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节
俞三抓住了重点,“修码头的银子,是由朝廷出?”
江知州摸着胡须摇头,“淮南的灾情严重,本官怎能为朝廷增加负担,修码头的银子,大部分会由临清城的富绅大商们承担。”
俞三懂了。
强行摊派啊!
没想到程卿会这样做。
从富绅大商们口袋里抢出银子来赈灾,程卿真的能平安离开临清么?
江知州卖了个关子,不肯细说。
谷宏泰将俞三和江知州的谈话从头听到尾,很是羡慕。
这种强行摊派的事,富绅大商们肯定经常遇到。
不过程卿这样给江知州出主意,别人却不好骂程卿,程卿站着赈灾的大义,临清城的富绅大商们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了。
谷宏泰羡慕程卿,就是羡慕人家连做坏事都能被赞扬。
——果真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六元及第的状元郎放个屁,都带着文墨香,旁人还必须捧着?!
第429章 :欢喜认捐!(3更)
岂止是俞三和谷宏泰这样想。
江知州请人去通知临清当地的商会会长来衙门,商会会长赶紧就来了。
临清水运发达,不仅有粮仓,还设有收税的运河钞关,京杭大运河除了运漕粮,也给南北商贾提供了方便,不过商船、民船遇钞关就要交税。而临清的钞关,税收居运河八大钞关之首,可见其繁华程度。
临清的地理条件如此优越,商业发达远超别的地方,最鼎盛时期,临清还有‘富庶甲齐郡’的美称。
商业如此繁荣发达的地方,岂能没有商会?
一听五皇子奉命到淮南赈灾,途经临清,临清商会、临清的大商人们都知道自己肯定要掏一大笔银子。
主动给是给,朝廷摊派也是给,不如老老实实主动给,还能在五皇子面前落得个好印象。
五皇子记不住他们,随同赈灾的大人们能记住他们也不错。
送银子也要有讲究,商会会长可算等到了本城父母官的召唤,会长需要江知州从中牵线啊!
把江知州撇开了,商会单独出风头肯定不行。
等临清商会的会长急冲冲赶到衙门,江知州果然张口就提银子。
唉,江大人也太着急了吧?
临清商会的会长开口就许诺愿意代表商会捐一万两银子,在江知州身后当布景板的谷宏泰眼皮狂跳。
一万两!
临清人可真有钱啊。
一万两银子说捐就捐,这要是给了自己,还清欠债都还剩好多呢。
江知州却皱眉,“鲁会长,本官不是叫你来捐银子的,当然,鲁会长若想为淮南旱灾出一份力,本官也不会阻拦……不过咱们还是得先说正事。”
谷宏泰羡慕:江知州心真黑啊!
俞三疑惑:这个江知州,该不会要打着程卿的名头捞钱吧,借着淮南旱灾,想从临清商会榨几万两银子?
在码头时,俞三忙着和崔彦菜鸡互啄,并没有将程卿和江知州的谈话都听全,不确定江知州想做什么。
俞三和谷宏泰都这样想,临清商会的鲁会长是什么心情可想而知。
这话翻译一下,就是一万两满足不了江知州的胃口!
那位途径临清的五皇子,胃口就真的那么大?
鲁会长愿意提额,但也有附加条件,他想亲手把银子送去五皇子面前捐。
江知州哭笑不得,“鲁会长,您是误会了,本官叫你来是想问你们临清商会愿不愿出钱建码头!”
码头?
什么码头……
鲁会长精神一振。
临清就是靠水运发展的,每天船来船往,码头就代表着商机,是下金蛋的母鸡,鲁会长怎么不想要?
江知州说临清要建新码头,为了不给朝廷增加负担,决定将码头交给临清商会等组织或者个人承建,朝廷不拨款,只圈出兴建码头的地方。
当然,朝廷不出钱,这码头谁建好了就属于谁的。
鲁会长听到这里,呼吸都急促了。
江知州只有一个要求,就是修建的工匠必须从流民里雇佣,工价也由江知州制定,他很直白告诉鲁会长,自己会定下比市价高出一半的工价,如果鲁会长不愿意接受,江知州就会去找其他人承建。
“鲁某愿意!”
