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历史]衣被天下 第79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就是大明。
  大明给予的答案只有两个字——血亏。
  洪武帝一脸深沉地将自己的惨痛经验传授给了大孙子,中心思想大概就是:如果不是老子要面子,实在没办法拒绝,否则早就切断这些人的朝贡了。
  对外贸易事实上是木白的盲区,但木白再怎么不通经济也知道对外贸易这东西有多赚钱,宋朝就是靠着发达的远洋商业支撑起了自己庞大的军费开支,将灭国时间往后推了近两百年。
  好好的赚钱生意到了一百年后的大明手上怎么就变成亏本买卖了?是他们大明的商品因为元朝的干扰质量下降卖不出去?还是在外头有了竞争对手?
  木白摸摸下巴,表示自己要先去调查一番,毕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嘛。
  既然他有这想法,朱元璋自不会阻止,于是,户部和鸿胪寺对小皇孙大开绿灯,任由行走于外庭。
  等走完一圈后,木白都有些怀疑人生了。
  大明,怎么可以,这么浪费资源?!!
  中国的地理位置极其优越,在这个亚洲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大明靠着漫长的海岸线、沟通海陆的环境以及丰沛的出产,成为了亚洲的中心……各个方面都能说是中心的那种。
  而自宋时开启海上丝绸之路之后,“宋国”就成为了所有海外商人的梦想之地。
  宋朝时期商贸高度发达,大宋的官员规定每艘船在靠岸后都必须缴纳十分之一的货物作为赋税,再加上官方专营制度,可以说大宋朝廷在海贸上赚得盆满钵满。
  正因为其巨大的盈利,宋人对于海商态度极其友好,非但会时不时派遣船只在海上巡游搭救遇难的商船,还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外国商人利益的制度。
  譬如如果出现商船遭遇海难,而船主又不幸离世的情况,大宋官方非但会派人保护船只、安置人员以及船上货物,还会在船主的家人前来认领时候出面帮忙完成交接,这就让商船很有安全感。
  正因为大宋官方热情的态度、周全的招待,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充足的利润,终其一朝,海贸繁盛不衰,大宋的海贸制度甚至还惠及了后来的元朝。
  元朝基本照搬了宋朝的海贸制度,也在海贸上获得了不少利益,尤其是在近洋运输上。
  在京杭大运河贯通之前,元大都的粮食全靠海运,不单单有本国商人和官方机构参与到这部分运输中,大量的外国商人也会争先恐后地将粮食运到大都以换取丝绸、瓷器等商品。
  而这一切到了明朝却戛然而止了。
  元末明初之时,因为元朝死死抠住了大都的生命线,明帝国接手海贸的速度远比想象中的要晚。
  加上当时有不少和元朝廷紧密联系的天朝商人一直在福建背着洪武帝往北面送粮,而且元朝的重要贸易港口此前是握在朱元璋的几个死对头手上,虽然他们已被洪武帝挑下马,但是余威仍在,为了防止地方势力通元,朱元璋直接废除了那几个港口。
  明帝国建立之初,特殊情况众多,在整个历史长河中都很少有像明朝这样几乎全是靠着武将将天下打下来的朝代,也很少见到建国时人才已经凋敝到十个官员八个不认字的时代。
  加上洪武帝认定自己是光明正大地从元政府手中夺得正统地位,因此,他格外看重那些曾经臣服于前元的藩属国,在早期给予了大量的优惠,譬如大明特有的朝贡制度就是其中之一。
  木白翻遍史书都找不到哪个朝代是会给前来朝贡的藩属国大笔赏赐的,其赏赐的丰厚程度远远超过了货物本身。
  而且这一切还是建立在对方从踏进国境线那一刻起就由大明承担餐饮路费的情况下,就差再给人把回去路费一并报销了。
  这是朝贡吗?这明明是国家花钱求人来走一趟啊!
  对上小皇孙震惊的眼神,户部的官员低头敛目不敢多言,但无论是从他们准备的材料也好,还是此前的讲述也好,其实都说明了他们的态度。
  这些人未必希望大明开海贸,但他们都希望大明能够停下这种花钱找罪受的外交活动。
  虽然小皇孙年纪还小,虽然众人都清楚在这件事上小皇孙能做的十分有限,但他们还是希望能够在这位大明未来的第二继承人身上种下一颗搞外交都是浪费钱的小种子。
  这不是大明的官员傲慢,而是对于偌大一个明朝来说,那些朝贡的外交使者带来的商品真的不太够看。
  尤其是距离大明最近的两个国家,高丽还算好一点,人参和皮毛还算有点用,对海的日本送的那是什么玩意,说难听点在大明找块地往下挖挖都能比那些玩意好。
  这些贡品说白了就是朝廷花高额的价格买下来的,其中大多数洪武帝都看不上眼,而且朱元璋本身就是一个讲究节约的帝皇,那些贡品除了赏赐给功臣、皇子外,他基本不用,他不用旁人也没法用,只能堆在库房里发霉。
  实在是太浪费了!
