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节
迷雾逐渐消失,就见左侧出现一排排的书架,上面摆放着密密麻麻的医道书籍。
右侧则是各式各样的医道工具,毫针、药碾、蜡纸、药罐等等应有尽有。
而在前方,有一排长长的桌子,桌子后面坐着九个人,但九人全部被薄雾笼罩,看不清面孔。
方运感觉每个人都散发着强大的气势,好像自己的命运就由这九人决定一样。
方运平静地站在原地,意识到这里应该是壶中医会,每一个医家之人在书写医书后,都要接受九位医道名家的意志垂询,进行回答,遇到有故意刁难的名家意志,甚至可能会有争辩。
不等方运问候,左数第一之人开口道:“医道起源于何处?”
方运一愣,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也另有玄机,因为医道起源有多种说法,在圣元大陆众说纷纭。而且圣元大陆的医家人重医道,而轻这类知识,所以普通医家人若是被问到这个问题,回答必然五花八门。
但方运不同,他通读数千年的医书,系统学习过后世的医道,对医道史的了解绝对不会比医家大儒少多少。
方运一拱手,道:“虎中药箭,自食清泥。野猪中箭,自荠而食。雉被鹰伤,自地黄叶贴之。鸟兽虫物犹知解毒,何况人乎?”
随后,方运就这句话展开论证,指出人族比兽类更有智慧,经过不断的尝试后,先发现了最基本的食物,从而发现了能治疗疾病的药物,再由一些医道天才加以整理总结和创造,最后形成了医道的雏形。
这个道理也是医家常见的说法之一,但方运却说得更有条理,论据更加充分,一些论据甚至是后世发现的。
医道并非万能,但利用自然存在之物来治疗,却是谁也无法否定的铁证。
“妙!”左数第一名家意志称赞。
随后,排名第二的名家问:“此书名为《瘟疫论》,瘟疫为何物?文中表述模糊不清,你当如实回答。”
方运一开始听到“瘟疫为何物”还有点紧张,自己根本就不敢把后世有关瘟疫的理论在书中写明,因为有些地方自己无法证明,写的太过不好。毕竟医道不是诗词,自己的确没有行医的过程,没有太好的托词,要等有机会实践之后,再把真正的知识一一表达出来。
不过仔细一想,方运心态放松,因为这里不是外界,是悬天之壶,是医道最高力量的体现,这些人只是“意志”,没有独立的思想,可以说是“智慧的结晶”,他们既不会泄密,也无法与外界沟通,反而因为是人族先贤,会帮助医家天才。
医家之人虽然从医圣那里知道瘟疫是极其微小之物,但并不知详情,而且医家半圣直指圣道,因为医道领域不同,对诸如瘟疫方面只书写寥寥几句,半圣心知肚明,但其他医家人却难以明了,导致许多方面含混不清。
方运自己阅遍圣元大陆和华夏古国的医书,发现圣元大陆的瘟疫和华夏古国的瘟疫有明显的区别,因为圣元大陆的瘟疫不是自然形成的瘟疫,而是瘟疫之主等妖族众圣故意散布,蕴含妖族的力量,与气血之力有呼应。
不过这些瘟疫并没有圣位力量,因为妖界的圣道瘟疫会被人界之力自然阻拦。
而妖界瘟疫的力量,完全可以用吴有性原作《瘟疫论》中的戾气来定义。
方运略一沉吟,张口就是石破天惊之语。
“瘟疫并非一物一性,而是由病原之体与戾气两物两性而成……”
“病原之体”四字一出,周围的雾气突然剧烈震荡。
九位名家意志竟然本能地身体前倾,生怕听不清方运说的,错过重要的地方。
在《瘟疫论》中,方运不敢写太多东西,但在壶中医会中却可以毫无顾忌,把后世的医道结合圣元大陆的医道一一阐述。
等方运说完,九位医道名家意志许久不动。
过了好一会儿,第二位名家意志才道:“妙!”
方运听到第二妙,心中极为高兴,因为壶中医会的“妙”乃是最高评价,现在已经得两妙,意味着自己的医书威力增加四成!
