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诸葛孔明打灯笼
梅姐带我们进了主房,而主房的建筑风格,也和旧时的宅院想差不多,只是多了吊灯罢了。
东边是卧房,由一道帷幔隔开,中间则是会客厅,至于西边则是堆满了纸扎用品。
梅姐拉开帷幔,床头靠南方向,有一台黄花梨茶桌,梅姐在主位上跪坐了下来,放下小扇,微微挥手示意,让我们坐下,随后礼貌一笑,“二位,小姐不在,有招待不周的地方,还请见谅。”
“哼,沅芷这姑娘看着不错,没想到带出来的都是这个德行。”
三癞子大大咧咧的,在客位上坐了下来,见我也要跪坐下去,三癞子当即瞪起了眼睛,“没出息的东西,给我坐直了!”
我微微一愣,“啥?”
“我让你坐直了!整的跟个小鬼子似的,咱们华夏人都没软骨头,站如松,坐如钟,膝盖没有这么软,这辈子都不给人下跪!”
我顿时觉得尴尬,这老头没文化也就罢了,还把家国情怀掺杂进来,真是让人看了笑话了!
跪坐这种姿势,最早就是源自于华夏,但是是从时候开始的,基本已经无法考证了,但从目前发现的陶俑,以及一些史料记载,至少在周朝以前,就已经有了这种姿势。
甚至是跪坐在唐朝以前,还是李朝历代公认的“正坐”,上到王公大臣,下到民间百姓,都是这种坐姿,以此表示对人的尊重。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以前的人没有发出裤子,下身穿的也只有一件裳罢了,所以像现在这么坐着,很容易走光,也十分的不雅,所以跪坐就是当时的正坐。
直到盛唐时期,有人发明了“胡坐”,也就是盘腿坐着,古时候这才出现了第二种坐姿,而稍微有些权势的人,则是坐在椅子上。
至于跪坐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的原因,还是因为到了宋朝时期,椅子被宋朝的工匠玩出了花样,以至于寻常百姓都能买起椅子,以及各类的板凳,跪坐这才退出了历史的长河。
说的直白点,往前数一千年,咱们的祖先基本都是这么跪坐的,而且这种姿势也是一种文化,更是对主人的一种尊重。
至于说小鬼子的跪坐,则完全是抄袭自我国的唐朝。
当时唐朝国力强盛,万国来朝,再加上鉴真法师东渡传教,这才将唐朝的文化传入了其他国家,也是从那个是后期,小鬼子才开始学华夏人跪坐。
三癞子说我像个小鬼子,这简直就是笑话,跪坐礼义轮起来,华夏人都能当小鬼子的老祖宗了!
不过三癞子这家伙憋了一肚子气,我也懒得触他霉头,只好改换坐姿,盘腿席地而坐。
梅姐好笑的看了我一眼,掩嘴一笑后,便也学着我的样子,盘坐在主位上。
至于三癞子,则依旧是冷着一张脸,伸直了腿,用手臂撑着身子,半躺在那里,双眼望棚,继续生闷气。
“自打小姐进京后,就没少提到过二位,今日一见,果然是不同凡响。”梅姐一边泡着功夫茶,一边浅笑着。
这女人也真是绝了,一颦一笑,都有股子说不出的味道,看起来十分迷人。
而且她和烟柳真的不一样,烟柳完全是风骚妩媚,至于这女人,却看不到半点狐媚之色,相反,在她这一身旗袍的衬托下,反倒显得不妖不媚、不娇柔、不造作、不病态。
总之,尽显东方女人的美丽,既温柔又亭亭玉立、落落大方。
我一时看的都有些出神了,还是三癞子不吃这一套,“土埋半截的糟老头子了,哪有什么不同凡响?倒是沅芷带出来的人,呵!让我开了眼界了!”
