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山村夜话
“有那么多吗?住宿费很贵?”孙总问到。
“住宿不费,但客人来了,要吃啊,要买东西啊,我们这村里满山的核桃树柿子树,根本不够卖,我们附近好些村的核桃和柿子,都是在我们村,仅用那两次旺季,就把全年的产量,销完了呢。”
冬子看了看四周的几个临时锅灶,所有的厨具都是簇新的,所有事情,下面虽然是烧柴,但都非常干净,一看就是训练有素的班子。
比如另一边操作的案板,吃饭时,虽然看不到他们操作,但从切墩的位置,到洗菜,红案白案,分得非常清楚,刀具也是专业细分的,估计,他们的厨房管理,基本上是学的城市里酒店的现代管理。只不过,这种管理下,出来的菜是传统的农村菜而已。
后面上来的菜,味道有丰富得多了,包括炸土豆丝,所谓的洋芋擦擦,本来是陕北的菜,在这里也上桌了。
大家议论中,才知道,这一整个村子,相当于是一个大公司,每年到那两个季节,就按公司化动作了,外地打工的回来,跟今天一样,都明白自己的岗位。而今天,就是他们的第三个节日,而孙总与冬子,是这个节日的唯二游客代表。
“你们今天来给我们道喜,证明,我们接下来的十一,当柿子树全部挂红时,客人又会爆满,你是给我们带财气来了。”村支书为此,还专门给孙总与冬子敬了一杯。
二蛋的舅舅,专门给村支书敬了酒,说了一大堆感谢的话,此时,冬子才明白,这里面好多故事。
原来二蛋被拐后,家里就一落千丈,要不是刘强这个女婿支撑,恐怕都维持不下去。他舅娘家也不太富裕,即使帮助,也有限。况且,二蛋父母和姐姐,得的是心病,怎么可能医得好呢?
二蛋离开的时候,村里面很穷,但每年过年水库打鱼上来,按人头分,村里面总得要把二蛋那一份分给他家。村支书的话:“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我没接到公安通知,二蛋没死,就是我们村里的人。”这话,堵住了一些长舌妇人的嘴。
近几年,村里搞旅游,是按人头分股的,村里也把二蛋的那一份留出来了,每年按此规矩,分给了他父母。这可是一笔大钱,毕竟,二蛋没有为村里作贡献。但村里人,出于同情,出于对老支书决定的尊重,也同意了这个分法。
在农村,没有男孩子,属于绝户,是被人瞧不起的。但村支书总是强调,二蛋没死,总有一天要回来,所以,二蛋的那份,绝对不能没有。而今天这宴席,是二蛋父母,为答谢全村人,这多么年照顾的结果,把最好的菜酒和烟,都摆上来了。
冬子估算了一下,这一桌下来,加上烟酒副食,估计得有两千元成本。
这时,二蛋一家人过来了,大翠跟着二蛋,让他一个个喊人。哪个叫爷,哪个叫达,哪个姨,哪个叫婶,哪个叫姐,哪个叫哥,叫得响亮,酒喝得爽快,大家听一句称呼,答应一声音“哎!”,夸张地拖了长音,然后,喝酒时,故意把洒咂巴得嗞嗞响,喝完酒,赶紧将红包,塞进了二蛋的手里,二要推辞,就塞进他父母的怀里,没办法,只得作揖致谢了。
当敬到孙总时,村支书亲自过来介绍:“这是城里来的贵客孙达。”
“达!”二蛋操着河南口音说着陕西活,倒并不别扭。孙总赶紧递上红包,结果一家人都推辞,一边看着支书的脸色。
支书客气到:“你远方来的客人,到了就是给我们贺喜,不比我们长年乡亲,礼尚往来多,没有收你的规矩。”
孙总好像很自然地说到:“你这是不把我当一家人了?看不起我了?不想我第二次再来了?”那假装愠怒的样子,让冬子觉得很有意思。
对方没办法,还是村支书接下了礼包,反手塞给了二蛋爸怀里。“你看看,二蛋回来了,这么远的贵客都把礼带来了,你这是要发达啊。”
说得满院子的人,都大笑起来。
轮到冬子,对方叫了声:“陈哥”,当然也是支书介绍的,送礼的过程一样。接下来,就是胡警官了。他也准备了一份礼,但受到了支书的坚决拒绝。
“你是咱村的门神,你的礼可不敢接。你把二蛋送回来,就是天大的礼,再收你的礼,我们还想不想平安?”
