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高手在红楼 完结+番外_308
贾代善看着这个爵位比自己还高的年轻人,心想: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再看水宪送来的林如海的履历,祖上五代列侯,江南望族,书香人家,打着灯笼也找不到,最关键的是,人是今科的探花,如果不是诚心诚意要向贾府求亲,在榜下捉婿的人家早已排成行。
唯一令贾代善有些遗憾的是,林家祖籍姑苏,贾敏若是离京嫁到林家去,相去千里,他一个当爹的很有些舍不得。
但水宪的说辞是:林探花如今已经得了翰林院编修的职务,在两三年之内应当都是在京城住着,前往姑苏拜见翁姑是应有之义,但也不意味着一定就要住到姑苏去的。
贾代善便也没啥好说的,默默接受了这个说法,又提起贾敏的年纪,明言他想要将闺女在家中多留两年再嫁。水宪立即道没问题,那边等得。
贾代善:……这还让我有啥好说的?
于是双方约了日子,由林如海重新上门拜见贾代善。同时贾代善也打算安排夫人也见一见。
谁知史夫人正在跟人生气,连丈夫都不愿理会。贾代善不得已,去长子与长媳那里打听,才从张氏那里打听到消息:王家竟然要悔婚!
原来守备府王家原本已经说定了,贾政一中进士,便向王家提亲,两家安排安排走个程序,年内就能完婚了。
谁知王家的消息特别快,这边红香圃的簪花宴刚刚被打断,王家已经听说贾政犯了大事,被直接送上顺天府的大堂了。
身涉科场弊案,再一下顺天府大牢,这哪里就还能全须全尾地出来?往后还哪里来的功名?这样的女婿,往后还怎么能要?
于是王家不干了。
史夫人却咂摸出另一种滋味:你王家消息知道的那么快,敢情是在我贾家里安排了人?这都还不是亲家呢,就赶着打听对方的隐秘,这王家算计得好远呀!
史夫人当天就和王家夫人大吵起来,后来闹得相当不堪。待贾代善寻去的时候史夫人鬓发散乱,衣衫不整,脸上还挂了点小彩。
贾代善:这下倒好,亲家都还没做成呢,先成了仇家。
因这件事,贾政的亲事便彻底黄了,尽管后来峰回路转,贾政的功名还在,取中的名次还在,甚至因为他在整个事件中的表现,他的名誉也还在。
但是贾政事先说好的亲事不存在了。
荣国府里,反而是年纪较小的贾敏先说定了终身——林家从姑苏千里迢迢地上京,相看了贾敏之后,简直是一百二十分的满意,当下两家定亲,约定等贾敏及笄之后开始操办婚事,但京中大户人家,婚事操办起来十分讲究,操办个一年半载的原是常见。因此贾敏要嫁林如海,估计要到她十六岁,十六岁半的样子。
饶是如此,贾代善还是心疼闺女,打算拖到闺女满十七岁,再说出嫁的事。
林如海至此还完全不知道他的“追妻之路”兀自漫长,但说定了亲事,他便真如常言所说的“人逢喜事精神爽”,整天都乐呵呵的,合不拢嘴。
贾政则完全是另一个极端。
他原本还挺为自己的品行高洁、信念坚定感到得意,谁知被未婚妻家中这般无情地拒绝,贾政很有些受伤。于是他闲来写了很多托物言志的诗,大多都是感怀不被理解,无人欣赏的。这些事被贾敏看到,委婉地评价说二哥的诗如今终于是言之有物了一些。
但不久,荣国府就位贾政另说了一门亲。
史夫人早先为贾政说了王家女儿之后,也并不是说就吊死在王家这一棵树上,王家亲事未成,史夫人手上还有无数的“预备”人选。
而从这些“预备”人选之中赶紧重新择一,这已经成了史夫人现阶段最重要的工作没有之一——只要她能为贾政说一门妥当的亲事,而且比王家为王家小姐寻找下家的速度要快,史夫人就赢了!
