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特殊西江贸易体系
对于广州战役,大唐王朝上下,包括李轩自己在内都是极为关心,同时也是颇为的谨慎,就是怕在广州城下吃一个败仗,从而动摇目前大唐王朝的大好局面。
之所以担心在广州吃败仗,是有多方面的因素的,首先广州这个城池和很多内陆的城池不一样,虽然广州也是个传统城池,但是其商贸极其发达,水网密布,城池就建立在珠江北岸,而且其北部就是白云山,西部地区也是珠江以及其支流,只有在东边才算是有比较开阔的地方。
同时该城还借用了珠江之水,构筑了完善的护城河体系。
这样拥有密集水网的地方,实际上对于大唐王师这种以陆军,尤其是野战陆军为核心的军队来说,攻打起来是比较麻烦的,很多优势都是无法发挥出来。
但是明军偏偏水师强悍,过去几个月里,明军水师一直都是牢牢掌控着珠江流域的制海权,大唐海军虽然也曾经试图发起水战,但是只能是在一些小规模的战斗里占得便宜,一旦明军水师主力出动的话,大唐海军都是不得不避战。
因为人家明军水师根本就不和比比拼什么舰炮,嗯,虽然明军水师的舰炮比大唐海军的还要多!
明军水师玩的就是一拥而上,玩近身肉搏,还用火船攻势,搞的大唐海军上下是颇为无奈!
没办法,船只不够多,舰炮不够多,水手不够多,即便是拥有舰炮上的性能优势也是打不过啊,最后只能是依托陆上的炮台进行死守了。
早在定都肇庆之前,大唐王朝就已经是决定在肇庆城东部的羚羊峡这个险要之地修筑炮台,用于拱卫京畿重地。
羚羊峡乃是西江小三峡之一,此水流湍急,水卷漩涡,因为西江在肇庆城区的江面有千米之宽,然而到了羚羊峡这边后不过两三百米而已,其水深平均都有四五十米,最深处甚至能够达到七八十米。
这种地形,几乎就是天然的水道关隘!
尤其是在大唐王朝定都肇庆之后,为了防止敌军从海上沿着西江一路北上,所以修筑炮台扼守西江就是成为了重中之重。
攻占肇庆后,在此地修筑炮台也就是划上了日程,因为最开始在此地并不需要面临陆地上的威胁,因为肇庆乃至附近地区的明军都已经是没有了,大唐陆军牢牢的掌控了附近地区的地面控制权,因此在地面威胁不大的情况下,前期的工程主要还是以安置火炮,扼守江面为主。
所以炮台的修筑比较快速,唯一比较麻烦的就是给炮台所需要的火炮,对此,海军方面和陆军方面是通力合作,主动退役了部分七斤重炮的装备时间,从而把部分火炮装备到羚羊峡炮台上。
到了如今,这个炮台已经部署了三门一千二百斤重炮(九磅),此外一直嫡属于大唐陆军炮兵部队的那几门五百斤火炮也是被安置到了炮台,从而实现了野战炮兵营清一色装备八百斤以及一千二百斤重炮的编制,简化了后勤压力。
羚羊峡里部署的这些火炮,已经是足以利用射程彻底封面整个江面,其七斤重炮甚至都能够打到江对面去。
为了保护这些火炮,防止敌军从陆地上攻破此处炮台,大唐王朝在此地驻扎了整整一个营的预备营以及两个营的守备营,再加上足足有一个营编制的炮兵部队以及其他少数辅助部队,上述诸部被整编为直辖于枢密院统辖的羚羊峡独立团。
依托这个羚羊峡炮台,大唐海军才是多次击退了明军水师沿江而上的企图!
不过这虽然能够保证了肇庆地区的西江水面安全,但是大唐海军还是无法取得珠江流域的水面控制权,这也就导致了不管是后勤运输还是作战,无法利用这些密密麻麻的水网不说,都还需要避开密密麻麻的水网,免的遭到来自明军水师的袭击。
所以进攻广州城,是受到了极大的牵制的!
除了广州城本身的地理情况比较复杂外,也和广州城内的明军守城意志比较顽强有关!