警官一再坚持,支书假装生气了。“我晓得,你怕早就不想保佑我们村了,我们平时没敬供,得罪你了,你跟我们讲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吗?你跟我们生分了吗?如果你送也行,我们也敢收。老实告诉你,如果我们收了,明天我就拉一车鱼,倒在你们派出所大门口,腥死你们,未必,你们还敢把臭鱼,拉回来?”
这话说得,警官只好把红包收了回去。毕竟,按当地的风俗,只有人敬门神的,哪有门神敬人的。况且,当时,胡警官还穿的警服,山里人,讲究多着呢。
大家喝酒时,才知道,村里的第二财源,是那个水库。五十年代修的水库,主要是保障下面的水田,下游的七八个村,每到水田用水时,就得开闸放水。平时,水库的管理,是由他们村负责的。比如冬天,要加固护坡,要淘堰孔等。相当于,义务为下游的村子打工。但好处也是固定的,这个水库水面非常大,平时,这里停上几条游船,西安许多人,没见过这么大的水面,划船这种南方司空见惯的方式,在北方,成了稀罕玩意,一个夏天下来,也是不菲的收入。
更不用说,里面养育的收成了,这是村子几十年来,让其它村子羡慕的地方。
二蛋娘家是在山下平原的村里的,本来平原姑娘一般不会嫁山区。毕竟关中有八怪,其中一怪:姑娘不对外。当年就是羡慕这个村子年年有鱼分,才嫁上来的。
过去种麦子的平原地区,现在已经不能够和有特产的山区比了,毕竟这里是旅游区,挣钱快。
今天白天,孙总对冬子所说,娱乐旅游是刚需,从这个角度来看,人们愿意在这个刚需上,大量花钱。只要你提供了他们需要的娱乐。当然,今天晚上,没有秧歌晚会,毕竟这不是旅游旺季,如果是在五一或者十一,每天晚上的秧歌,还是很受客人们欢迎的。
等二蛋敬酒轮过一圈过后,酒席就进入了高潮阶段。村支书请二蛋上来,给大家公开讲几句,二蛋腼腆,不好意思讲。父母推了半天,他也只说了两个字谢谢,要给大家公开作揖的样子。此时,刘强与村支书递了眼色,村支书点了点头,刘强推了一把大翠,翠上来了。
“各位长辈,远方贵客,今天胡公安,把我弟弟送回来了,我的病也就医好了。这么些年,大家对我家的照顾,对我父母的帮助,我是看在眼里的。我以前是个病人,是心病,弟弟回来,我就是健康人。啥也不说了,我跟刘强商量了,以后乡亲哪个赶集,走累了,在我家,喝口水吃口饭,是看得起咱。咱也说不出来了,这些年呢,苦了你们呢,苦了咱爹妈呢?”
一顿痛苦,又开始了,她又在台阶上跪下,要嗑头了。下面大姑娘小媳妇的,又开始抹眼泪。弟弟赶紧下去搀姐姐了,支书又骂了起来。
“你虽然嫁了,哪个把你当外人了?你跟刘强,不是我们村的了?哪个到街上,不到你家歇脚的?今天大喜,得高兴些!莫让远方的客人,莫让胡公安看笑话!”
大家这才恢复了正常。
在大家喝酒的同时,人们的议论也开始了。今天大翠穿的一身红,倒比当年出嫁时,还穿得喜庆些。当年出嫁时,她哭得没今天凶,今天弟弟回来了,倒哭死去了几回。
可见,她当年把弄丢弟弟的责任扛在自己的肩上,二十年来,过得多么沉重。
今天他们回屋后,一家人,在大家闲坐摆谈时,他们已经到后山的祖坟上,跟祖先已经上过坟了,告诉祖先,后生回来了。而这位弟弟,倒还很懂事,回来给祖先,给父母嗑头后,也给姐夫嗑了响头。没有姐夫的支撑,这个家,是保留不下去的。
“没有小舅子送的新娘,没得娘家呢。”一个老汉在桌上叹到:“这都是老风俗了。”有人反驳。但老汉继续说到:“你要不信啊,我跟你说,大翠,今天,不管是穿着还是哭,都比出嫁那天好呢。我觉得,她今天,就是面相,也是最美的一天呢。”
下面许多人点头表示同意,而冬子也发觉,这位大翠长得像她父亲,但眉目很标致,怪不得刘强喜欢她。而且,有情有义的人,怎么会不惹人疼爱呢?再加上,桌子上一个老汉讲,姑娘像爹,是有福气的相。
酒席结束了,整理好桌子,瓜子花生糖果茶水又摆了上来。农村的夜晚,四周漆黑,只是晚上七八点钟,根本没到睡觉的时间。此时在这水库边,山谷里,凉风阵阵,居然还没什么蚊子,正是纳凉休闲的好时候。冬子明白,这个地方,确实是一个旅游度假的胜地。一个词:清爽。
大家又开始的摆谈,此时,只有那边有两桌人在开始吃饭,那就是本村来帮忙的,他们吃第二轮。
这边主桌上,村支书终于忙完了他的司仪主持工作,加入到这桌上的闲谈之中。
“胡公安,你说二蛋这名字户口什么的,该怎么解决呢?”
