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使尽残兵犹血战、冲冠一怒、片甲难
在沈墨面前远方的那座山上,北面是巍峨的定军山,南面是滚滚的汉水。那一座高耸的笔架形山峰,甚至迫着汉江围绕着它拐了个弯。
只见那山上,满是嶙峋山石构成的赭红色悬崖。在两座山峰并列之间的那个山口处,向西的那条大路正从中间穿过。
这个地方,其实是沈墨经过精心谋划,事先就订好的位置。
汉江沿途虽然险要之地数不胜数,但是对方那3000败退的西夏铁鹞子,他们的体力和精神却是沈墨首先要考虑的目标。
如果他要是在石泉和真符之间的饶风岭打这场阻击战,那时候西夏人才遭新败,他们的体力、尤其最重要的是战马的冲击力还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凭借着80人挡住3000人的西夏骑军,那又谈何容易?
不过现在就不一样了,这支西夏铁鹞子经过连续两天两夜的奔驰之后,如今他们不论是战士还是战马的状态,都已经是处在极度的疲惫之中。
在这种情况之下,这支纵横天下的西夏铁鹞子现在连站都站不稳,就会给天师崖这个极险之地上,正在以逸待劳的80墨字营以极大的优势!
更何况,自己这边的四百人虽然也是一样疲惫不堪,但是跳下马来用步枪击发还是没问题的。但是对方的铁鹞子现在想要拉动强劲的骑弓,那可就难了!
这就是步枪部队的另一个优势,在战场上哪怕是接连射击一百发以上,步枪兵都可以继续支撑。但是凭借弓箭进攻的战士,他们哪怕是体力最好的时候,射上十箭也需要休息一次,最多三十箭射完后,他们就精疲力竭难以再战了。
这个时候,前方的西夏兵将也开始纵马向前,向着天师崖的山谷口处,奋力催马而去!
此时此刻,伍朝阳正在山口的位置向下眺望。
这个山谷的地形就像是一个马鞍,西夏士兵想要上来,就要走一段很长的上坡。
然后在接近坡顶的时候,这里的山势骤然收窄,变成了一道只有三四丈宽的喇叭口。
在喇叭口最细的地方,80名墨字营战士就在道两边的高坡上构筑好了工事。
伍朝阳一边看着下面那些西夏铁鹞子气喘吁吁的向上攀登,他一边在心里暗自佩服:“先生这次挑选的地形,真叫好!”
在这个地方,步枪的射界一览无余,居高临下就连手榴弹的投掷距离都远了一大截。
更何况,对面的骑兵上山的时候,在坡道上怎么也跑不出平地冲刺的速度,这简直就是一个打阻击战的部队梦寐以求的地点!
就在这时,只见对面的铁鹞子已经催动着战马,走上了长长的坡道,向着坡顶接近了!
“标尺二百……放!”
眼看着敌军逼近,伍朝阳立刻就在军官的命令下,扣下了扳机,开始了这支阻击小队的第一次齐射!
在他们的射击之下,只见西夏铁鹞子的前锋部队,瞬间就人仰马翻的倒下了一大片!
当这些西夏铁骑听到前方险要的山口处,传来那种他们无比熟悉的步枪齐射声音的时候,这支队伍的西夏兵心里,同时就是一阵绝望!
怎么这里……也有那种黑甲兵?
一时间,山下的那些铁鹞子全都转过头来看向了身后,看看是不是身后那些奇异的黑甲军,用什么怪异的方法跑到了他们的前面!
可是这一看之下,他们才发现后面的那些黑甲兵已经排列成了整齐的阵线,端着步枪向着这边压了过来!
坏了!前有阻截,后有追兵!
一瞬间,所有西夏士兵的心理,全都是一片心寒。
如今他们现在已经是精疲力尽,但是对方的做法显然是要将他们一网打尽,一个不留!
……
这个时候,天师崖下,沈墨的部队衔尾追击,已经到了西夏铁鹞子身后五六百米远的距离。而西夏铁骑的前路已经被堵住,现在是两面受敌!
如今所有西夏骑兵的目光都投向了他们的主将,那位在细封文虎垂死前,临危受命的将领。
这个时候,就见这员将官脸色一片沉静的把自己马上的水壶、干粮、包裹等等所有无用之物全都卸下来,扔在地上,在战马上只剩下了他自己和手中的兵器。
然后,就见他举起了手中的骨朵,向着周围的西夏战士大声喊道:
“现在是生死一战,细封文虎大帅曾经说过,这一战,我们只要逃出去一个人,把全部的经历都告诉大孝皇帝,那就是我们的胜利!
