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章 海外概况
海外,并不是南方和西方,以及东方的海外,而是东北那旮旯的海外。
东方的海外对于现在的大唐来说还没有太多的价值,最重要的几件东西——西红柿、土豆、红薯、玉米等农作物,已经由系统提供,而一些生物则因为细菌的不同,不能直接进入大唐,否则就是一场灭顶之灾。
老实说,沈晨都不相信李承乾的那一批人里还能剩下几个,哪怕抵达了那个地方,但要面对此时正逐步兴起的玛雅文明和印第安,他们那点人手很难驾驭。
再加上细菌……特别是梅毒,这种传说中由哥伦布和他的船员们带回欧洲,让欧洲人口死亡了三分之一的病毒,李承乾那一批人别说开疆扩土,能活下去就算不错了。
不然如何能叫“驱除出大唐”?真当朝政的斗争那么好玩?失败了还能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养老?甚至自开一国?
即便不考虑这些种种现实问题,哪怕如同许多网络小说讲的那样,在美洲大陆称王称霸了,但获得了最主要的几件东西之后,那块大陆对于现在的大唐来说,仅仅只是多增加了一点土地面积罢了,没有太大的意义。
相反,还要下大力气地开阔,没有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努力根本没意义!
投入太大,产出太少,何必?
西方则太远,路上交通还算人力可以达到的地方,安西都护府的存在已经是大唐的极限了,再远就失去了意义。
如后世元朝那样分成许多个台国也而并非一件好事,在交通和通讯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样的台国反而会滋生许许多多没必要的麻烦,拖延了基地文明的建设。
如果是走海路的话,更加艰难,航海技术、沿途困境,海上风暴,都无法保证远航的成功,还很容易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的损失。
后世日不落帝国能做到的,大唐还真的不一定能做到,至少暂时还不行。这话虽然看上去很不是滋味,但是,后世日不落的形成具有太多太多的巧合和机遇了……
单单说航海技术,当时的欧洲已经掌握了世界上最好的航海技术,并且数百年的向外开拓,也为他们提供了许许多多航海方面的人才。
别看电影里他们一个个穿着肮脏,又是海盗,又是各种不符合华夏礼仪的做派,但是,他们的船员单独拎出一个来都是在当时不可多得的人才。
目前的大唐海军还连一场像样的海战都没打过,刚刚才从第二阶段的鄱阳湖里搬出来,到了广州进行训练,想要成建制地出海,并且获得相关的利益,实在是不现实。
所谓百年海军,指的就是这个。
而且,海外封王的进行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发展。
被猪油蒙了心的商人和勋贵们,会用他们的生命开大唐开拓出想要的土地和视野,更重要的是为大唐带来丰富的远洋知识和培养出能力出众的船员。
这样的方式最对应的就是南边。
现在的南边还是一个不开化的地方,有太多的出于原始部落阶段的野人生存在那里,气候也不错,传染病一类的病毒和细菌也不是太多,至少没在后世听说有什么过分的病毒是从那个地方传出来的。
或许是距离中原比较近的关系,气流的流动,动物的迁徙,鸟儿的飞翔,让两个地方在自然环境的微观层面区别不是太大。
这样就可以为海外封王的那些家伙们提供足够的外部环境,哪怕遇上大风暴,生存的几率也比在太平洋上飘荡好得多。
难说还能顺着洋流跑到澳大利亚去,到时候还能为大唐献上一块宝藏似的土地。
最关键的是,南边那个地方的资源实在太丰富了!
吃的喝的用的,就像取之不竭一样,各种香料如同野草一样疯长,各种稀有的木材都只能自己坏死而不被人类砍伐。
沈晨有些时候都怀疑,为什么哪儿优秀的一片土地上却没能孕育出足够发达的文明呢?
难道太过优越的自然环境当真是阻挡人类进步的障碍?
沈晨觉得很有可能。
如果自己在后世的时候有一个全国富豪榜上的爹,他都觉得夜店和酒吧就是自己的归宿。
此时此刻,他的目光所盯着的是东北方向的海外!
准确来说是半岛和倭国。
半岛早于倭国进入文明社会,其中还有许多中原的家族在那边生根落脚,和当地融合之后,形成了新的文化和民族。
此时的半岛有三个国家,高句丽、百济和新罗。
高句丽自然不用说,正式这一次的目标。百济则是一个快要灭亡的国家,哪怕没有沈晨出现,李治这个闷骚骚的另类千古一帝也会在消灭高句丽的时候,顺手把他弄死。
让沈晨心里不舒服的则是新罗。
现在的新罗大抵应该处于后新罗女王时代,经过新罗女王的改革和建设,已经成长为一个在当前已经比较先进的文明,并在吸收了大唐的各种的文明之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并且,让沈晨挣扎的是他们的朝政手段,极为高明。
如果沈晨不出现的话,他们能够凭借着大唐的东风,将百济融合出来,然后在大唐进入衰退期后,顺理成章地接受高句丽的遗产,一跃统一半岛,最终经过高丽和朝鲜两个王朝的统治,成为后世那两个众所周知的相亲相杀,又相互仇杀的国度。
对待新罗不能如同百济那般粗暴,他们在大唐有太多的“朋友”,不可能站着神仙的身份就把他们一帮子打死,到时候大唐非常容易背上一个霍乱各国的名头,让大唐受到各个国家的围攻。
“生不逢时啊!”