鲁会长答应的干脆,一点都不勉强。
还生怕江知州反悔,立刻就想订契书敲定此事。
江知州颔首而笑,“鲁会长莫要着急,这样赈济灾民的好事,当然要广邀城中士绅,众人拾柴火焰高,鲁会长可要留点机会给别人嘛。”
不,临清商会想全要!
鲁会长被戳穿了心思,很是遗憾。
“鲁某谨遵大人的教诲。”
吃独食是吃不成了,临清商会必须要占大头,鲁会长暗暗下决心,又在江知州面前请命,请江知州将联络城中士绅大户的工作交给自己去做。
鲁会长坚持要替江知州分忧,江知州自然不会拒绝。
临清商会的鲁会长,头发花白,人也干瘦,一看就年纪不小。
离开衙门时却跑得不比年轻人慢。
只要跑得够快,江知州就不能反悔?
谷宏泰全程懵逼。
俞三似懂非懂。
这不太像强行摊派,虽然鲁会长离开前表示要代表商会向淮南捐赠两万里银子,那表情一点都不勉强,反像占了大便宜。
俞三花银子一向大方,俞家是山东大族,自是不缺钱。
等俞三进了锦衣卫,骆竣反正也没亲儿子,骆府的银子也随俞三花用了。
不缺钱的俞三却从未自己赚过银子,瞧见鲁会长来去如风,高高兴兴从江知州手里揽下建码头的差事,俞三脑子里冒出的第一个念头是:修码头一定很赚,所以鲁会长不心疼捐给淮南的两万两银子,也同意比市价高一半的工价雇佣流民做工。
这种私人码头,商船停泊是要交费的。
但仅仅靠收点停靠费,鲁会长不可能这么激动。
俞三把疑问掩在心中。
只要江知州不是打着程卿和五皇子的名义骗银子,俞三就无所谓。
江知州给城外的流民们找到了做工的地方,俞三也不愿意闲着,带着谷宏泰去流民聚居的地方搞搞统计。
江知州给了他一张纸,上面写着俞三要干的事。
先带着石灰去把窝棚区“消毒”,再督促着流民们泡澡?
这都是什么狗屁差事啊!
“大人,江知州是不是瞧不起咱们?”
谷宏泰好歹也是靖宁伯府的少爷,在国子监时人称谷小伯爷。
自己作死,搞得在国子监混不下去了,这才跟着俞三进了锦衣卫当校尉。
给俞三当跟班,谷宏泰能接受。
俞三除了会投胎,人也有能力,还讲义气,谷宏泰内心深处还是很信服俞三的。
可他堂堂伯府少爷,居然要去守着一群贱民洗澡,给泥腿子们抬洗澡水,替泥腿子们打扫草棚子,简直太侮辱人了!
谷宏泰心想自己都如此生气了,俞百户比他更骄傲,肯定也不能接受江知州的胡乱安排。
哪知谷宏泰刚跳脚,俞三一巴掌抽在他头上:
“你做了什么能叫人瞧得起?是不是轻轻松松讲几句话,或者出一个点子,就有商会愿意捐两万两银子?”
第430章 :瞧着怪可怜的(4更)
俞三捅刀又快又准,谷宏泰面皮发紫。
扎心。
真的太扎心了。
唉,也怪自己没眼色,说话触怒了百户大人,今日真是该有此一劫。
俞三是百户,他是校尉。
俞三个子比他高。
俞三身手比他好。
俞三还是他的债主……谷小伯爷本能选择了从心,接受了江知州安排的打杂事项。
俞百户都没意见,他敢有个屁的意见哟!
俞三带着谷宏泰到了流民聚居的窝棚区,正逢临清衙门给流民送粥。凭良心说,江知州虽然没给这些流民吃上等的精米,也没把霉米、坏米给他们吃,粥也熬得挺粘稠,不是那种汤多得能照清人影的稀粥,不管成年人还是小孩子,每个人一天两顿,一顿一大海碗,足以果腹。
但也仅限于果腹,每天两碗粥,可以让人活下去,却没有什么生活质量可言。
人除了要吃饭,还要穿衣,还要与人交际,哪怕是乡下的老农都有几门穷亲戚,逢年过节会带点东西走动呢。
这些人从淮南逃出来,一路走到临清,身上的衣衫脏了破了,也没有换洗的,九月份天气还好,再过一两个月入了冬,怎么办?