两广总督王越几乎是收罗了手底下所有能够作战的兵力囤积在广州城,初步估计城内的明军至少有两万多人,而且郝柏年判断,其中大部分还是正规军。
其次他们也是知道,广州方面的明军是得到了大量的火枪以及火炮,这些枪炮都是仿照和外购的,你要问他们怎么知道的,人家明军可是直接把这些重炮摆上了城头呢。
那几门十二磅的舰炮甚至比大唐王师里最大的火炮都要大,这么大的火炮就这么摆在城头上,但凡眼睛没瞎的人都能看见。
至于明军装备了火枪也不奇怪,因为过去几次进行火力侦查发动试探进攻的时候,城头上的明军已经是用大量的火枪进行还击过,不过明军具体有多少火枪郝柏年他们就不知道了。
兵强马壮,而且火炮也不少,更关键的是,大唐海军实力不足,根本无法彻底封锁广州城的物资运输渠道,不管是粮食还是武器甚至是兵源,明军都能够通过珠江运到广州城下。
这种情况是之前的诸多攻坚战里所没有,可以说,大唐王师打过这么多攻坚战,唯独广州这一次明军占据了最多的优势。
更何况,其实明军守城的意志还是比较坚定的,贵阳靠着七八千的残兵愣是从去年守到现在,整个贵州中部都落入了唐贼之手了,唯独贵阳里的明军可以自豪的说:贵阳还在坚守。
其他的诸多城池基本也都是进行了坚守,比如说柳州、梧州,这两个地方都是明军曾经长期坚守过的,并且让大唐王朝付出了不菲的代价才得以攻克。
但是即便是广州战役不好打,但是大唐王师也是必须打的,因为只要打下广州城后,然后才能够彻底的关上西江大门,避免拥有优势的明军水师从西江袭击广东。
同时打下广州后,大唐王师也才能够腾出第一军这种主力部队用以后续的扩张作战中。
因为广州的存在,第一军的主力是动弹不得,第三守备旅也是没有办法动弹,这种情况就是直接导致了如今大唐王师迟迟无法拿下广东的北部以及西部地区,不是李轩不想攻克这些地方,而是实在是抽调不出足够的兵力了,能够勉强保持对韶州府的战略主动,这都已经是很难得了。
所以从整体的军事战略而言,广州是必须拿下来的,而且还不能拖太久!
此外从政治以及经济等影响而言,也是越早拿下广州越好,这年头的广州可是南方仅有的商贸大港,对外海贸繁荣的很,拿下广州,就可以彻底打通大唐王朝和外界的海上贸易,这不仅仅可以获得大量的宝贵战略物资,更加能够提供丰富的关税收入。
如今大唐王朝虽然已经拿下了广东的西部沿海地区,其中的廉州府合浦港也算是比较传统的对外商贸港口,不过其商贸的影响力以及港口的吞吐量和广州那是没法比的。
如今廉州府的合浦港对于大唐王朝而言,只是一个战略物资的进口渠道而已,并不具备工商业中心的地位。
当然了,即便合浦港只是一个小港口,但是对于目前大唐王朝而言依旧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个港口,大唐王朝终于可以和那些海商们取得直接的联系,并敞开收购硝石、硫磺、钢铁等一切战略物资。
和合浦港一样的还有广东西部沿海的其他一些小港口,这些小港口或多或少的为大唐王朝提供了部分战略物资。
即便是西江这么一条受到了大唐海军以及明军水师双重封锁的水道,实际上也是无法彻底封锁的。
那些大胆的海商们可是不管明军水师的警告和阻拦,直接沿江而上,朝肇庆以及梧州运去了众多的物资,然后从肇庆以及梧州购入大量的当地的特产商品再顺江而下返回广州。
哪怕是唐军和明军打生打死了,但是依旧没能让西江水道彻底断绝,形成了极为特殊的西江贸易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候还能够来往于西江江面上的船只,除去了少数是胆大包天的普通船主外,实际上大部分船主的后台都站着一个甚至更多的明王朝权贵。
当然了,实际上这些权贵们自己也是知道,因为这些权贵们可是不会插手这些庸俗的铜臭事务,都是旁支子弟甚至是家奴们在主持的。
至少王越他自己就不知道,他们家有过半股权的一家船行,就是如今来往于西江江面上最大的一家船行,这家船行直接往肇庆那边运去了足够数万大军用上一个月所需的硝石以及硫磺,直接或者间接为大唐王朝财政创造了最少一万两银子以上的税收。
该船行在梧州的掌柜,更是梧州税务官的座上宾!
