜国作为大明属国,有义务服从大明的征调,有出兵作战、承担军费开支、提供民夫等义务。
第四:作为此次与大明开战的惩罚,朝鲜国割让平安道和咸镜道给大明,在三个月内,将一切不愿入明的朝鲜百姓和文臣武将迁走,并且赔偿给大明白银一百五十万两,粮食两百万石的赔款。
第五:大明改安东都护府为岭北都护府,将整合原平安道、咸镜道为大明新的安东都护府,并且安东都护府会分出部分兵马驻防汉城等地,驻军的开支费用由朝鲜国承担。
第六:朝鲜国对大明商贾完全开放,允许大明商贾自由往来各地经商、开矿、办工坊,不得对大明商贾征收税赋,朝鲜国的律法对大明商贾无效……
李希君和李光看了这份停战条约,心里面沉甸甸的,里面第一条到第三条一类的约定自是不用说,朝鲜国是大明的属国,这些都是属国的义务,肯定是要答应下来的。
可是后面关于割地赔款,以及驻军、开放经商的条款,二人却不敢答应,这要是答应下来,二人可就是朝鲜国的千古罪人了!
刘衍见二人犹豫了起来,说道:“怎么,有意见?”
李希君纠结了许久,还是不敢说什么,李光咬着牙说道:“启禀阁老,这份条约太苛刻了,还请阁老看在先王先错后降,并且追随阁老奋战的份上,网开一面!”
刘衍没有说话,只是冷笑着盯着李希君和李光,看得二人心中发毛。
李光咬着牙再次说道:“驻军和赔款的事情,朝鲜认下了,就算是砸锅卖铁,也要凑齐钱粮。只是割地,能不能少一点,通商的话,让朝鲜多少收些赋税?”
刘衍脸上的冷笑也没剩下多少,眼神越发的冰冷。
李光和李希君直接跪在地上,二人再不敢说什么,只是趴在地上不敢抬头。
这时,刘衍的声音传来:“本公也是心善,那就看在义子的面子上,赔款的数额降低到白银一百二十万两,粮食一百五十万石。”
“至于割地的范围,以大同江为界,本公可以将大同江以南的平壤、成川、中和三地留给朝鲜国,平安道大部和咸镜道必须割让给大明!”
“而通商之事,没有商量的余地!”
听了刘衍的话,李希君和李光都是松了一口气,能够将平壤争取回来,也算可以给朝鲜国上下一个交代了,毕竟平壤在朝鲜人的心中,就好比南京在大明百姓心中的地位,是不能失去的。
于是李希君和李光纷纷叩拜行礼,说道:“是,我等听令便是。”
两天之后,年仅七岁的朝鲜新国王李澄在条约上签字画押,刘衍也代表大明帝国在条约上签字,并且盖上了大明内阁首辅印章。
这份条约因为是在汉城王宫内签订的,所以后世也称之为《汉城条约》。
这份条约标志着朝鲜国从此以后成为大明帝国的“输血库”,朝鲜的商业和手工业、开矿业等产业,全面遭到大明商贾的冲击,为大明帝国带来了大量的白银流入,以及大量的税收。
同时,这份条约也标志着大明帝国开始向外开拓,将势力向外拓展的第一步!
第六百九十九章 德川家光的奋斗
八月二十五日,日本江户城,天守阁。
此时刘衍已经代表大明与朝鲜国签订了《汉城条约》,消息传出来之后,明军各部数十万将士欢声雷动,随即在汉城周边开始了为期五天的休整,刘衍定下九月初一大军班师回朝。
而德川家光却是惊怒交加,自己一手打造的五十万出征大军,竟然在朝鲜转悠了一圈,一点好处都没捞到,直接被明军驱赶了回来,而且还赔上了大批的钱粮,以及两万多精锐足轻士兵。
这样的局面对于幕府来说,是非常动摇威信的,对于德川家光来说,也是无法容忍和接受的。
于是一场关乎日本命运的会议,在天守阁内将此番出征朝鲜的将领全部召集起来议事。
山城淀藩初代藩主永井尚政,丹后国宫津藩初代藩主内藤忠重,幕府大老、若狭国小浜藩初代藩主酒井忠胜,将军府老中松平信纲,武藏国忍藩藩主阿部忠秋,亲信家将堀田正盛,小姓组番头太田资宗,亲信家将阿部重次,武蔵国忍藩藩主、同时是川越藩的初代藩主松平信纲,下野国壬生藩藩主阿部忠秋等人纷纷赶来。
众人已进入天守阁正殿内,就看到了德川家光铁青的脸色,众人心中都是暗暗叫苦。
当众人落座之后,德川家光便冷声说道:“此番出兵朝鲜,乃是我日本进军大陆的第一战,可是结果却令人难以接受,难道明军当真如战报所言,是那样的难以战胜吗?”
说完,德川家光的目光便看向此番领军主帅酒井忠胜。
酒井忠胜“嗨”了一声,说道:“将军有所不知,此番我率军在砺山城与明军对峙,原本是准备在此处与明军展开决战,一战定胜负!”
“可是当我和诸位见到了明军的军容之后,便立即收起了决战之心,而蒙生了退意。”
德川家光问道:“为什么?你们都是日本最勇猛的大名,是日本人的骄傲,难道都被明军的军容给吓住了吗?”
酒井忠胜老脸一红,随即低头说道:“嗨!我们正是被明军强大的实力所震慑!”
听到酒井忠胜直截了当的承认,德川家光的脸色也不禁变得非常难看,说道:“战报之中写明:明军全员披甲,装备大铳至少一万门,当真如此?”
“千真万确!”
酒井忠胜说道:“而且明军的兵卒高大威猛,我军的武士在明军士兵跟前,就好像是孩童一般。而且明军之中骑兵众多,部下十万众,更装备了大量的铁炮。如今的大明军威,恐怕已经不下当初的大唐了,所以我等才没敢对战。”
听了酒井忠胜的话,德川家光久久无语,一众将领也沉默无言。
许久之后,德川家光猛地一拍身前的案几,大声说道:“日本决不能再这样下去,必须要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