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 海军技术改革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值得庆幸的是,这年头苏伊士运河还没有开通,英国人如果要从本土的海峡舰队,或者从地中海舰队里抽调主力战舰的话,就得绕过非洲南部才能够抵达中国,其航程之远并不会比1905年日俄战争期间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增援远东要近多少。
  横跨半个地球对英国海军而言并不算什么难事,一路上也有充足的港口可以进行补给,但是这得需要时间啊。
  加上之前东印度舰队刚失败了一次,英国人也得详细审视珠江口海战的详细经过,然后再决定抽调什么战舰,组成什么样的舰队来远东。
  这么一来,所需要的时间就不是一两个月,而是最少也得三个月以上,如果英国人谨慎一些的话,那么可能要等半年以后英国人才能够顺利组建第二支庞大的舰队来袭。
  也就是说,帝国海军在击败东印度舰队,迫使李斯特的舰队退回新加坡后,至少拥有三个月以上的缓冲时间,如果英国人拖延一些,甚至拥有半年以上的休整备战时间。
  而这些时间对于现在的帝国海军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一段时间里,帝国海军上下除了林同书等人要继续研究各种战术,需找击败第二次英国人来袭舰队的战术外,海军的其他人员也没有闲着。
  而最近几天,他们要做的就是把昨天的战斗经过详细整理出来。
  如此一场大规模的海战,不管是对中国海军还是对全球海军的后续发展,都是有着重大影响的,海战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会得到极端的重视,然后进行改良。
  近代历史上,每一场大规模战争之后,总会带来军事上的革新,1858年上海的中英法战役,直接让全球范围内刮起了后装步枪的服役浪潮,并在美国内战中前面铺开。
  克里米亚战争让全球海军认识到了铁甲舰的优势,从而开始建造铁甲舰,并在美国内战期间达到了一个新高峰。
  而昨天发生的珠江口海战,势必会带来更大,更深刻的影响,因为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场大规模的铁甲舰之间的交战。
  这种交战并不是美国内战里的那种近海内河之间的零星炮战,而是正儿八经的大规模舰队决战,这种铁甲舰之间的舰队决战,在人类历史上还是属于首次。
  其中必然会给后续的战舰发展,海军战术带来深刻的影响!
  先不提珠江口海战对英国人的影响,也暂且不去提英国人在遭到珠江口海战失利后,后续打算怎么办。
  只说帝国海军这边,海战刚结束,第二天开始海军上下就是对珠江口海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那些太过详细的战术理论先不去谈,这些理论一时半会也决定不下来,需要讨论再讨论。
  但是有一点却是被海军上下迅速接受并支持,那就是要给战舰加装撞角!
  珠江口海战,让帝国海军获胜的根本性因素是什么?不是第一纵队的快速突进,并对英舰队的木制战舰群进行杀伤,而是女蜗号对抵抗号的撞击,通过两败俱伤的模式把抵抗号击沉,如此才是彻底奠定了这一场海战的胜利基础,迫使李斯特主动撤退。
  同时在海战中,舰炮对铁甲舰的伤害能力非常有限,而受限于技术发展,海军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装备更大口径,身管更长的舰炮,也不可能短时间内就开发出来更先进的穿甲弹。
  那么要想短时间内提高军舰对铁甲舰的击沉能力,尤其是己方还是出于弱势地位的时候,什么才是最简单,同时最可靠的?
  毫无疑问,撞角!
  历史上在1866年后一直到甲午海战期间,撞角能够得到大力发展并不是当代的海军将领们喜欢玩碰碰船,而是因为随着铁甲舰的防护能力越来越强,但是舰炮的能力却是跟不上去,至少在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甚至到日俄战争的时候,这数十年里,战舰的防护和火力一直都是处于不对等的。
  舰炮的发展始终落后于装甲的发展,当舰炮用的榴弹炮成熟可靠后,铁甲舰的锻铁柚木混合装甲已经大行其道,等军舰开始使用大口径的,比如那些十二英寸口径的舰炮时,军舰又开始用上了表面硬化装甲。
  以至于九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期,出现了用二级主炮洗甲板的战术,说到底还是因为舰炮以及火控系统不给力。
  一直等到披帽穿甲弹、集中火控系统面世以后,战舰的火力才是首次超越了装甲的发展,如此才能够打出来一场日德兰海战,如果没有穿甲弹和集中火控系统,估计日德兰海战还会停留在洗甲板或者干脆玩冲撞战术的阶段。
  太久远的事不去说,而帝国海军的军官们也无法预料未来数十年的战舰发展,他们只是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去考虑。
  那就是现有技术条件下的舰炮无法对铁甲舰造成有效伤害,那么怎么才能击沉敌舰?