“那你得问他本人及父母的意见。”
“这些意见我都问过了,大致的意思,就是把他的姓改过来,名倒不改。毕竟,他的大名是养父母取的,人家也有养育之恩,咱二蛋是个忠厚人,不敢忘。倒是身份证户口什么的,这得你们公安才解决得了。”
于是,胡公安就给他介绍了户籍政策。包括个人提出申请,这里派出所出证明,拿到县公安局盖章,然后到河南那边的县公安局找户政科,然后要办新身份证,这一类事情,虽然都可以办,但需要走完流程,起码得一个月以上。
“你的意思,这些能够办?”
“当然能够。毕竟,他这是因案子问题发生的,我们都有证明的。”
支书一拍大腿:“哎,我就要这句话。他王家有后,实质上和名义上,都行了。人家二蛋,保留他养父母取的大名,我觉得,也是对的呢。”
身边几个老人同时附和到:“对着呢。咱们村里出去的人,都忠厚着呢。”
一个年轻人,牵动如此多众人的心,得到大家如此隆重的欢迎,这个人生巅峰,是冬子所见到的最震撼人心的现场。
其实,在我们农业社会的传承中,积累出来的乡土文化,已经把本乡土的人与血亲之间,划上等号了。从刚才的称呼就可以看出,村里人之间,都是以亲戚的称呼来的。不是说他们一定是亲戚,但他们之间的交往规则,一定是按亲人的标准来进行的。就像冬子与葛校长一家,如同真正的亲人。
冬子此时的内心是矛盾的,因为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二蛋。自己是不是真的有亲生父母在寻找自己,而自己此时产生了一个哲学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产物,如果没有这些关系存在,你都不知道,你究竟为什么活,要活成什么样。此时,冬子在内心中,已经隐约产生了想寻找亲生父母的想法。
二蛋回村的这种被亲情包围的盛况,这种一人命运牵动全家甚至全村情感的情况,让冬子体验到,一个人,在亲情血缘之下的价值。
他想,自己是不是也在所谓的宝贝回家的网站上去登记呢?但从无线索。更何况,在他内心中,自己是否是父母亲生的,也有疑问。毕竟,当年看到的血型结果,有可能是被医院查错了的,这种可能性虽然小,但依然存在。
而廖苕货的话,也有可能是为了故意刺激冬子而说,当不得真,毕竟,他是个无赖。
更重要的是,父母对自己的感情,对自己多年的呵护,让他凭心而论,是比大多数同学,得到更多爱的。比如爹爹家的孙子孙女们,也是冬子小时候的伙伴,他们的父母有时候,就没有那么纵容孩子。
但是,冬子总有一种冲动,在今天更甚,他想把自己的身世,搞清楚。而即使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也没关系,除了自己有血亲的父母外,容城的父母永远是他的父母,他可以选择,像二蛋一样,甚至不改名字,永远祭祀他们,不忘记他们的恩情,做一个忠厚的人。
大家开始说到今天这个合作社。其实,附近有几个山村,也是可以办旅游点的。但是,没有大家信服的带头人,毕竟没有公道的人,大家为利益就会扯皮。这个村的老支书,是大家认可的公道人,他的话大家信,才能够组织得起来。
胡警官说了一个事,就是另一个村的。一个原来在外地当包工头发财的老板回村了,准备投资也办一个旅游点。刚开始大家看到这个村办成功了,他们也跃跃欲试。结果,只办了两个节,也就是只存在了一年,就办不下去了。
“为啥?”