  用买这些东西的钱干什么不好?这么多年浪费的钱省下来,凤阳皇宫都能盖好了。
  诚然,这些人带来的不少东西都足够精美,但大明也并不是没有替代品,除了一些香料和染料之外,大部分都只是锦上添花,就类似于后世你有个朋友摆了个极其慎重的姿势,在你已经有了手机的情况下将他漂洋过海从灯塔国采购的果子机送给了你,没准路上还经历了些不得不说的艰难险阻。
  洪武帝就是这心情。
  可以,但没必要啊。
  然而,人的悲喜果然并不互通。木白发现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在户部看来苦恼不已的问题于外国的使者来看,则是完全不同的看法——他们似乎认为这是大明独特的采购策略,并不以为这是政治活动。
  可能是因为前宋的专营制度给这些“使者”们带来了错觉,他们将大明把所有贡品收下并且给钱的形式当做了明朝的“专营制度”。
  虽然对明朝政府怎么什么都不让民间卖感到有些奇怪,但因为大明官方给钱非常大方,而且全部收下也免去了其在内地停留发展贸易的额外开销,这些“使者”习惯后对此也挺满意的,并且很愿意多来几次。
  首要代表就是日本。
  日本国是岛国,又是多地震、多台风的灾难之国,加之如今其国内又处于南北对峙状态,能拿出来的贡品十分有限。但每次他们漂洋过海带回去的赏赐却十分富裕,所以日本简直是将来大明朝贡当做了刷日常,隔三差五就要来一次。
  大明对于他们拿出的工艺品、木材还有刀具都没什么兴趣,起初基于对方藩属国身份多次忍耐,但在发现对方一艘船朝贡货物仅占到一成,其余全是走私货物之后,洪武帝终于爆发了。
  洪武帝直接发话,让日本不需要年年都来,三年一次即可。
  但日本这个国家的厚脸皮也不是盖的,他们仗着来了也不能拿他们怎么样继续刷大明这个副本,搞得洪武帝很是恼火。
  木白听得也很恼火。
  这么多、这么多的赚钱机会,居然都被浪费了。
  在他爷爷看来,自己是天朝上国,不能拉下脸去占藩属国的便宜,所以给对方的赏赐大于朝贡,这行为可以理解,但不代表他们不能从别的地方找补回来啊。
  木白回去思来想去,觉得是他爷爷被藩属国这个概念闹晕乎了。
  最早的藩属国源于西汉,当时因为西汉本身还是封国制,所以番邦属地也能够自立为国,但是和寻常郡县一样,藩属国也必须由中央政府派遣官员入驻并且缴纳税金。
  作为回报,中央政府会对其提供保护,也会给他们带来良种以及优质的种植方式还有商贸往来,简单来说就是缴纳保护费的上下级关系。
  当时的藩属国是中央政府实实在在能把控住、可以写入国家版图的土地,虽说控制的力度并不算大,但考虑到当时的国家环境就是如此,也可以理解。
  西汉的皇帝并不傻,花钱养着这些藩国其实是为了将其当做中原腹地的天然保护伞——藩国分布也多在中心区域以外,他们是呈“卫星城”作用保护中心区域的一道外在屏障。
  这也是其名字“藩”字来源,藩之意就是屏障、篱笆的意思。
  但时过境迁,藩属国的概念渐渐从纯粹的利用关系变成了只要你给我个面子,口头上愿意臣服于我,我就给你钱给你保护的面子工程。中央政府对藩属国没有任何的管理、税收不说,反倒要给钱给粮给好处,关键时候对方还时不时来个反水。
  这养的不是篱笆,是个祖宗吧?
  还有,这些文臣一幅外国人没见识没好东西的想法是怎么回事?
  中原之所以成为如今的中原,恰恰是因为那些在故人看来是“蛮夷”“番邦”之地的持续输入。
  如果没有吸纳和积极引进各地物产,中原王朝至今还在过着麻、黍、稷、麦、豆的朴素生活,连米饭都没有。
  作为一个曾经在亲历过春秋时代的人,木白可以十分负责任地说:当时的周天子的很多生活条件,甚至都不如如今一个寻常县城的普通富户,如今的民众一年四季除了冬季外大部分季节都能有新鲜的时蔬,甚至还能拍着胸脯说自己“不时不吃”,春秋时代哪有这个条件!
  家里爷爷和这些文臣这种我家东西最好、外地没好东西的优越感真是太奇怪了,而且最重要的是——你怎么可以用皇室和朝廷重臣的眼光去看进口的东西是不是有用呢?
  有些东西确实便宜,但不代表没有市场,比如说,对于官员和皇室来说棉花并不是必需品,他们能找出一百个可以替代棉布的纺织品,但是对于百姓来说,便宜轻薄而且是从植物上获取的廉价棉布难道就不重要了吗?
