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高手在红楼 完结+番外_269
这桂遐学为何深夜到此,为何讨论物理化学问题,为何论及士绅与张友士……这家伙在不长的时间里已经把该展示的全都展示完了。
于是贾放直起身坐正,将双臂撑在桌面上,身体向桂遐学的方向探过去,小声地问:“你是不是想成为我的手下?”
桂遐学双眼登时亮了,也和贾放一样,双手撑着桌面,身体向前探,凑近了笑道:“你总算看出来了!”
贾放:……好吧,这方面我反应有点慢。
“如果我要你辞去眼下在武元县的书办职务,在我的府署里只能当一个没有公职的幕僚,你能不能接受?”
他这就相当于问对方:跟着我,你就得从体制内出来,跳到体制外,你愿意吗?
在桃源寨里跟着贾放,桂遐学不会愁吃穿,不会差钱,但是没办法成为现在这样的公职人员,桃源寨的“吃皇粮”,和武元县的“吃皇粮”是完全不一样的。
贾放第一次遇见桂遐学,就听他说起过,因为家族荫庇,在县衙里补了个“书办”的职务。所以他吃不准桂遐学究竟是想要在“节度使府署”里更上一层楼,还是当真想到他身边做事。
桂遐学激动地连连点头:“旁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跟着你,我能做与旁人不同的事,我能做前人想都没想到过的事!”
“那就这么说定了,明天你随我去桃源寨。”
*
张友士在武元县,过得确实没有他想象中那样好。
第一次见到县尊袁化,对方将自己夸上了天,恭敬请到了武元县。李师爷做主,将名下一座暂时空置的院子借给他住,还多次暗示,想要将一个庶出的女儿嫁给他。
张友士婉拒了,他觉得自己的前程远不止这点,因此在妻室的选择上他并不着急。
紧接着就是与武元县的士绅们见面、饮宴。士绅们听说他一手终结了桃源寨的血疫,南方各州县的百姓都因他一份报告而受益之时,一个个都面露尊敬之色,其中年高德勋者主动上来敬酒——觥筹交错之间,张友士当真飘飘然觉得好生满足。
但谁曾想,席间有人问起张友士的功名,得知他只是个童生之后,力劝他继续科考,说哪怕中个举人,说出去都比现在强。
张友士在好几年前就看透了科考之路,他认为沿着既有的道路一路走上去,一直考出进士,也不过跟现在的县尊老爷一样。
他不想抛费这段人生里最好的时光,他早早想过了,他要走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捷径”。
可谁知他已经小有成就,他做出来的《血防报告》得天子亲自批复,得以下发全国各州县,万民因此而受益,不再受血疫之苦,而他眼前的这些人,依旧在苦口婆心的劝他——想办法继续考功名。
张友士当着人的面默默点头应了,对面看他并不那么热心,也就没有强求。
自从第二天开始,张友士便不断被这些富绅们请去家中饮宴,对方招待得相当殷勤,一般是到席面将将散去,才向张友士提出要求:
第一家是想延年益寿;第二家是想给看看小妾为什么长久不孕……最近的一家是讨教房中术的。
张友士:……
说来他真的有点儿怀念在桃源寨的日子——在桃源寨他相当清贫,无名也无钱,平日的吃穿用度只靠潇湘书院发的那一点子教工津贴。
但这拦不住桃源寨的百姓们对他真心景仰,平日里无论在哪里见到,都会停住脚,恭恭敬敬地行个礼,叫一声“张先生”;三村食堂的大姐大娘们,见到他来,总是会把他那三文钱的一份饭自动升级成五文钱的,或者在饭上加一个鸡腿。
还有那位神秘的贾三爷——他说出现就出现,不出现的时候谁也找不着他。
张友士第一次到桃源寨来的时候,着实没有想过这个年轻人会帮自己扬名。说真心话张友士对他着实有些愧疚:《血防报告》里那么多的内容,一大半源自贾三爷的指点,张友士自忖只是个出力的,如果没有贾三爷,他绝对写不出这样一份报告。
人家却依旧信守承诺,替他扬名了。
而且张友士至今都没能想通,贾三爷既然有那通天的本事,能够将自己那份报告递到御前的,为啥贾三爷自己肯不署名,把功劳都算在他张友士的头上。
他听说贾三爷只是京里某个国公府的小儿子,年纪又轻,被远远地发到这南边三千里外的封地上来照管封地。因此张友士对贾三爷的攀附巴结之心一直都不重,只是当个朋友交往。后来听说武元县县令相请,张友士便毅然决然地跑到武元县来。
前几日桃源寨与武元县之间的山塌了,最近听说桃源寨那边出工出力,又挖出来一条通路。张友士心想:那确实是桃源寨的作风,像是贾三爷的主意。
紧接着便是平南节度使从桃源寨来,进驻武元县县衙旁的文庙,在此设府署。
张友士又心热了,人家是京里来的二品大员,若是能搭上这条路子,或许能进京去开开眼界。
他的心思又活络起来,盘算着该怎么去谋划,能拜见节度使大人一面,是再去走一下早先被他拒绝了的李师爷那边的路子吗?
谁料想,节度使大人到了武元县的第二天,一大早就有幕僚来请:“请张先生去见我们大人!”
张友士哪里敢怠慢,穿了他最好的衣裳,紧跟着前头的那位“郑先生”前往文庙。他在偏厅候了稍许,里面便有请。
张友士进了花厅便一头拜下:“学生张友士,拜见节度使大人。”
对方却没有回答,只待他自己缓缓起身抬头——张友士偷眼一瞅,只见到一张熟悉的面孔,少年人俊美无俦,一张脸帅死人不偿命,正似笑非笑地望着自己。
于是贾放直起身坐正,将双臂撑在桌面上,身体向桂遐学的方向探过去,小声地问:“你是不是想成为我的手下?”