“嘶!”我等了一眼三癞子,“你咋还没完了呢?这个梗过不去了是不是?!当着人家主人见面,你就不能放尊重点……”
“无妨。”梅姐落落大方一笑,“三爷说的在理,确实是我灵扎教下不严,不过这件事倒是和小姐无关。”
梅姐一边忙着洗茶,一边笑着解释道:“小姐这些年一直住在松江县,很少会到京城来,这也是先生云游后,小姐才开始接管这些生意的,至于这灵扎……嗨,说来惭愧,这些年也一直是我在搭理,今日出了这些事,也是梅儿的错。”
梅姐顿了顿,递过一盏茶给三癞子,“三爷,您尝尝,上好的口唇贡茶,这可是有价无市的好东西。”
“呵,喝不起。”三癞子扫了一眼门口的苹果,“咱是个穷人,不会享受,还不如吃点水果实在呢。”
“大叔!你怎么……”
“哈哈哈,三爷您要是总揪着一件事不放,那就真的让梅儿看不起了。”梅姐把话拦了过去,“我听二爷说,三爷您年轻的时候是军中翘首,也曾叱咤风云过,是我们这一辈人的楷模,我还想着,什么时候有缘,能亲眼见一见您的风采,可今日一见……唉,有些失望呀。”
老话说得好,伸手不打笑脸人,再加上梅姐三言两语的马屁拍下来,三癞子的火气也算是消了不少。
三癞子干咳几声,不动声色的坐直了身子,“咳咳咳,那个……秃瓢……真是这么说我的?”
“这是当然,二爷这几次来,可是三句话都不离你们二位,还特别说过您呢,说您是老当益壮,宝刀不老!放眼现在的老人,就算是五十岁的人,都不如您这身体一半!要是倒退个十年,二爷说他还有可能不是您对手呢。”
“哦豁,狗嘴吐出象牙来了?这可是个大新闻啊!”
“谁说不是呢?我和二爷认识也快十年了,他那个人可是傲气的很,一般人都入不了他的法眼,可这一次回来,他对您可是赞不绝口呢,还说此次之行,要是没有您带路,那些毒贩可是抓不到呢,还说您是条汉子,被怪物咬成那样都不喊一声,在基地的时候更是大战怪物,对了,二爷还说您这脑袋,那可是诸葛孔明打灯笼,透亮儿着呢,看人看事都看的透彻……”
梅姐如数家珍似的,把我们此次深山之行的事情说了一遍,更是哄得三癞子眉开眼笑。
东边是卧房,由一道帷幔隔开,中间则是会客厅,至于西边则是堆满了纸扎用品。
梅姐拉开帷幔,床头靠南方向,有一台黄花梨茶桌,梅姐在主位上跪坐了下来,放下小扇,微微挥手示意,让我们坐下,随后礼貌一笑,“二位,小姐不在,有招待不周的地方,还请见谅。”
“哼,沅芷这姑娘看着不错,没想到带出来的都是这个德行。”
三癞子大大咧咧的,在客位上坐了下来,见我也要跪坐下去,三癞子当即瞪起了眼睛,“没出息的东西,给我坐直了!”
我微微一愣,“啥?”
“我让你坐直了!整的跟个小鬼子似的,咱们华夏人都没软骨头,站如松,坐如钟,膝盖没有这么软,这辈子都不给人下跪!”
我顿时觉得尴尬,这老头没文化也就罢了,还把家国情怀掺杂进来,真是让人看了笑话了!
跪坐这种姿势,最早就是源自于华夏,但是是从时候开始的,基本已经无法考证了,但从目前发现的陶俑,以及一些史料记载,至少在周朝以前,就已经有了这种姿势。
甚至是跪坐在唐朝以前,还是李朝历代公认的“正坐”,上到王公大臣,下到民间百姓,都是这种坐姿,以此表示对人的尊重。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以前的人没有发出裤子,下身穿的也只有一件裳罢了,所以像现在这么坐着,很容易走光,也十分的不雅,所以跪坐就是当时的正坐。
直到盛唐时期,有人发明了“胡坐”,也就是盘腿坐着,古时候这才出现了第二种坐姿,而稍微有些权势的人,则是坐在椅子上。
至于跪坐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的原因,还是因为到了宋朝时期,椅子被宋朝的工匠玩出了花样,以至于寻常百姓都能买起椅子,以及各类的板凳,跪坐这才退出了历史的长河。
说的直白点,往前数一千年,咱们的祖先基本都是这么跪坐的,而且这种姿势也是一种文化,更是对主人的一种尊重。
至于说小鬼子的跪坐,则完全是抄袭自我国的唐朝。
当时唐朝国力强盛,万国来朝,再加上鉴真法师东渡传教,这才将唐朝的文化传入了其他国家,也是从那个是后期,小鬼子才开始学华夏人跪坐。
三癞子说我像个小鬼子,这简直就是笑话,跪坐礼义轮起来,华夏人都能当小鬼子的老祖宗了!