目前壶中医会的最高评价便是“八妙”,乃是医圣张仲景在封圣前的《伤寒杂病论》的评定,因此张仲景被奉为“八妙圣手”。
而华佗、葛洪则、皇甫谧和陶弘景并列为“七妙圣手”。
除此之外,人族医道众人中,最高也是“五妙圣手”。
若一本医书达到五妙之境,那不仅医书威力陡增一倍,还会获得强大的额外能力。
吴有性的《瘟疫论》有其局限性,书中也出现过一些错误,比如把中风等疾病也列入疫病范畴,方运都一一改正,所以方运感觉新编的半本《瘟疫论》至少能得四妙。
第三位名家意志一挥手,就见方运前面出现整整一百个形形色色的病人,有昏昏欲睡的孩童,有衣不遮体的乞丐,有轻声呻吟的老人,有卧病在床的大学士,不一而足。
“你书中把瘟疫分为多种,闻所未闻,那便一一辨别。”
方运一愣,这些人许多都是多病缠身,自己的理论稍微不扎实就可能认错。
更何况,现在事态紧急,若不能尽快完成壶中医会,自己很可能会死在猎场。
方运快步走上前,调动所有的力量,凭借强大的才气和远超同辈的文胆来观察病人。
“此人眉落、目损、鼻崩、唇反,乃是疬风,又称麻风!属于疫病之列。”
方运并没有诊脉张口就说出,因为此病太过明显,随后立刻看向第二人,是一个两三岁的孩子。
方运只看了一眼,正要说是天花,但却愣了片刻,伸手给这个孩子把脉,又仔细询问。
“若以寻常医道判断,此病乃是‘痘疮’,又称天花,脉象相似。但实则与寻常痘疮有所不同。此病生成的痘疮呈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浑浊之液,如黄豆大小。此痘疮不疼、不痒、结痂、不结疤,病因起于肠道,病发于手部、足部、口部和臀部,与普通天花明显不同。故我命名为‘手足口病’,乃是痘疮分支,不能当成天花。”
九位名家意志顿时大惑不解,低声议论。
方运也不管名家意志如何,继续给第三人看病。
第710章 万医会诊
对于手足口病,后世医家之人也没有一个定论,若不严重可以自愈,一旦严重根本没有特别有效的救治方式,所以方运也不想多说。
方运对手足口病一带而过,又连续看了多人。
方运虽然时间经验不足,但阅读的医书太多了,所以在看病的时候非常迅速,而且毫无疏漏。
圣元大陆的医道正好处于大发展的开始,许多后世精深的医道都没有出现,在疾病分类方面并不完善,方运也发现了这方面的不足。
若是在外界,他不敢抛出后世的医道成果,但在壶中医会中顾虑小一些。
后面的病症都比较简单,方运一一指出。不多时,方运正准备看第十一人,名家意志的第四人道:“且慢!我对你所说‘手足口病’有不明之处。”
方运暗道不好,没想到自己小瞧了这些人。
“先生有何指教?”方运问。
“此证病机如何?”
方运心道这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怪不得这里是悬天之壶!
“这病无论是中西医都不好治,病因至今不统一,由几十种‘病原之体’组成,我何苦提出来!”方运暗觉无奈,自己在医道实践上大概也就相当于秀才,自己又不想多说,只能提出手足口病这个名称,结果还是被问到病机。
病机是一个大概念,包括疾病的起因、发展、变化和结束的所有机理,分类很多,有根据病症部位分类的病机,有根据病因分类的病机,还有根据疾病类别、证和症等分类的病机,实在太多。
关键是,哪怕是后世,手足口病的病机也没有得到统一。
方运心中思索,此病是典型的传染病,多在六岁以下儿童中发病,死亡率并不高,但引发的并发症非常可怕。
方运总结所学,决定还是用中庸之法论证,最终道:“此病病因既有外因,也有内因。乃是时邪疫气自口鼻肌肤而入,与体内蕴郁之湿热搏结,循经脉而行,上蒸口舌,内伤脾胃,外及四末,热毒郁而为疹,湿又聚而成疱,故见口舌生疮、溃疡及手足心疱疹。”
“哦?口鼻肌肤?此病明明是自毛窍而入,自足经而上,怎会是自上而下?”