江知州摸着胡须摇头,“淮南的灾情严重,本官怎能为朝廷增加负担,修码头的银子,大部分会由临清城的富绅大商们承担。”
俞三懂了。
强行摊派啊!
没想到程卿会这样做。
从富绅大商们口袋里抢出银子来赈灾,程卿真的能平安离开临清么?
江知州卖了个关子,不肯细说。
谷宏泰将俞三和江知州的谈话从头听到尾,很是羡慕。
这种强行摊派的事,富绅大商们肯定经常遇到。
不过程卿这样给江知州出主意,别人却不好骂程卿,程卿站着赈灾的大义,临清城的富绅大商们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了。
谷宏泰羡慕程卿,就是羡慕人家连做坏事都能被赞扬。
——果真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六元及第的状元郎放个屁,都带着文墨香,旁人还必须捧着?!
第429章 :欢喜认捐!(3更)
岂止是俞三和谷宏泰这样想。
江知州请人去通知临清当地的商会会长来衙门,商会会长赶紧就来了。
临清水运发达,不仅有粮仓,还设有收税的运河钞关,京杭大运河除了运漕粮,也给南北商贾提供了方便,不过商船、民船遇钞关就要交税。而临清的钞关,税收居运河八大钞关之首,可见其繁华程度。
临清的地理条件如此优越,商业发达远超别的地方,最鼎盛时期,临清还有‘富庶甲齐郡’的美称。
商业如此繁荣发达的地方,岂能没有商会?
一听五皇子奉命到淮南赈灾,途经临清,临清商会、临清的大商人们都知道自己肯定要掏一大笔银子。
主动给是给,朝廷摊派也是给,不如老老实实主动给,还能在五皇子面前落得个好印象。
五皇子记不住他们,随同赈灾的大人们能记住他们也不错。
送银子也要有讲究,商会会长可算等到了本城父母官的召唤,会长需要江知州从中牵线啊!
把江知州撇开了,商会单独出风头肯定不行。
等临清商会的会长急冲冲赶到衙门,江知州果然张口就提银子。
唉,江大人也太着急了吧?
临清商会的会长开口就许诺愿意代表商会捐一万两银子,在江知州身后当布景板的谷宏泰眼皮狂跳。
一万两!
临清人可真有钱啊。
一万两银子说捐就捐,这要是给了自己,还清欠债都还剩好多呢。
江知州却皱眉,“鲁会长,本官不是叫你来捐银子的,当然,鲁会长若想为淮南旱灾出一份力,本官也不会阻拦……不过咱们还是得先说正事。”
谷宏泰羡慕:江知州心真黑啊!
俞三疑惑:这个江知州,该不会要打着程卿的名头捞钱吧,借着淮南旱灾,想从临清商会榨几万两银子?
在码头时,俞三忙着和崔彦菜鸡互啄,并没有将程卿和江知州的谈话都听全,不确定江知州想做什么。
俞三和谷宏泰都这样想,临清商会的鲁会长是什么心情可想而知。
这话翻译一下,就是一万两满足不了江知州的胃口!
那位途径临清的五皇子,胃口就真的那么大?
鲁会长愿意提额,但也有附加条件,他想亲手把银子送去五皇子面前捐。
江知州哭笑不得,“鲁会长,您是误会了,本官叫你来是想问你们临清商会愿不愿出钱建码头!”
码头?
什么码头……
鲁会长精神一振。
临清就是靠水运发展的,每天船来船往,码头就代表着商机,是下金蛋的母鸡,鲁会长怎么不想要?
江知州说临清要建新码头,为了不给朝廷增加负担,决定将码头交给临清商会等组织或者个人承建,朝廷不拨款,只圈出兴建码头的地方。
当然,朝廷不出钱,这码头谁建好了就属于谁的。
鲁会长听到这里,呼吸都急促了。
江知州只有一个要求,就是修建的工匠必须从流民里雇佣,工价也由江知州制定,他很直白告诉鲁会长,自己会定下比市价高出一半的工价,如果鲁会长不愿意接受,江知州就会去找其他人承建。
“鲁某愿意!”