“分配不公呗。比如,老板想,我投资最多,我当然得分最大股的。况且,公司的经营,也得我说了算。他怎么算?会计是他舅子,出纳是他妹夫,什么账都说不清楚。而村民呢?只是想,你虽然投的钱的,但我们也出了钱,账目起码要明白吧?”
有老汉说到:“不像我们村啊,我们支书,把每天的账,会计算好后,第二天,一定写在黑板上,所有人都看得见。”
胡警官接着说到:“不要说账目不清。劳动报酬也不同。他的亲戚安排在关键岗位,工资还高。农民们就不愿意了,你坐在屋里打算盘,好处算精了,比我们这些扛柿饼的、跳秧歌的,挣得多,我们下力多,跟客人陪笑脸,还挣得少,这不公平。但是,会计出纳是技术岗位,人家多拿点,也合理,怎么说得清呢?”
另一个老汉说到:“那要说会计出纳工钱多,那厨师算不是技术?是不是也得多拿?村里人嘛,有力出力,尽自己的能力,工钱,倒不应该区别太大了。这把好岗位都安排亲戚,搞有亲有疏的,肯定不长。”
胡警官笑到:“莫说他不长,一年就垮了,老板与村民的投资,都没收回来。老板说,村民不感恩。村民说,老板赚了黑心钱。还有人向上面报,要求查账,更是笑人。”
有人问:“查账,有没有搞假呢?”
“那是个什么账啊,几乎是个乱记的流水账,收支都没分清,怎么算?不过,外面请过来查账的会计倒是个厉害的角色,他通过找大家估算,也得出大致的结论。就是账面上,老板并没有多大出入,即使有漏洞,也是小钱,估计主要是管理不严的原因。但村民们不买账,说老板照顾自家亲戚,找个不会记账的家伙当会计。更有村民说,这是村里没赚钱,如果赚了钱,怕才会贪污的,故意把账记乱,就是为今后贪污作准备,这就不好说了。”
下面有人问:“那老板后来咋样了?”
“人家搬到城里去了,说是这辈子再不回村了。你看看,一个村的乡党,弄成这样,不是因为钱?”
而此时,一个老汉望着在另外一桌跟其他人谈天的村支书的背影说到:“我们村,要不是有他镇得住,莫说二蛋家保不住,我们这村的生意,也保不齐了。”
冬子问到:“为什么叫镇得住?”
“人嘛,不都是见钱眼开的。有客人给小费的,他也接,有客人丢了东西的,他也黑。钱不是大钱,把规矩和名声坏了咋整?咱们村忠厚,这才引得外面一个好声誉,才有好生意。支书在,这风就刹得住,因为,他没有私心。”
原来,在刚开始办旅游时,村民们虽然经过了培训,但操作起来的随意性,把旅游搞得不太正规,村支书不怕得罪人,天天就批评,甚至在广播上点名。而大家却并不对支书的行为感到怨恨,因为,几十年来,他的人品,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至少村里的老人们,都认可他的为人。
老人们说服不了后辈就用年龄压服,老人是家长,坐上席的,后生们,小媳妇们,也就服气了。
把村民组织起来,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毕竟农业社会是一个自由散漫的社会,长期的小农思想,不是一天就能够去除的。光是把房屋修成一个风格,各家出钱不一样,就比较麻烦。这里面,要不是因为村支书因为威望受到老人们的支持,恐怕是行不通的。
“你就说,二蛋回来看到的那棵柿子树,支书说不准砍,今天大家看到了嘛。”
“就是两个长假客人们来了,就把村口这棵树当我们村里的标志呢,我们宣传册上,就是它的照片。游客喜欢在这柿子树下照相,尽管它结的柿子并不大。”
几位老七嘴八舌,孙总此时说到:“年代感,自然美,这是不可多得的。”
胡警官赶紧问到:“孙总,你详细说说?”