方运一听,彻底无奈了,这就涉及到伤寒学派与温热病的演变。
伤寒学派乃是温病学派的源头,哪怕后人都曾言“《伤寒论》法未尽而名目已具”,也就是说伤寒学派的鼻祖张仲景已经意识到温病的不同,但并未细分。
伤寒派认为,温病学派乃是伤寒之下的分类,不能与伤寒并列。
但到了后期,温病学派兴盛,让许多原本以属于伤寒之下病症归于温病学派,使得温病学派一跃与伤寒派并列,成为医道学派的主流。
哪怕是尊崇经方的伤寒学派之人,也无力回天,可以反对温病学派,但无法否定温病学派的地位。
但在圣元大陆,还是伤寒学派为尊,温病学派只存在于萌芽,许多温病的治疗方式仍然沿用伤寒之法。
比如这手足口病痘疮类疾病,在伤寒派的认定中,还停留在“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的阶段,认定这种病的病因源自伤寒,而不是后世认定的风热病邪。
方运写《瘟疫论》,其实已经阐述了温病的概念,但没有细说,毕竟自己主要是针对瘟疫之主的瘟疫,而不准备直接让整个温病学派在此时登上历史的舞台,再说自己现在也没有那般能力。
温病学派乃是医道大发展的标志,救人无数,方运自知必须在圣元大陆传播,对人族的作用之大,丝毫不下于传世战诗词,战诗词是杀敌,医道是救人,都能增强人族力量。
但,现在还不是时候,方运必须要等成为县令后,找时机去实践才行。
但既然被名家意志问到,而且这里不是外界,方运一咬牙,张口便如连珠炮滔滔不绝背诵温病派名家的理论。
“伤寒之外,应另立温病!伤寒乃风寒病邪外袭所致,温病则由感受风热病邪引发。盖风为百病之长,无定体……”
“温病从口鼻而入,鼻气通于肺,口气通于胃,肺病逆转则为心包……伤寒多有变证,温热虽久在一经不移……”
“伤寒初起,虽有发热恶寒,但多发热轻而恶寒重……温病初起,多发热重而恶寒轻……”
方运在滔滔不绝的途中,也并没有胡乱说,而是首先定义并区别温病,从病因、传变途径、症状、辩证、治法等等各方面的不同来论证。
方运每次说完一些圣元大陆没有的话,都感觉这壶中天地轻轻一震,不过他顾不得这些,为了保命还是拼了!
尤其在方运提出医道巨擎叶天士的“卫气营血辩证”和吴鞠通的“三焦辩证”后,迷雾突然大盛,只见迷雾之中鬼影重重,好似有无数的名医意志潜伏在其中。
方运并不知情,若是医家之人看到这一幕,必然欣喜若狂。
这可是“万医会诊”之相,不仅治病,更是诊断医道走向,只有张仲景立《伤寒论》和华佗立外科之法的时候才出现过。
在说完温病学派的重要理论后,方运一拱手,道:“学生撰写《瘟疫论》为战瘟疫之主,仓促而行,只得半卷。温病之说,浩瀚如星空,驳杂如掌纹,不能一一细说。若学生能安然回返圣元大陆,必当一一阐明,壮我人族医道,驱除妖蛮,光大杏林!”
方运觉察这些名家意志出现了明显的呆滞,毕竟他这话有耍无赖的意思,潜台词像是在说壶中医会太久了,赶紧结束吧,顺便给点好评多给几个“妙”,不然死在猎场可别怪他。
左数第三之人沉默半晌,道:“妙!”
第四之人道:“此《瘟疫论》针对瘟疫之法,精妙之处还要胜过医圣,妙!”
左数第五人立即问:“手足口病如何治疗?”
方运一听大喜,这第五人明显在放水,立刻道:“此病舌苔薄白,脉浮数,宜清凉解表,疏散风热……”
方运连说数种治疗之法。
“妙!”第五人称赞。
方运暗暗松了口气,五妙之评远超原本的预期,那此瘟疫论将获得额外之能,对付瘟疫之主更有把握。
“此书只有半卷,我等只能半评。待你成全书之日,可再入医会。”
“谢过诸位先生!”方运作揖致谢。
第711章 悬壶生音
方运作揖致谢后,从壶中医会中消失。
但刹那以后,大量浓雾散开,一个个人族老者快步走来,这些老者或清瘦矍铄,或慈眉善目,或大腹便便,或高大威猛。
每一个都极为奇特,却又面无表情,没有任何生气,似人又非人,无情却有情。
右侧则是各式各样的医道工具,毫针、药碾、蜡纸、药罐等等应有尽有。
而在前方,有一排长长的桌子,桌子后面坐着九个人,但九人全部被薄雾笼罩,看不清面孔。
方运感觉每个人都散发着强大的气势,好像自己的命运就由这九人决定一样。
方运平静地站在原地,意识到这里应该是壶中医会,每一个医家之人在书写医书后,都要接受九位医道名家的意志垂询,进行回答,遇到有故意刁难的名家意志,甚至可能会有争辩。
不等方运问候,左数第一之人开口道:“医道起源于何处?”