  在有了女蜗号撞沉抵抗号的前例下,给战舰加装撞角,采取撞击战术无疑是一条可行的捷径。
  尽管历史上的这种行为是多余的,除了美国内战以及利萨海战里撞角发回来较大的作用外,后面的数场海战里,撞角都成为了一种装饰物,而没撞沉敌舰,反倒是把自家战舰撞沉的例子不少。
  不过这些都是以后的事,至少对于目前,尤其是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之间,撞角还是具备了一定的实战价值。
  要不然历史上的全球各国海军也不会一股脑的都往军舰上加装撞角了!
  除了给军舰加装撞角外,海军内部通过对珠江口海战以及前面火奴鲁鲁海战的研究,同样是得出了另外几个结果,那就是战舰上的风帆系统已经无法在舰队决战的时候带来优势,反而成为了累赘,风帆系统被击毁的时候虽然不至于影响战舰的活动,但是却会带来大量的人员伤亡。
  因此海军内部是提出了彻底取消风帆系统,后续战舰清一色用蒸汽机的建议!
  而被摧毁了一根桅杆的炎帝号在进入造船厂修复的时候,更是干脆把剩余的桅杆也给拆除了,成为了帝国海军内第一艘纯蒸汽动力的大型远洋铁甲舰。
  不过收到拆除桅杆的影响,失去了风帆系统后,对炎帝号的续航能力将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依靠蒸汽机的情况下,其续航距离只有两千海里,这个续航能力如果要前出到太平洋深处战斗的话,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但是如果只是在西太平洋地区,尤其是在国内沿海、日`本沿海等地作战的话,那么问题就不会太大。
  反正帝国海军暂时也没有足够的能力扩张到整个太平洋或者到印度洋,甚至连南海深处都很难去到,顶多是在越南和泰国沿海转一圈,这续航能力少一些也是勉强可以接受。
  不仅仅炎帝号,其他几艘受到了比较严重损害的铁甲舰在进行修复的过程中,也是陆续拆除了风帆系统。
  预计等一两个月后这些战舰维修完毕,那么整个帝国的大型远洋铁甲舰就会成为一支纯粹的蒸汽铁建舰队,彻底和风帆说拜拜了。
  实际上帝国海军使用纯蒸汽动力的军舰是有传统的,最早的兴吴级炮舰,这款只有八十吨的内河炮舰,就是一款纯蒸汽动力的内河炮舰,而帝国后续建造的一系列内河,近海炮舰都是纯蒸汽动力。
  哪怕是镇广级近海铁甲舰、女蜗级近海铁甲舰,也都是纯蒸汽动力,不过他们的航速普遍偏低,镇广级近海铁甲舰只有八节的航速,女蜗级也是只有八节的航速,续航能力都比较悲剧。
  如果是按照海军原定的计划,第一艘纯蒸汽的远洋铁甲舰,应该是八年甲舰,但是现在收到珠江口海战的影响,海军是直接把炎帝级以及盘古级的六艘战舰上的风帆系统直接给拆了。
  虽然不可避免的续航能力会受到极大的影响,最大航速也会有所下降,不可能再跑出十四节甚至十五节的高航速。
  但是在大规模的舰队决战中并不会受到多大的影响。
  因为大规模舰队决战的时候,舰队是要经常变换阵型的,并且是不管风向的,有时候风帆甚至还会成为累赘。
  珠江口的海战中,在交战过程中,不管是英国还是帝国的铁甲舰,风帆系统都是陆续被摧毁或者干脆是主动降帆,依靠纯蒸汽动力进行机动。
  不过拆除风帆的计划只限于在一些决战用的主力战舰上,而原有的一些木质战舰以及一些侦查巡洋舰之类的辅助战舰,依旧会保持风帆系统,毕竟他们是很少参与舰队决战的,而且因为船只本身比较小,对续航能力以及航速要求都比较高,所以拆除风帆系统的话反而是会大幅度降低续航以及航速,而这是帝国海军所无法接受的。
  只是这也代表着,这些木制战舰已经是彻底沦为了海军的边缘角色。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