大家都闭口不言,想听听这大城市来的大老板,最有见识的意见。
“年代感,是说这树老。每个人对历史的感觉,是不是都是从山川林木开始的?人死了几茬,树活千秋,这就是年代感。而自然美,大家估计没注意到,这棵村口的大柿子树,如果挂满了红柿子,在水库倒影下,与这山色翠华混在一起,那就是一幅标准的陕西风格的油画风采,很上镜的。”
“怪不得”一位老汉感叹到:“城里人才晓得城里人是怎么想的。”
“其实,我也是农村长大的。”孙总说到。
“住宿不费,但客人来了,要吃啊,要买东西啊,我们这村里满山的核桃树柿子树,根本不够卖,我们附近好些村的核桃和柿子,都是在我们村,仅用那两次旺季,就把全年的产量,销完了呢。”
冬子看了看四周的几个临时锅灶,所有的厨具都是簇新的,所有事情,下面虽然是烧柴,但都非常干净,一看就是训练有素的班子。
比如另一边操作的案板,吃饭时,虽然看不到他们操作,但从切墩的位置,到洗菜,红案白案,分得非常清楚,刀具也是专业细分的,估计,他们的厨房管理,基本上是学的城市里酒店的现代管理。只不过,这种管理下,出来的菜是传统的农村菜而已。
后面上来的菜,味道有丰富得多了,包括炸土豆丝,所谓的洋芋擦擦,本来是陕北的菜,在这里也上桌了。
大家议论中,才知道,这一整个村子,相当于是一个大公司,每年到那两个季节,就按公司化动作了,外地打工的回来,跟今天一样,都明白自己的岗位。而今天,就是他们的第三个节日,而孙总与冬子,是这个节日的唯二游客代表。
“你们今天来给我们道喜,证明,我们接下来的十一,当柿子树全部挂红时,客人又会爆满,你是给我们带财气来了。”村支书为此,还专门给孙总与冬子敬了一杯。
二蛋的舅舅,专门给村支书敬了酒,说了一大堆感谢的话,此时,冬子才明白,这里面好多故事。
原来二蛋被拐后,家里就一落千丈,要不是刘强这个女婿支撑,恐怕都维持不下去。他舅娘家也不太富裕,即使帮助,也有限。况且,二蛋父母和姐姐,得的是心病,怎么可能医得好呢?
二蛋离开的时候,村里面很穷,但每年过年水库打鱼上来,按人头分,村里面总得要把二蛋那一份分给他家。村支书的话:“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我没接到公安通知,二蛋没死,就是我们村里的人。”这话,堵住了一些长舌妇人的嘴。
近几年,村里搞旅游,是按人头分股的,村里也把二蛋的那一份留出来了,每年按此规矩,分给了他父母。这可是一笔大钱,毕竟,二蛋没有为村里作贡献。但村里人,出于同情,出于对老支书决定的尊重,也同意了这个分法。
在农村,没有男孩子,属于绝户,是被人瞧不起的。但村支书总是强调,二蛋没死,总有一天要回来,所以,二蛋的那份,绝对不能没有。而今天这宴席,是二蛋父母,为答谢全村人,这多么年照顾的结果,把最好的菜酒和烟,都摆上来了。
冬子估算了一下,这一桌下来,加上烟酒副食,估计得有两千元成本。
这时,二蛋一家人过来了,大翠跟着二蛋,让他一个个喊人。哪个叫爷,哪个叫达,哪个姨,哪个叫婶,哪个叫姐,哪个叫哥,叫得响亮,酒喝得爽快,大家听一句称呼,答应一声音“哎!”,夸张地拖了长音,然后,喝酒时,故意把洒咂巴得嗞嗞响,喝完酒,赶紧将红包,塞进了二蛋的手里,二要推辞,就塞进他父母的怀里,没办法,只得作揖致谢了。
当敬到孙总时,村支书亲自过来介绍:“这是城里来的贵客孙达。”
“达!”二蛋操着河南口音说着陕西活,倒并不别扭。孙总赶紧递上红包,结果一家人都推辞,一边看着支书的脸色。
支书客气到:“你远方来的客人,到了就是给我们贺喜,不比我们长年乡亲,礼尚往来多,没有收你的规矩。”
孙总好像很自然地说到:“你这是不把我当一家人了?看不起我了?不想我第二次再来了?”那假装愠怒的样子,让冬子觉得很有意思。
对方没办法,还是村支书接下了礼包,反手塞给了二蛋爸怀里。“你看看,二蛋回来了,这么远的贵客都把礼带来了,你这是要发达啊。”
说得满院子的人,都大笑起来。
轮到冬子,对方叫了声:“陈哥”,当然也是支书介绍的,送礼的过程一样。接下来,就是胡警官了。他也准备了一份礼,但受到了支书的坚决拒绝。
“你是咱村的门神,你的礼可不敢接。你把二蛋送回来,就是天大的礼,再收你的礼,我们还想不想平安?”