有时候沈晨会感叹,自己来的或许不是时候,如果再往几十年,到得武媚娘当政,各国个大唐的关系降如冰点,爆发了有史以来,人类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战争的时候,或许他就不用想现在这样烦恼,在灭亡和留存之间想破头了。
东方的海外对于现在的大唐来说还没有太多的价值,最重要的几件东西——西红柿、土豆、红薯、玉米等农作物,已经由系统提供,而一些生物则因为细菌的不同,不能直接进入大唐,否则就是一场灭顶之灾。
老实说,沈晨都不相信李承乾的那一批人里还能剩下几个,哪怕抵达了那个地方,但要面对此时正逐步兴起的玛雅文明和印第安,他们那点人手很难驾驭。
再加上细菌……特别是梅毒,这种传说中由哥伦布和他的船员们带回欧洲,让欧洲人口死亡了三分之一的病毒,李承乾那一批人别说开疆扩土,能活下去就算不错了。
不然如何能叫“驱除出大唐”?真当朝政的斗争那么好玩?失败了还能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养老?甚至自开一国?
即便不考虑这些种种现实问题,哪怕如同许多网络小说讲的那样,在美洲大陆称王称霸了,但获得了最主要的几件东西之后,那块大陆对于现在的大唐来说,仅仅只是多增加了一点土地面积罢了,没有太大的意义。
相反,还要下大力气地开阔,没有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努力根本没意义!
投入太大,产出太少,何必?
西方则太远,路上交通还算人力可以达到的地方,安西都护府的存在已经是大唐的极限了,再远就失去了意义。
如后世元朝那样分成许多个台国也而并非一件好事,在交通和通讯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样的台国反而会滋生许许多多没必要的麻烦,拖延了基地文明的建设。
如果是走海路的话,更加艰难,航海技术、沿途困境,海上风暴,都无法保证远航的成功,还很容易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的损失。
后世日不落帝国能做到的,大唐还真的不一定能做到,至少暂时还不行。这话虽然看上去很不是滋味,但是,后世日不落的形成具有太多太多的巧合和机遇了……
单单说航海技术,当时的欧洲已经掌握了世界上最好的航海技术,并且数百年的向外开拓,也为他们提供了许许多多航海方面的人才。
别看电影里他们一个个穿着肮脏,又是海盗,又是各种不符合华夏礼仪的做派,但是,他们的船员单独拎出一个来都是在当时不可多得的人才。
目前的大唐海军还连一场像样的海战都没打过,刚刚才从第二阶段的鄱阳湖里搬出来,到了广州进行训练,想要成建制地出海,并且获得相关的利益,实在是不现实。
所谓百年海军,指的就是这个。
而且,海外封王的进行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发展。
被猪油蒙了心的商人和勋贵们,会用他们的生命开大唐开拓出想要的土地和视野,更重要的是为大唐带来丰富的远洋知识和培养出能力出众的船员。
这样的方式最对应的就是南边。
现在的南边还是一个不开化的地方,有太多的出于原始部落阶段的野人生存在那里,气候也不错,传染病一类的病毒和细菌也不是太多,至少没在后世听说有什么过分的病毒是从那个地方传出来的。
或许是距离中原比较近的关系,气流的流动,动物的迁徙,鸟儿的飞翔,让两个地方在自然环境的微观层面区别不是太大。
这样就可以为海外封王的那些家伙们提供足够的外部环境,哪怕遇上大风暴,生存的几率也比在太平洋上飘荡好得多。
难说还能顺着洋流跑到澳大利亚去,到时候还能为大唐献上一块宝藏似的土地。
最关键的是,南边那个地方的资源实在太丰富了!
吃的喝的用的,就像取之不竭一样,各种香料如同野草一样疯长,各种稀有的木材都只能自己坏死而不被人类砍伐。
沈晨有些时候都怀疑,为什么哪儿优秀的一片土地上却没能孕育出足够发达的文明呢?
难道太过优越的自然环境当真是阻挡人类进步的障碍?
沈晨觉得很有可能。
如果自己在后世的时候有一个全国富豪榜上的爹,他都觉得夜店和酒吧就是自己的归宿。
此时此刻,他的目光所盯着的是东北方向的海外!
准确来说是半岛和倭国。
半岛早于倭国进入文明社会,其中还有许多中原的家族在那边生根落脚,和当地融合之后,形成了新的文化和民族。
此时的半岛有三个国家,高句丽、百济和新罗。
高句丽自然不用说,正式这一次的目标。百济则是一个快要灭亡的国家,哪怕没有沈晨出现,李治这个闷骚骚的另类千古一帝也会在消灭高句丽的时候,顺手把他弄死。
让沈晨心里不舒服的则是新罗。
现在的新罗大抵应该处于后新罗女王时代,经过新罗女王的改革和建设,已经成长为一个在当前已经比较先进的文明,并在吸收了大唐的各种的文明之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并且,让沈晨挣扎的是他们的朝政手段,极为高明。
如果沈晨不出现的话,他们能够凭借着大唐的东风,将百济融合出来,然后在大唐进入衰退期后,顺理成章地接受高句丽的遗产,一跃统一半岛,最终经过高丽和朝鲜两个王朝的统治,成为后世那两个众所周知的相亲相杀,又相互仇杀的国度。
对待新罗不能如同百济那般粗暴,他们在大唐有太多的“朋友”,不可能站着神仙的身份就把他们一帮子打死,到时候大唐非常容易背上一个霍乱各国的名头,让大唐受到各个国家的围攻。
“生不逢时啊!”
有时候沈晨会感叹,自己来的或许不是时候,如果再往几十年,到得武媚娘当政,各国个大唐的关系降如冰点,爆发了有史以来,人类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战争的时候,或许他就不用想现在这样烦恼,在灭亡和留存之间想破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