鲁会长答应的干脆,一点都不勉强。
还生怕江知州反悔,立刻就想订契书敲定此事。
江知州颔首而笑,“鲁会长莫要着急,这样赈济灾民的好事,当然要广邀城中士绅,众人拾柴火焰高,鲁会长可要留点机会给别人嘛。”
不,临清商会想全要!
鲁会长被戳穿了心思,很是遗憾。
“鲁某谨遵大人的教诲。”
吃独食是吃不成了,临清商会必须要占大头,鲁会长暗暗下决心,又在江知州面前请命,请江知州将联络城中士绅大户的工作交给自己去做。
鲁会长坚持要替江知州分忧,江知州自然不会拒绝。
临清商会的鲁会长,头发花白,人也干瘦,一看就年纪不小。
离开衙门时却跑得不比年轻人慢。
只要跑得够快,江知州就不能反悔?
谷宏泰全程懵逼。
俞三似懂非懂。
这不太像强行摊派,虽然鲁会长离开前表示要代表商会向淮南捐赠两万里银子,那表情一点都不勉强,反像占了大便宜。
俞三花银子一向大方,俞家是山东大族,自是不缺钱。
等俞三进了锦衣卫,骆竣反正也没亲儿子,骆府的银子也随俞三花用了。
不缺钱的俞三却从未自己赚过银子,瞧见鲁会长来去如风,高高兴兴从江知州手里揽下建码头的差事,俞三脑子里冒出的第一个念头是:修码头一定很赚,所以鲁会长不心疼捐给淮南的两万两银子,也同意比市价高一半的工价雇佣流民做工。
这种私人码头,商船停泊是要交费的。
但仅仅靠收点停靠费,鲁会长不可能这么激动。
俞三把疑问掩在心中。
只要江知州不是打着程卿和五皇子的名义骗银子,俞三就无所谓。
江知州给城外的流民们找到了做工的地方,俞三也不愿意闲着,带着谷宏泰去流民聚居的地方搞搞统计。
江知州给了他一张纸,上面写着俞三要干的事。
先带着石灰去把窝棚区“消毒”,再督促着流民们泡澡?
这都是什么狗屁差事啊!
“大人,江知州是不是瞧不起咱们?”
谷宏泰好歹也是靖宁伯府的少爷,在国子监时人称谷小伯爷。
自己作死,搞得在国子监混不下去了,这才跟着俞三进了锦衣卫当校尉。
给俞三当跟班,谷宏泰能接受。
俞三除了会投胎,人也有能力,还讲义气,谷宏泰内心深处还是很信服俞三的。
可他堂堂伯府少爷,居然要去守着一群贱民洗澡,给泥腿子们抬洗澡水,替泥腿子们打扫草棚子,简直太侮辱人了!
谷宏泰心想自己都如此生气了,俞百户比他更骄傲,肯定也不能接受江知州的胡乱安排。
哪知谷宏泰刚跳脚,俞三一巴掌抽在他头上:
“你做了什么能叫人瞧得起?是不是轻轻松松讲几句话,或者出一个点子,就有商会愿意捐两万两银子?”
第430章 :瞧着怪可怜的(4更)
俞三捅刀又快又准,谷宏泰面皮发紫。
扎心。
真的太扎心了。
唉,也怪自己没眼色,说话触怒了百户大人,今日真是该有此一劫。
俞三是百户,他是校尉。
俞三个子比他高。
俞三身手比他好。
俞三还是他的债主……谷小伯爷本能选择了从心,接受了江知州安排的打杂事项。
俞百户都没意见,他敢有个屁的意见哟!
俞三带着谷宏泰到了流民聚居的窝棚区,正逢临清衙门给流民送粥。凭良心说,江知州虽然没给这些流民吃上等的精米,也没把霉米、坏米给他们吃,粥也熬得挺粘稠,不是那种汤多得能照清人影的稀粥,不管成年人还是小孩子,每个人一天两顿,一顿一大海碗,足以果腹。
但也仅限于果腹,每天两碗粥,可以让人活下去,却没有什么生活质量可言。
人除了要吃饭,还要穿衣,还要与人交际,哪怕是乡下的老农都有几门穷亲戚,逢年过节会带点东西走动呢。
这些人从淮南逃出来,一路走到临清,身上的衣衫脏了破了,也没有换洗的,九月份天气还好,再过一两个月入了冬,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