警官一再坚持,支书假装生气了。“我晓得,你怕早就不想保佑我们村了,我们平时没敬供,得罪你了,你跟我们讲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吗?你跟我们生分了吗?如果你送也行,我们也敢收。老实告诉你,如果我们收了,明天我就拉一车鱼,倒在你们派出所大门口,腥死你们,未必,你们还敢把臭鱼,拉回来?”
这话说得,警官只好把红包收了回去。毕竟,按当地的风俗,只有人敬门神的,哪有门神敬人的。况且,当时,胡警官还穿的警服,山里人,讲究多着呢。
大家喝酒时,才知道,村里的第二财源,是那个水库。五十年代修的水库,主要是保障下面的水田,下游的七八个村,每到水田用水时,就得开闸放水。平时,水库的管理,是由他们村负责的。比如冬天,要加固护坡,要淘堰孔等。相当于,义务为下游的村子打工。但好处也是固定的,这个水库水面非常大,平时,这里停上几条游船,西安许多人,没见过这么大的水面,划船这种南方司空见惯的方式,在北方,成了稀罕玩意,一个夏天下来,也是不菲的收入。
更不用说,里面养育的收成了,这是村子几十年来,让其它村子羡慕的地方。
二蛋娘家是在山下平原的村里的,本来平原姑娘一般不会嫁山区。毕竟关中有八怪,其中一怪:姑娘不对外。当年就是羡慕这个村子年年有鱼分,才嫁上来的。
过去种麦子的平原地区,现在已经不能够和有特产的山区比了,毕竟这里是旅游区,挣钱快。
今天白天,孙总对冬子所说,娱乐旅游是刚需,从这个角度来看,人们愿意在这个刚需上,大量花钱。只要你提供了他们需要的娱乐。当然,今天晚上,没有秧歌晚会,毕竟这不是旅游旺季,如果是在五一或者十一,每天晚上的秧歌,还是很受客人们欢迎的。
等二蛋敬酒轮过一圈过后,酒席就进入了高潮阶段。村支书请二蛋上来,给大家公开讲几句,二蛋腼腆,不好意思讲。父母推了半天,他也只说了两个字谢谢,要给大家公开作揖的样子。此时,刘强与村支书递了眼色,村支书点了点头,刘强推了一把大翠,翠上来了。
“各位长辈,远方贵客,今天胡公安,把我弟弟送回来了,我的病也就医好了。这么些年,大家对我家的照顾,对我父母的帮助,我是看在眼里的。我以前是个病人,是心病,弟弟回来,我就是健康人。啥也不说了,我跟刘强商量了,以后乡亲哪个赶集,走累了,在我家,喝口水吃口饭,是看得起咱。咱也说不出来了,这些年呢,苦了你们呢,苦了咱爹妈呢?”
一顿痛苦,又开始了,她又在台阶上跪下,要嗑头了。下面大姑娘小媳妇的,又开始抹眼泪。弟弟赶紧下去搀姐姐了,支书又骂了起来。
“你虽然嫁了,哪个把你当外人了?你跟刘强,不是我们村的了?哪个到街上,不到你家歇脚的?今天大喜,得高兴些!莫让远方的客人,莫让胡公安看笑话!”
大家这才恢复了正常。
在大家喝酒的同时,人们的议论也开始了。今天大翠穿的一身红,倒比当年出嫁时,还穿得喜庆些。当年出嫁时,她哭得没今天凶,今天弟弟回来了,倒哭死去了几回。
可见,她当年把弄丢弟弟的责任扛在自己的肩上,二十年来,过得多么沉重。
今天他们回屋后,一家人,在大家闲坐摆谈时,他们已经到后山的祖坟上,跟祖先已经上过坟了,告诉祖先,后生回来了。而这位弟弟,倒还很懂事,回来给祖先,给父母嗑头后,也给姐夫嗑了响头。没有姐夫的支撑,这个家,是保留不下去的。
“没有小舅子送的新娘,没得娘家呢。”一个老汉在桌上叹到:“这都是老风俗了。”有人反驳。但老汉继续说到:“你要不信啊,我跟你说,大翠,今天,不管是穿着还是哭,都比出嫁那天好呢。我觉得,她今天,就是面相,也是最美的一天呢。”
下面许多人点头表示同意,而冬子也发觉,这位大翠长得像她父亲,但眉目很标致,怪不得刘强喜欢她。而且,有情有义的人,怎么会不惹人疼爱呢?再加上,桌子上一个老汉讲,姑娘像爹,是有福气的相。
酒席结束了,整理好桌子,瓜子花生糖果茶水又摆了上来。农村的夜晚,四周漆黑,只是晚上七八点钟,根本没到睡觉的时间。此时在这水库边,山谷里,凉风阵阵,居然还没什么蚊子,正是纳凉休闲的好时候。冬子明白,这个地方,确实是一个旅游度假的胜地。一个词:清爽。
大家又开始的摆谈,此时,只有那边有两桌人在开始吃饭,那就是本村来帮忙的,他们吃第二轮。
这边主桌上,村支书终于忙完了他的司仪主持工作,加入到这桌上的闲谈之中。
“胡公安,你说二蛋这名字户口什么的,该怎么解决呢?”