方运一愣,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也另有玄机,因为医道起源有多种说法,在圣元大陆众说纷纭。而且圣元大陆的医家人重医道,而轻这类知识,所以普通医家人若是被问到这个问题,回答必然五花八门。
但方运不同,他通读数千年的医书,系统学习过后世的医道,对医道史的了解绝对不会比医家大儒少多少。
方运一拱手,道:“虎中药箭,自食清泥。野猪中箭,自荠而食。雉被鹰伤,自地黄叶贴之。鸟兽虫物犹知解毒,何况人乎?”
随后,方运就这句话展开论证,指出人族比兽类更有智慧,经过不断的尝试后,先发现了最基本的食物,从而发现了能治疗疾病的药物,再由一些医道天才加以整理总结和创造,最后形成了医道的雏形。
这个道理也是医家常见的说法之一,但方运却说得更有条理,论据更加充分,一些论据甚至是后世发现的。
医道并非万能,但利用自然存在之物来治疗,却是谁也无法否定的铁证。
“妙!”左数第一名家意志称赞。
随后,排名第二的名家问:“此书名为《瘟疫论》,瘟疫为何物?文中表述模糊不清,你当如实回答。”
方运一开始听到“瘟疫为何物”还有点紧张,自己根本就不敢把后世有关瘟疫的理论在书中写明,因为有些地方自己无法证明,写的太过不好。毕竟医道不是诗词,自己的确没有行医的过程,没有太好的托词,要等有机会实践之后,再把真正的知识一一表达出来。
不过仔细一想,方运心态放松,因为这里不是外界,是悬天之壶,是医道最高力量的体现,这些人只是“意志”,没有独立的思想,可以说是“智慧的结晶”,他们既不会泄密,也无法与外界沟通,反而因为是人族先贤,会帮助医家天才。
医家之人虽然从医圣那里知道瘟疫是极其微小之物,但并不知详情,而且医家半圣直指圣道,因为医道领域不同,对诸如瘟疫方面只书写寥寥几句,半圣心知肚明,但其他医家人却难以明了,导致许多方面含混不清。
方运自己阅遍圣元大陆和华夏古国的医书,发现圣元大陆的瘟疫和华夏古国的瘟疫有明显的区别,因为圣元大陆的瘟疫不是自然形成的瘟疫,而是瘟疫之主等妖族众圣故意散布,蕴含妖族的力量,与气血之力有呼应。
不过这些瘟疫并没有圣位力量,因为妖界的圣道瘟疫会被人界之力自然阻拦。
而妖界瘟疫的力量,完全可以用吴有性原作《瘟疫论》中的戾气来定义。
方运略一沉吟,张口就是石破天惊之语。
“瘟疫并非一物一性,而是由病原之体与戾气两物两性而成……”
“病原之体”四字一出,周围的雾气突然剧烈震荡。
九位名家意志竟然本能地身体前倾,生怕听不清方运说的,错过重要的地方。
在《瘟疫论》中,方运不敢写太多东西,但在壶中医会中却可以毫无顾忌,把后世的医道结合圣元大陆的医道一一阐述。
等方运说完,九位医道名家意志许久不动。
过了好一会儿,第二位名家意志才道:“妙!”
方运听到第二妙,心中极为高兴,因为壶中医会的“妙”乃是最高评价,现在已经得两妙,意味着自己的医书威力增加四成!