  不重要的话,棉布也不会在云南卖得那么贵了。
  外来的产品是不是有意义、是不是有作用要由民众来决定,官方干扰市场真的是错中之错。
  但是尽管木白有满肚子的槽点要吐,却还真的不太好说。
  如果他直接跑过去拍着爷爷的大腿说,爷爷你太傲慢了,其实咱们东西一点也不多,还要多从外地采购,估计就算他爷爷脾气再好,也要给木白穿个小鞋,布置几车作业。
  必须要委婉地将这种念头灌输给爷爷,但要怎么委婉呢……
  一贯直来直去的木白还真的不太擅长这方面的谋算,加上要说服爷爷去各处挖山的事情也不太顺利,一时之间,木白烦得简直想要去举石狮子。
  这当然是不可以的!要克制啊木小白。
  木白在皇宫里背着手溜溜达达,他的背后跟着一批小宦官,整个队形看起来格外壮观。
  这些小宦官是这次他从凤阳回来的时候马皇后特地派给他的,之前被指派给他的内侍和宫女们在他去了凤阳之后似乎都有了别的工作,被换了一大批,木白心知肚明地没有过问。
  这些内侍都在试用期,最后谁能留下来要看他们这段时间的表现。
  能够留在皇长孙身边当内侍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一条青云之路,因此,在见着木白苦恼的模样后,这些小内侍们纷纷大着胆子叽叽喳喳给他出起了各种主意。
  其中,只有一个皮肤黝黑的小内侍沉默不语。
  木白被小内侍们吵得皱了皱眉,扭头一眼就看到了这亲切的肤色,于是特地点了点他:“你有什么看法?”
  那小黑皮张了张嘴,犹豫了下,还是用自己带着浓重南方口音的官话说:“奴婢以前,烦恼的时候喜欢多看看水……”
  木白歪头想了想,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他作为一个智商有些不太够用的武斗派的确可以去看看水激发下灵感。
  在应天府的皇宫里,能看到水的地方不太多,前朝他是肯定不能去的,只能去小豆丁扎堆的御花园看看了。
  木白看了看天色,这时候小豆丁们应该都在念书,应该撞不上吧?
  倒不是他不想遇到幼崽们,只是不知道为什么,皇宫里叫他“大哥”的队伍愈加壮大。虽然木白努力坚持和他们各叫各的,但他老爹看他的眼神特别古怪。木白读懂了里面浓浓的威胁之意,决意还是能避就避,好汉不逞当面勇。
  什么?背着他爹偷偷见面?别开玩笑了,这个皇宫里面,哪里存在秘密哟。
  但是这次木白失算了,他还没有走到御花园,隔着院墙就听到里面叽叽喳喳的争吵声,吵得还挺激烈。
  木白眼睛顿时一亮,加快了步伐冲进御花园。
  要劝架啊,劝架什么的他最擅长啦!
  “你的阿花不是好鹅!它抢了小雨点的鱼!”一个小豆丁抱着毛茸茸的小鹅打抱不平道。
  “明明是你的小雨点不吃,阿花才帮它解决困难的。”另一个小豆丁不甘示弱,“你的小雨点浪费食物,它才不是好鹅,父皇说浪费食物的都不是好鹅。”
  这位显然语言组织能力要更强一些。
  “才不是!小雨点只是想要把好吃的先剩下来,它和我一样喜欢先吃不好吃的东西,所以才先去吃草的!”第一个小豆丁摆事实讲道理。
  “呵呵,所以上次你的肉丸子就被我吃掉了。”这个小豆丁的攻击立刻惹怒了另一个。
  眼看着两个小娃就要从言语交锋发展到肉搏,木白大步上前一手一个将他们提着分开。
  不得不说这个场面是十分壮观的,几个小孩年龄都差不多大,但小皇孙愣是一手一个,将另外两个小皇子提离了地面,并且一左一右放好。
  大力出奇迹之下,在场的小孩们全都被吓呆了。
  但有个小孩并没有,他趁着大家都愣住的时候左一扭、右一拱,从人群中脱颖而出,挂上了木白的腰——大腿已经挂不住他啦!
  “阿兄~~”木小文甜滋滋地喊道,还依恋地在兄长的胸口蹭了又蹭,“文儿好想你呀。”
  “木文……”他兄长的声音没有太多的感动,反而有些无语。
  木白将弟弟撕了下来,一手夹在咯吱窝下头,一手指了指地上的一大群小动物:“我也很想你,但是你能给我个解释吗?我走之前,母鹅只孵了五六枚蛋吧?”
  “为什么这里会有……”木白数了数,“二十多只小鹅?”
  他之前在厨房挑选母鹅的时候特地选的是一只体型娇小的鹅。鹅这个东西的孵蛋量是根据自己的体型来决定的,头两年体型小的时候孵蛋的数量都不会太多,否则肚皮毛盖不住,容易造成死蛋。
  但是哪怕是再庞大的鹅也不可能一次孵出二十只小鹅来,算上两个小皇子手上的,再算上没出壳的,这次参与孵化的起码得有二十四五枚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