不过这些小规模的贸易运输,对于已经发展到如今规模的大唐王朝而言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获得一个真正的经济引擎,广州是必须拿下来的。
之所以担心在广州吃败仗,是有多方面的因素的,首先广州这个城池和很多内陆的城池不一样,虽然广州也是个传统城池,但是其商贸极其发达,水网密布,城池就建立在珠江北岸,而且其北部就是白云山,西部地区也是珠江以及其支流,只有在东边才算是有比较开阔的地方。
同时该城还借用了珠江之水,构筑了完善的护城河体系。
这样拥有密集水网的地方,实际上对于大唐王师这种以陆军,尤其是野战陆军为核心的军队来说,攻打起来是比较麻烦的,很多优势都是无法发挥出来。
但是明军偏偏水师强悍,过去几个月里,明军水师一直都是牢牢掌控着珠江流域的制海权,大唐海军虽然也曾经试图发起水战,但是只能是在一些小规模的战斗里占得便宜,一旦明军水师主力出动的话,大唐海军都是不得不避战。
因为人家明军水师根本就不和比比拼什么舰炮,嗯,虽然明军水师的舰炮比大唐海军的还要多!
明军水师玩的就是一拥而上,玩近身肉搏,还用火船攻势,搞的大唐海军上下是颇为无奈!
没办法,船只不够多,舰炮不够多,水手不够多,即便是拥有舰炮上的性能优势也是打不过啊,最后只能是依托陆上的炮台进行死守了。
早在定都肇庆之前,大唐王朝就已经是决定在肇庆城东部的羚羊峡这个险要之地修筑炮台,用于拱卫京畿重地。
羚羊峡乃是西江小三峡之一,此水流湍急,水卷漩涡,因为西江在肇庆城区的江面有千米之宽,然而到了羚羊峡这边后不过两三百米而已,其水深平均都有四五十米,最深处甚至能够达到七八十米。
这种地形,几乎就是天然的水道关隘!
尤其是在大唐王朝定都肇庆之后,为了防止敌军从海上沿着西江一路北上,所以修筑炮台扼守西江就是成为了重中之重。
攻占肇庆后,在此地修筑炮台也就是划上了日程,因为最开始在此地并不需要面临陆地上的威胁,因为肇庆乃至附近地区的明军都已经是没有了,大唐陆军牢牢的掌控了附近地区的地面控制权,因此在地面威胁不大的情况下,前期的工程主要还是以安置火炮,扼守江面为主。
所以炮台的修筑比较快速,唯一比较麻烦的就是给炮台所需要的火炮,对此,海军方面和陆军方面是通力合作,主动退役了部分七斤重炮的装备时间,从而把部分火炮装备到羚羊峡炮台上。
到了如今,这个炮台已经部署了三门一千二百斤重炮(九磅),此外一直嫡属于大唐陆军炮兵部队的那几门五百斤火炮也是被安置到了炮台,从而实现了野战炮兵营清一色装备八百斤以及一千二百斤重炮的编制,简化了后勤压力。
羚羊峡里部署的这些火炮,已经是足以利用射程彻底封面整个江面,其七斤重炮甚至都能够打到江对面去。
为了保护这些火炮,防止敌军从陆地上攻破此处炮台,大唐王朝在此地驻扎了整整一个营的预备营以及两个营的守备营,再加上足足有一个营编制的炮兵部队以及其他少数辅助部队,上述诸部被整编为直辖于枢密院统辖的羚羊峡独立团。
依托这个羚羊峡炮台,大唐海军才是多次击退了明军水师沿江而上的企图!
不过这虽然能够保证了肇庆地区的西江水面安全,但是大唐海军还是无法取得珠江流域的水面控制权,这也就导致了不管是后勤运输还是作战,无法利用这些密密麻麻的水网不说,都还需要避开密密麻麻的水网,免的遭到来自明军水师的袭击。
所以进攻广州城,是受到了极大的牵制的!
除了广州城本身的地理情况比较复杂外,也和广州城内的明军守城意志比较顽强有关!