目前壶中医会的最高评价便是“八妙”,乃是医圣张仲景在封圣前的《伤寒杂病论》的评定,因此张仲景被奉为“八妙圣手”。
而华佗、葛洪则、皇甫谧和陶弘景并列为“七妙圣手”。
除此之外,人族医道众人中,最高也是“五妙圣手”。
若一本医书达到五妙之境,那不仅医书威力陡增一倍,还会获得强大的额外能力。
吴有性的《瘟疫论》有其局限性,书中也出现过一些错误,比如把中风等疾病也列入疫病范畴,方运都一一改正,所以方运感觉新编的半本《瘟疫论》至少能得四妙。
第三位名家意志一挥手,就见方运前面出现整整一百个形形色色的病人,有昏昏欲睡的孩童,有衣不遮体的乞丐,有轻声呻吟的老人,有卧病在床的大学士,不一而足。
“你书中把瘟疫分为多种,闻所未闻,那便一一辨别。”
方运一愣,这些人许多都是多病缠身,自己的理论稍微不扎实就可能认错。
更何况,现在事态紧急,若不能尽快完成壶中医会,自己很可能会死在猎场。
方运快步走上前,调动所有的力量,凭借强大的才气和远超同辈的文胆来观察病人。
“此人眉落、目损、鼻崩、唇反,乃是疬风,又称麻风!属于疫病之列。”
方运并没有诊脉张口就说出,因为此病太过明显,随后立刻看向第二人,是一个两三岁的孩子。
方运只看了一眼,正要说是天花,但却愣了片刻,伸手给这个孩子把脉,又仔细询问。
“若以寻常医道判断,此病乃是‘痘疮’,又称天花,脉象相似。但实则与寻常痘疮有所不同。此病生成的痘疮呈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浑浊之液,如黄豆大小。此痘疮不疼、不痒、结痂、不结疤,病因起于肠道,病发于手部、足部、口部和臀部,与普通天花明显不同。故我命名为‘手足口病’,乃是痘疮分支,不能当成天花。”
九位名家意志顿时大惑不解,低声议论。
方运也不管名家意志如何,继续给第三人看病。
第710章 万医会诊
对于手足口病,后世医家之人也没有一个定论,若不严重可以自愈,一旦严重根本没有特别有效的救治方式,所以方运也不想多说。
方运对手足口病一带而过,又连续看了多人。
方运虽然时间经验不足,但阅读的医书太多了,所以在看病的时候非常迅速,而且毫无疏漏。
圣元大陆的医道正好处于大发展的开始,许多后世精深的医道都没有出现,在疾病分类方面并不完善,方运也发现了这方面的不足。
若是在外界,他不敢抛出后世的医道成果,但在壶中医会中顾虑小一些。
后面的病症都比较简单,方运一一指出。不多时,方运正准备看第十一人,名家意志的第四人道:“且慢!我对你所说‘手足口病’有不明之处。”
方运暗道不好,没想到自己小瞧了这些人。
“先生有何指教?”方运问。
“此证病机如何?”
方运心道这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怪不得这里是悬天之壶!
“这病无论是中西医都不好治,病因至今不统一,由几十种‘病原之体’组成,我何苦提出来!”方运暗觉无奈,自己在医道实践上大概也就相当于秀才,自己又不想多说,只能提出手足口病这个名称,结果还是被问到病机。
病机是一个大概念,包括疾病的起因、发展、变化和结束的所有机理,分类很多,有根据病症部位分类的病机,有根据病因分类的病机,还有根据疾病类别、证和症等分类的病机,实在太多。
关键是,哪怕是后世,手足口病的病机也没有得到统一。
方运心中思索,此病是典型的传染病,多在六岁以下儿童中发病,死亡率并不高,但引发的并发症非常可怕。
方运总结所学,决定还是用中庸之法论证,最终道:“此病病因既有外因,也有内因。乃是时邪疫气自口鼻肌肤而入,与体内蕴郁之湿热搏结,循经脉而行,上蒸口舌,内伤脾胃,外及四末,热毒郁而为疹,湿又聚而成疱,故见口舌生疮、溃疡及手足心疱疹。”
“哦?口鼻肌肤?此病明明是自毛窍而入,自足经而上,怎会是自上而下?”