果然,史夫人利用她在京中广博的人脉、荣国府优秀的名誉与人气,并且暗示了贾家根本就是半个皇亲,便用最快的速度,重新为贾政说了一桩亲事:对方也是江南名宦之家,姓李,其兄李守中正任着国子监祭酒。与李家联姻,能为贾政平添很多助力。
贾放听说这件事险些惊掉了下巴:贾政没有娶王夫人,反而娶了原著中李纨的姑姑?——瞧这剧本改的。
史夫人为贾政说合了李家的女儿,而王家那边还没有动静,便以为自己把王家压过一头,从此扬眉吐气了。谁知过了两天传来消息,王家女儿即将嫁到史侯府,也就是……嫁给史夫人自己的娘家侄子。
原本要娶了做儿媳妇的,一转眼便成了侄媳妇。史夫人竟还是绕不开要和这个姑娘打交道。
史夫人:我……
贾王两家的关系从此更加错综复杂,但这些都不在贾放的考虑范围之内。
这天他起了个大早,换上了一身出门见客的衣服,天还没亮,就带上赵成与李青松,直接出了南门,在南门外的送客亭等候。
“三爷这是要送什么人呀?”赵成实在是纳闷,没听说贾放的亲朋好友有要出京的。
贾放笑而不语,只管在亭中相候。
随着天色渐明,送客亭中的人越聚越多。好些人都相互认识,彼此打招呼见礼。但是见到贾放太过年轻,不像官场中人的样子,因此也无人留意。
终于,南门中一辆驴车吱吱呀呀地驶了出来,后面只跟了一个长随,一个小童。
贾放直觉这就是他要等的人,于是便去官道上候着。待那驴车吱吱呀呀地驶到了,便停在了贾放面前,小童上前,一揭车帘,夏省身从车中出来,双拳一抱就向贾放行礼:“三公子,没想到你今天来送老夫——”
只见这夏省身一身的青布衣衫,满头雪白的头发在朝阳下格外耀眼。贾放不敢由着他这么向自己行礼,当下也一抱拳,郑重行下礼去。
再看水宪送来的林如海的履历,祖上五代列侯,江南望族,书香人家,打着灯笼也找不到,最关键的是,人是今科的探花,如果不是诚心诚意要向贾府求亲,在榜下捉婿的人家早已排成行。
唯一令贾代善有些遗憾的是,林家祖籍姑苏,贾敏若是离京嫁到林家去,相去千里,他一个当爹的很有些舍不得。
但水宪的说辞是:林探花如今已经得了翰林院编修的职务,在两三年之内应当都是在京城住着,前往姑苏拜见翁姑是应有之义,但也不意味着一定就要住到姑苏去的。
贾代善便也没啥好说的,默默接受了这个说法,又提起贾敏的年纪,明言他想要将闺女在家中多留两年再嫁。水宪立即道没问题,那边等得。
贾代善:……这还让我有啥好说的?
于是双方约了日子,由林如海重新上门拜见贾代善。同时贾代善也打算安排夫人也见一见。
谁知史夫人正在跟人生气,连丈夫都不愿理会。贾代善不得已,去长子与长媳那里打听,才从张氏那里打听到消息:王家竟然要悔婚!
原来守备府王家原本已经说定了,贾政一中进士,便向王家提亲,两家安排安排走个程序,年内就能完婚了。
谁知王家的消息特别快,这边红香圃的簪花宴刚刚被打断,王家已经听说贾政犯了大事,被直接送上顺天府的大堂了。
身涉科场弊案,再一下顺天府大牢,这哪里就还能全须全尾地出来?往后还哪里来的功名?这样的女婿,往后还怎么能要?
于是王家不干了。
史夫人却咂摸出另一种滋味:你王家消息知道的那么快,敢情是在我贾家里安排了人?这都还不是亲家呢,就赶着打听对方的隐秘,这王家算计得好远呀!