两广总督王越几乎是收罗了手底下所有能够作战的兵力囤积在广州城,初步估计城内的明军至少有两万多人,而且郝柏年判断,其中大部分还是正规军。
其次他们也是知道,广州方面的明军是得到了大量的火枪以及火炮,这些枪炮都是仿照和外购的,你要问他们怎么知道的,人家明军可是直接把这些重炮摆上了城头呢。
那几门十二磅的舰炮甚至比大唐王师里最大的火炮都要大,这么大的火炮就这么摆在城头上,但凡眼睛没瞎的人都能看见。
至于明军装备了火枪也不奇怪,因为过去几次进行火力侦查发动试探进攻的时候,城头上的明军已经是用大量的火枪进行还击过,不过明军具体有多少火枪郝柏年他们就不知道了。
兵强马壮,而且火炮也不少,更关键的是,大唐海军实力不足,根本无法彻底封锁广州城的物资运输渠道,不管是粮食还是武器甚至是兵源,明军都能够通过珠江运到广州城下。
这种情况是之前的诸多攻坚战里所没有,可以说,大唐王师打过这么多攻坚战,唯独广州这一次明军占据了最多的优势。
更何况,其实明军守城的意志还是比较坚定的,贵阳靠着七八千的残兵愣是从去年守到现在,整个贵州中部都落入了唐贼之手了,唯独贵阳里的明军可以自豪的说:贵阳还在坚守。
其他的诸多城池基本也都是进行了坚守,比如说柳州、梧州,这两个地方都是明军曾经长期坚守过的,并且让大唐王朝付出了不菲的代价才得以攻克。
但是即便是广州战役不好打,但是大唐王师也是必须打的,因为只要打下广州城后,然后才能够彻底的关上西江大门,避免拥有优势的明军水师从西江袭击广东。
同时打下广州后,大唐王师也才能够腾出第一军这种主力部队用以后续的扩张作战中。
因为广州的存在,第一军的主力是动弹不得,第三守备旅也是没有办法动弹,这种情况就是直接导致了如今大唐王师迟迟无法拿下广东的北部以及西部地区,不是李轩不想攻克这些地方,而是实在是抽调不出足够的兵力了,能够勉强保持对韶州府的战略主动,这都已经是很难得了。
所以从整体的军事战略而言,广州是必须拿下来的,而且还不能拖太久!
此外从政治以及经济等影响而言,也是越早拿下广州越好,这年头的广州可是南方仅有的商贸大港,对外海贸繁荣的很,拿下广州,就可以彻底打通大唐王朝和外界的海上贸易,这不仅仅可以获得大量的宝贵战略物资,更加能够提供丰富的关税收入。
如今大唐王朝虽然已经拿下了广东的西部沿海地区,其中的廉州府合浦港也算是比较传统的对外商贸港口,不过其商贸的影响力以及港口的吞吐量和广州那是没法比的。
如今廉州府的合浦港对于大唐王朝而言,只是一个战略物资的进口渠道而已,并不具备工商业中心的地位。
当然了,即便合浦港只是一个小港口,但是对于目前大唐王朝而言依旧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个港口,大唐王朝终于可以和那些海商们取得直接的联系,并敞开收购硝石、硫磺、钢铁等一切战略物资。
和合浦港一样的还有广东西部沿海的其他一些小港口,这些小港口或多或少的为大唐王朝提供了部分战略物资。
即便是西江这么一条受到了大唐海军以及明军水师双重封锁的水道,实际上也是无法彻底封锁的。
那些大胆的海商们可是不管明军水师的警告和阻拦,直接沿江而上,朝肇庆以及梧州运去了众多的物资,然后从肇庆以及梧州购入大量的当地的特产商品再顺江而下返回广州。
哪怕是唐军和明军打生打死了,但是依旧没能让西江水道彻底断绝,形成了极为特殊的西江贸易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候还能够来往于西江江面上的船只,除去了少数是胆大包天的普通船主外,实际上大部分船主的后台都站着一个甚至更多的明王朝权贵。
当然了,实际上这些权贵们自己也是知道,因为这些权贵们可是不会插手这些庸俗的铜臭事务,都是旁支子弟甚至是家奴们在主持的。
至少王越他自己就不知道,他们家有过半股权的一家船行,就是如今来往于西江江面上最大的一家船行,这家船行直接往肇庆那边运去了足够数万大军用上一个月所需的硝石以及硫磺,直接或者间接为大唐王朝财政创造了最少一万两银子以上的税收。
该船行在梧州的掌柜,更是梧州税务官的座上宾!
不过这些小规模的贸易运输,对于已经发展到如今规模的大唐王朝而言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获得一个真正的经济引擎,广州是必须拿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