方运一听,彻底无奈了,这就涉及到伤寒学派与温热病的演变。
伤寒学派乃是温病学派的源头,哪怕后人都曾言“《伤寒论》法未尽而名目已具”,也就是说伤寒学派的鼻祖张仲景已经意识到温病的不同,但并未细分。
伤寒派认为,温病学派乃是伤寒之下的分类,不能与伤寒并列。
但到了后期,温病学派兴盛,让许多原本以属于伤寒之下病症归于温病学派,使得温病学派一跃与伤寒派并列,成为医道学派的主流。
哪怕是尊崇经方的伤寒学派之人,也无力回天,可以反对温病学派,但无法否定温病学派的地位。
但在圣元大陆,还是伤寒学派为尊,温病学派只存在于萌芽,许多温病的治疗方式仍然沿用伤寒之法。
比如这手足口病痘疮类疾病,在伤寒派的认定中,还停留在“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的阶段,认定这种病的病因源自伤寒,而不是后世认定的风热病邪。
方运写《瘟疫论》,其实已经阐述了温病的概念,但没有细说,毕竟自己主要是针对瘟疫之主的瘟疫,而不准备直接让整个温病学派在此时登上历史的舞台,再说自己现在也没有那般能力。
温病学派乃是医道大发展的标志,救人无数,方运自知必须在圣元大陆传播,对人族的作用之大,丝毫不下于传世战诗词,战诗词是杀敌,医道是救人,都能增强人族力量。
但,现在还不是时候,方运必须要等成为县令后,找时机去实践才行。
但既然被名家意志问到,而且这里不是外界,方运一咬牙,张口便如连珠炮滔滔不绝背诵温病派名家的理论。
“伤寒之外,应另立温病!伤寒乃风寒病邪外袭所致,温病则由感受风热病邪引发。盖风为百病之长,无定体……”
“温病从口鼻而入,鼻气通于肺,口气通于胃,肺病逆转则为心包……伤寒多有变证,温热虽久在一经不移……”
“伤寒初起,虽有发热恶寒,但多发热轻而恶寒重……温病初起,多发热重而恶寒轻……”
方运在滔滔不绝的途中,也并没有胡乱说,而是首先定义并区别温病,从病因、传变途径、症状、辩证、治法等等各方面的不同来论证。
方运每次说完一些圣元大陆没有的话,都感觉这壶中天地轻轻一震,不过他顾不得这些,为了保命还是拼了!
尤其在方运提出医道巨擎叶天士的“卫气营血辩证”和吴鞠通的“三焦辩证”后,迷雾突然大盛,只见迷雾之中鬼影重重,好似有无数的名医意志潜伏在其中。
方运并不知情,若是医家之人看到这一幕,必然欣喜若狂。
这可是“万医会诊”之相,不仅治病,更是诊断医道走向,只有张仲景立《伤寒论》和华佗立外科之法的时候才出现过。
在说完温病学派的重要理论后,方运一拱手,道:“学生撰写《瘟疫论》为战瘟疫之主,仓促而行,只得半卷。温病之说,浩瀚如星空,驳杂如掌纹,不能一一细说。若学生能安然回返圣元大陆,必当一一阐明,壮我人族医道,驱除妖蛮,光大杏林!”
方运觉察这些名家意志出现了明显的呆滞,毕竟他这话有耍无赖的意思,潜台词像是在说壶中医会太久了,赶紧结束吧,顺便给点好评多给几个“妙”,不然死在猎场可别怪他。
左数第三之人沉默半晌,道:“妙!”
第四之人道:“此《瘟疫论》针对瘟疫之法,精妙之处还要胜过医圣,妙!”
左数第五人立即问:“手足口病如何治疗?”
方运一听大喜,这第五人明显在放水,立刻道:“此病舌苔薄白,脉浮数,宜清凉解表,疏散风热……”
方运连说数种治疗之法。
“妙!”第五人称赞。
方运暗暗松了口气,五妙之评远超原本的预期,那此瘟疫论将获得额外之能,对付瘟疫之主更有把握。
“此书只有半卷,我等只能半评。待你成全书之日,可再入医会。”
“谢过诸位先生!”方运作揖致谢。
第711章 悬壶生音
方运作揖致谢后,从壶中医会中消失。
但刹那以后,大量浓雾散开,一个个人族老者快步走来,这些老者或清瘦矍铄,或慈眉善目,或大腹便便,或高大威猛。
每一个都极为奇特,却又面无表情,没有任何生气,似人又非人,无情却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