桂遐学双眼登时亮了,也和贾放一样,双手撑着桌面,身体向前探,凑近了笑道:“你总算看出来了!”
贾放:……好吧,这方面我反应有点慢。
“如果我要你辞去眼下在武元县的书办职务,在我的府署里只能当一个没有公职的幕僚,你能不能接受?”
他这就相当于问对方:跟着我,你就得从体制内出来,跳到体制外,你愿意吗?
在桃源寨里跟着贾放,桂遐学不会愁吃穿,不会差钱,但是没办法成为现在这样的公职人员,桃源寨的“吃皇粮”,和武元县的“吃皇粮”是完全不一样的。
贾放第一次遇见桂遐学,就听他说起过,因为家族荫庇,在县衙里补了个“书办”的职务。所以他吃不准桂遐学究竟是想要在“节度使府署”里更上一层楼,还是当真想到他身边做事。
桂遐学激动地连连点头:“旁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跟着你,我能做与旁人不同的事,我能做前人想都没想到过的事!”
“那就这么说定了,明天你随我去桃源寨。”
*
张友士在武元县,过得确实没有他想象中那样好。
第一次见到县尊袁化,对方将自己夸上了天,恭敬请到了武元县。李师爷做主,将名下一座暂时空置的院子借给他住,还多次暗示,想要将一个庶出的女儿嫁给他。
张友士婉拒了,他觉得自己的前程远不止这点,因此在妻室的选择上他并不着急。
紧接着就是与武元县的士绅们见面、饮宴。士绅们听说他一手终结了桃源寨的血疫,南方各州县的百姓都因他一份报告而受益之时,一个个都面露尊敬之色,其中年高德勋者主动上来敬酒——觥筹交错之间,张友士当真飘飘然觉得好生满足。
但谁曾想,席间有人问起张友士的功名,得知他只是个童生之后,力劝他继续科考,说哪怕中个举人,说出去都比现在强。
张友士在好几年前就看透了科考之路,他认为沿着既有的道路一路走上去,一直考出进士,也不过跟现在的县尊老爷一样。
他不想抛费这段人生里最好的时光,他早早想过了,他要走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捷径”。
可谁知他已经小有成就,他做出来的《血防报告》得天子亲自批复,得以下发全国各州县,万民因此而受益,不再受血疫之苦,而他眼前的这些人,依旧在苦口婆心的劝他——想办法继续考功名。
张友士当着人的面默默点头应了,对面看他并不那么热心,也就没有强求。
自从第二天开始,张友士便不断被这些富绅们请去家中饮宴,对方招待得相当殷勤,一般是到席面将将散去,才向张友士提出要求:
第一家是想延年益寿;第二家是想给看看小妾为什么长久不孕……最近的一家是讨教房中术的。
张友士:……
说来他真的有点儿怀念在桃源寨的日子——在桃源寨他相当清贫,无名也无钱,平日的吃穿用度只靠潇湘书院发的那一点子教工津贴。
但这拦不住桃源寨的百姓们对他真心景仰,平日里无论在哪里见到,都会停住脚,恭恭敬敬地行个礼,叫一声“张先生”;三村食堂的大姐大娘们,见到他来,总是会把他那三文钱的一份饭自动升级成五文钱的,或者在饭上加一个鸡腿。
还有那位神秘的贾三爷——他说出现就出现,不出现的时候谁也找不着他。
张友士第一次到桃源寨来的时候,着实没有想过这个年轻人会帮自己扬名。说真心话张友士对他着实有些愧疚:《血防报告》里那么多的内容,一大半源自贾三爷的指点,张友士自忖只是个出力的,如果没有贾三爷,他绝对写不出这样一份报告。
人家却依旧信守承诺,替他扬名了。
而且张友士至今都没能想通,贾三爷既然有那通天的本事,能够将自己那份报告递到御前的,为啥贾三爷自己肯不署名,把功劳都算在他张友士的头上。
他听说贾三爷只是京里某个国公府的小儿子,年纪又轻,被远远地发到这南边三千里外的封地上来照管封地。因此张友士对贾三爷的攀附巴结之心一直都不重,只是当个朋友交往。后来听说武元县县令相请,张友士便毅然决然地跑到武元县来。
前几日桃源寨与武元县之间的山塌了,最近听说桃源寨那边出工出力,又挖出来一条通路。张友士心想:那确实是桃源寨的作风,像是贾三爷的主意。
紧接着便是平南节度使从桃源寨来,进驻武元县县衙旁的文庙,在此设府署。
张友士又心热了,人家是京里来的二品大员,若是能搭上这条路子,或许能进京去开开眼界。
他的心思又活络起来,盘算着该怎么去谋划,能拜见节度使大人一面,是再去走一下早先被他拒绝了的李师爷那边的路子吗?
谁料想,节度使大人到了武元县的第二天,一大早就有幕僚来请:“请张先生去见我们大人!”
张友士哪里敢怠慢,穿了他最好的衣裳,紧跟着前头的那位“郑先生”前往文庙。他在偏厅候了稍许,里面便有请。
张友士进了花厅便一头拜下:“学生张友士,拜见节度使大人。”
对方却没有回答,只待他自己缓缓起身抬头——张友士偷眼一瞅,只见到一张熟悉的面孔,少年人俊美无俦,一张脸帅死人不偿命,正似笑非笑地望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