不过三癞子这家伙憋了一肚子气,我也懒得触他霉头,只好改换坐姿,盘腿席地而坐。
梅姐好笑的看了我一眼,掩嘴一笑后,便也学着我的样子,盘坐在主位上。
至于三癞子,则依旧是冷着一张脸,伸直了腿,用手臂撑着身子,半躺在那里,双眼望棚,继续生闷气。
“自打小姐进京后,就没少提到过二位,今日一见,果然是不同凡响。”梅姐一边泡着功夫茶,一边浅笑着。
这女人也真是绝了,一颦一笑,都有股子说不出的味道,看起来十分迷人。
而且她和烟柳真的不一样,烟柳完全是风骚妩媚,至于这女人,却看不到半点狐媚之色,相反,在她这一身旗袍的衬托下,反倒显得不妖不媚、不娇柔、不造作、不病态。
总之,尽显东方女人的美丽,既温柔又亭亭玉立、落落大方。
我一时看的都有些出神了,还是三癞子不吃这一套,“土埋半截的糟老头子了,哪有什么不同凡响?倒是沅芷带出来的人,呵!让我开了眼界了!”
“嘶!”我等了一眼三癞子,“你咋还没完了呢?这个梗过不去了是不是?!当着人家主人见面,你就不能放尊重点……”
“无妨。”梅姐落落大方一笑,“三爷说的在理,确实是我灵扎教下不严,不过这件事倒是和小姐无关。”
梅姐一边忙着洗茶,一边笑着解释道:“小姐这些年一直住在松江县,很少会到京城来,这也是先生云游后,小姐才开始接管这些生意的,至于这灵扎……嗨,说来惭愧,这些年也一直是我在搭理,今日出了这些事,也是梅儿的错。”
梅姐顿了顿,递过一盏茶给三癞子,“三爷,您尝尝,上好的口唇贡茶,这可是有价无市的好东西。”
“呵,喝不起。”三癞子扫了一眼门口的苹果,“咱是个穷人,不会享受,还不如吃点水果实在呢。”
“大叔!你怎么……”
“哈哈哈,三爷您要是总揪着一件事不放,那就真的让梅儿看不起了。”梅姐把话拦了过去,“我听二爷说,三爷您年轻的时候是军中翘首,也曾叱咤风云过,是我们这一辈人的楷模,我还想着,什么时候有缘,能亲眼见一见您的风采,可今日一见……唉,有些失望呀。”
老话说得好,伸手不打笑脸人,再加上梅姐三言两语的马屁拍下来,三癞子的火气也算是消了不少。
三癞子干咳几声,不动声色的坐直了身子,“咳咳咳,那个……秃瓢……真是这么说我的?”
“这是当然,二爷这几次来,可是三句话都不离你们二位,还特别说过您呢,说您是老当益壮,宝刀不老!放眼现在的老人,就算是五十岁的人,都不如您这身体一半!要是倒退个十年,二爷说他还有可能不是您对手呢。”
“哦豁,狗嘴吐出象牙来了?这可是个大新闻啊!”
“谁说不是呢?我和二爷认识也快十年了,他那个人可是傲气的很,一般人都入不了他的法眼,可这一次回来,他对您可是赞不绝口呢,还说此次之行,要是没有您带路,那些毒贩可是抓不到呢,还说您是条汉子,被怪物咬成那样都不喊一声,在基地的时候更是大战怪物,对了,二爷还说您这脑袋,那可是诸葛孔明打灯笼,透亮儿着呢,看人看事都看的透彻……”
梅姐如数家珍似的,把我们此次深山之行的事情说了一遍,更是哄得三癞子眉开眼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