“那你得问他本人及父母的意见。”
“这些意见我都问过了,大致的意思,就是把他的姓改过来,名倒不改。毕竟,他的大名是养父母取的,人家也有养育之恩,咱二蛋是个忠厚人,不敢忘。倒是身份证户口什么的,这得你们公安才解决得了。”
于是,胡公安就给他介绍了户籍政策。包括个人提出申请,这里派出所出证明,拿到县公安局盖章,然后到河南那边的县公安局找户政科,然后要办新身份证,这一类事情,虽然都可以办,但需要走完流程,起码得一个月以上。
“你的意思,这些能够办?”
“当然能够。毕竟,他这是因案子问题发生的,我们都有证明的。”
支书一拍大腿:“哎,我就要这句话。他王家有后,实质上和名义上,都行了。人家二蛋,保留他养父母取的大名,我觉得,也是对的呢。”
身边几个老人同时附和到:“对着呢。咱们村里出去的人,都忠厚着呢。”
一个年轻人,牵动如此多众人的心,得到大家如此隆重的欢迎,这个人生巅峰,是冬子所见到的最震撼人心的现场。
其实,在我们农业社会的传承中,积累出来的乡土文化,已经把本乡土的人与血亲之间,划上等号了。从刚才的称呼就可以看出,村里人之间,都是以亲戚的称呼来的。不是说他们一定是亲戚,但他们之间的交往规则,一定是按亲人的标准来进行的。就像冬子与葛校长一家,如同真正的亲人。
冬子此时的内心是矛盾的,因为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二蛋。自己是不是真的有亲生父母在寻找自己,而自己此时产生了一个哲学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产物,如果没有这些关系存在,你都不知道,你究竟为什么活,要活成什么样。此时,冬子在内心中,已经隐约产生了想寻找亲生父母的想法。
二蛋回村的这种被亲情包围的盛况,这种一人命运牵动全家甚至全村情感的情况,让冬子体验到,一个人,在亲情血缘之下的价值。
他想,自己是不是也在所谓的宝贝回家的网站上去登记呢?但从无线索。更何况,在他内心中,自己是否是父母亲生的,也有疑问。毕竟,当年看到的血型结果,有可能是被医院查错了的,这种可能性虽然小,但依然存在。
而廖苕货的话,也有可能是为了故意刺激冬子而说,当不得真,毕竟,他是个无赖。
更重要的是,父母对自己的感情,对自己多年的呵护,让他凭心而论,是比大多数同学,得到更多爱的。比如爹爹家的孙子孙女们,也是冬子小时候的伙伴,他们的父母有时候,就没有那么纵容孩子。
但是,冬子总有一种冲动,在今天更甚,他想把自己的身世,搞清楚。而即使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也没关系,除了自己有血亲的父母外,容城的父母永远是他的父母,他可以选择,像二蛋一样,甚至不改名字,永远祭祀他们,不忘记他们的恩情,做一个忠厚的人。
大家开始说到今天这个合作社。其实,附近有几个山村,也是可以办旅游点的。但是,没有大家信服的带头人,毕竟没有公道的人,大家为利益就会扯皮。这个村的老支书,是大家认可的公道人,他的话大家信,才能够组织得起来。
胡警官说了一个事,就是另一个村的。一个原来在外地当包工头发财的老板回村了,准备投资也办一个旅游点。刚开始大家看到这个村办成功了,他们也跃跃欲试。结果,只办了两个节,也就是只存在了一年,就办不下去了。
“为啥?”