史夫人当天就和王家夫人大吵起来,后来闹得相当不堪。待贾代善寻去的时候史夫人鬓发散乱,衣衫不整,脸上还挂了点小彩。
贾代善:这下倒好,亲家都还没做成呢,先成了仇家。
因这件事,贾政的亲事便彻底黄了,尽管后来峰回路转,贾政的功名还在,取中的名次还在,甚至因为他在整个事件中的表现,他的名誉也还在。
但是贾政事先说好的亲事不存在了。
荣国府里,反而是年纪较小的贾敏先说定了终身——林家从姑苏千里迢迢地上京,相看了贾敏之后,简直是一百二十分的满意,当下两家定亲,约定等贾敏及笄之后开始操办婚事,但京中大户人家,婚事操办起来十分讲究,操办个一年半载的原是常见。因此贾敏要嫁林如海,估计要到她十六岁,十六岁半的样子。
饶是如此,贾代善还是心疼闺女,打算拖到闺女满十七岁,再说出嫁的事。
林如海至此还完全不知道他的“追妻之路”兀自漫长,但说定了亲事,他便真如常言所说的“人逢喜事精神爽”,整天都乐呵呵的,合不拢嘴。
贾政则完全是另一个极端。
他原本还挺为自己的品行高洁、信念坚定感到得意,谁知被未婚妻家中这般无情地拒绝,贾政很有些受伤。于是他闲来写了很多托物言志的诗,大多都是感怀不被理解,无人欣赏的。这些事被贾敏看到,委婉地评价说二哥的诗如今终于是言之有物了一些。
但不久,荣国府就位贾政另说了一门亲。
史夫人早先为贾政说了王家女儿之后,也并不是说就吊死在王家这一棵树上,王家亲事未成,史夫人手上还有无数的“预备”人选。
而从这些“预备”人选之中赶紧重新择一,这已经成了史夫人现阶段最重要的工作没有之一——只要她能为贾政说一门妥当的亲事,而且比王家为王家小姐寻找下家的速度要快,史夫人就赢了!
果然,史夫人利用她在京中广博的人脉、荣国府优秀的名誉与人气,并且暗示了贾家根本就是半个皇亲,便用最快的速度,重新为贾政说了一桩亲事:对方也是江南名宦之家,姓李,其兄李守中正任着国子监祭酒。与李家联姻,能为贾政平添很多助力。
贾放听说这件事险些惊掉了下巴:贾政没有娶王夫人,反而娶了原著中李纨的姑姑?——瞧这剧本改的。
史夫人为贾政说合了李家的女儿,而王家那边还没有动静,便以为自己把王家压过一头,从此扬眉吐气了。谁知过了两天传来消息,王家女儿即将嫁到史侯府,也就是……嫁给史夫人自己的娘家侄子。
原本要娶了做儿媳妇的,一转眼便成了侄媳妇。史夫人竟还是绕不开要和这个姑娘打交道。
史夫人:我……
贾王两家的关系从此更加错综复杂,但这些都不在贾放的考虑范围之内。
这天他起了个大早,换上了一身出门见客的衣服,天还没亮,就带上赵成与李青松,直接出了南门,在南门外的送客亭等候。
“三爷这是要送什么人呀?”赵成实在是纳闷,没听说贾放的亲朋好友有要出京的。
贾放笑而不语,只管在亭中相候。
随着天色渐明,送客亭中的人越聚越多。好些人都相互认识,彼此打招呼见礼。但是见到贾放太过年轻,不像官场中人的样子,因此也无人留意。
终于,南门中一辆驴车吱吱呀呀地驶了出来,后面只跟了一个长随,一个小童。
贾放直觉这就是他要等的人,于是便去官道上候着。待那驴车吱吱呀呀地驶到了,便停在了贾放面前,小童上前,一揭车帘,夏省身从车中出来,双拳一抱就向贾放行礼:“三公子,没想到你今天来送老夫——”
只见这夏省身一身的青布衣衫,满头雪白的头发在朝阳下格外耀眼。贾放不敢由着他这么向自己行礼,当下也一抱拳,郑重行下礼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