“分配不公呗。比如,老板想,我投资最多,我当然得分最大股的。况且,公司的经营,也得我说了算。他怎么算?会计是他舅子,出纳是他妹夫,什么账都说不清楚。而村民呢?只是想,你虽然投的钱的,但我们也出了钱,账目起码要明白吧?”
有老汉说到:“不像我们村啊,我们支书,把每天的账,会计算好后,第二天,一定写在黑板上,所有人都看得见。”
胡警官接着说到:“不要说账目不清。劳动报酬也不同。他的亲戚安排在关键岗位,工资还高。农民们就不愿意了,你坐在屋里打算盘,好处算精了,比我们这些扛柿饼的、跳秧歌的,挣得多,我们下力多,跟客人陪笑脸,还挣得少,这不公平。但是,会计出纳是技术岗位,人家多拿点,也合理,怎么说得清呢?”
另一个老汉说到:“那要说会计出纳工钱多,那厨师算不是技术?是不是也得多拿?村里人嘛,有力出力,尽自己的能力,工钱,倒不应该区别太大了。这把好岗位都安排亲戚,搞有亲有疏的,肯定不长。”
胡警官笑到:“莫说他不长,一年就垮了,老板与村民的投资,都没收回来。老板说,村民不感恩。村民说,老板赚了黑心钱。还有人向上面报,要求查账,更是笑人。”
有人问:“查账,有没有搞假呢?”
“那是个什么账啊,几乎是个乱记的流水账,收支都没分清,怎么算?不过,外面请过来查账的会计倒是个厉害的角色,他通过找大家估算,也得出大致的结论。就是账面上,老板并没有多大出入,即使有漏洞,也是小钱,估计主要是管理不严的原因。但村民们不买账,说老板照顾自家亲戚,找个不会记账的家伙当会计。更有村民说,这是村里没赚钱,如果赚了钱,怕才会贪污的,故意把账记乱,就是为今后贪污作准备,这就不好说了。”
下面有人问:“那老板后来咋样了?”
“人家搬到城里去了,说是这辈子再不回村了。你看看,一个村的乡党,弄成这样,不是因为钱?”
而此时,一个老汉望着在另外一桌跟其他人谈天的村支书的背影说到:“我们村,要不是有他镇得住,莫说二蛋家保不住,我们这村的生意,也保不齐了。”
冬子问到:“为什么叫镇得住?”
“人嘛,不都是见钱眼开的。有客人给小费的,他也接,有客人丢了东西的,他也黑。钱不是大钱,把规矩和名声坏了咋整?咱们村忠厚,这才引得外面一个好声誉,才有好生意。支书在,这风就刹得住,因为,他没有私心。”
原来,在刚开始办旅游时,村民们虽然经过了培训,但操作起来的随意性,把旅游搞得不太正规,村支书不怕得罪人,天天就批评,甚至在广播上点名。而大家却并不对支书的行为感到怨恨,因为,几十年来,他的人品,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至少村里的老人们,都认可他的为人。
老人们说服不了后辈就用年龄压服,老人是家长,坐上席的,后生们,小媳妇们,也就服气了。
把村民组织起来,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毕竟农业社会是一个自由散漫的社会,长期的小农思想,不是一天就能够去除的。光是把房屋修成一个风格,各家出钱不一样,就比较麻烦。这里面,要不是因为村支书因为威望受到老人们的支持,恐怕是行不通的。
“你就说,二蛋回来看到的那棵柿子树,支书说不准砍,今天大家看到了嘛。”
“就是两个长假客人们来了,就把村口这棵树当我们村里的标志呢,我们宣传册上,就是它的照片。游客喜欢在这柿子树下照相,尽管它结的柿子并不大。”
几位老七嘴八舌,孙总此时说到:“年代感,自然美,这是不可多得的。”
胡警官赶紧问到:“孙总,你详细说说?”
大家都闭口不言,想听听这大城市来的大老板,最有见识的意见。
“年代感,是说这树老。每个人对历史的感觉,是不是都是从山川林木开始的?人死了几茬,树活千秋,这就是年代感。而自然美,大家估计没注意到,这棵村口的大柿子树,如果挂满了红柿子,在水库倒影下,与这山色翠华混在一起,那就是一幅标准的陕西风格的油画风采,很上镜的。”
“怪不得”一位老汉感叹到:“城里人才晓得城里人是怎么想的。”
“其实,我也是农村长大的。”孙总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