“现在……咱们回家!”
只见这位将军摘开了他身上和马上的铁钩铁链,随即就抄起了武器,奋力催动着筋疲力尽的战马,向着天师崖山口的方向猛冲了过去!
在这一瞬间,所有西夏战士的热血,全都被点燃了!
回家!回家!
在大家的心中,都只剩下了这样一句话。
把沿途阻拦我们的所有东西,全都在铁蹄下踩碎,如果今生不能回乡,那就让我们的魂灵回到贺兰山!
“沙洲离落地,黄河自来西。祖宗开疆域,我辈子民居。”
“野火焚空谷,黄沙扬千里。此生不休战,死饮贺兰溪!”
只见此时,西夏铁鹞子的军阵之中传来了一片雄壮的歌声。所有的骑士都摘掉了无用的负重,卸下了身上和战马上相互连接的铁钩。
他们一起催动着战马,向着山谷处汹涌而去!
“糟糕!”
当沈墨听到西夏军阵之中的歌声,他立刻就是神色大变!
“这些西夏人要疯……加快速度!”沈墨立刻向着自己身边的战士下达了命令。
随即,山下的墨字营也全都拼命的开始向前奔跑。在跑动的队列之中,扬起了一片滚滚烟尘!
只见这个时候的西夏铁骑,正以一往无前的猛烈之势奋力冲上陡坡,向着天师崖谷口处冲了过去!
“这些党项狗,这是要跳墙啊!”
只见这个时候,伍朝阳一边用手中的步枪射击,一边在嘴里暗自嘟囔道。
只见那山上,满是嶙峋山石构成的赭红色悬崖。在两座山峰并列之间的那个山口处,向西的那条大路正从中间穿过。
这个地方,其实是沈墨经过精心谋划,事先就订好的位置。
汉江沿途虽然险要之地数不胜数,但是对方那3000败退的西夏铁鹞子,他们的体力和精神却是沈墨首先要考虑的目标。
如果他要是在石泉和真符之间的饶风岭打这场阻击战,那时候西夏人才遭新败,他们的体力、尤其最重要的是战马的冲击力还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凭借着80人挡住3000人的西夏骑军,那又谈何容易?
不过现在就不一样了,这支西夏铁鹞子经过连续两天两夜的奔驰之后,如今他们不论是战士还是战马的状态,都已经是处在极度的疲惫之中。
在这种情况之下,这支纵横天下的西夏铁鹞子现在连站都站不稳,就会给天师崖这个极险之地上,正在以逸待劳的80墨字营以极大的优势!
更何况,自己这边的四百人虽然也是一样疲惫不堪,但是跳下马来用步枪击发还是没问题的。但是对方的铁鹞子现在想要拉动强劲的骑弓,那可就难了!
这就是步枪部队的另一个优势,在战场上哪怕是接连射击一百发以上,步枪兵都可以继续支撑。但是凭借弓箭进攻的战士,他们哪怕是体力最好的时候,射上十箭也需要休息一次,最多三十箭射完后,他们就精疲力竭难以再战了。
这个时候,前方的西夏兵将也开始纵马向前,向着天师崖的山谷口处,奋力催马而去!
此时此刻,伍朝阳正在山口的位置向下眺望。
这个山谷的地形就像是一个马鞍,西夏士兵想要上来,就要走一段很长的上坡。
然后在接近坡顶的时候,这里的山势骤然收窄,变成了一道只有三四丈宽的喇叭口。
在喇叭口最细的地方,80名墨字营战士就在道两边的高坡上构筑好了工事。
伍朝阳一边看着下面那些西夏铁鹞子气喘吁吁的向上攀登,他一边在心里暗自佩服:“先生这次挑选的地形,真叫好!”
在这个地方,步枪的射界一览无余,居高临下就连手榴弹的投掷距离都远了一大截。
更何况,对面的骑兵上山的时候,在坡道上怎么也跑不出平地冲刺的速度,这简直就是一个打阻击战的部队梦寐以求的地点!
就在这时,只见对面的铁鹞子已经催动着战马,走上了长长的坡道,向着坡顶接近了!
“标尺二百……放!”
眼看着敌军逼近,伍朝阳立刻就在军官的命令下,扣下了扳机,开始了这支阻击小队的第一次齐射!
在他们的射击之下,只见西夏铁鹞子的前锋部队,瞬间就人仰马翻的倒下了一大片!
当这些西夏铁骑听到前方险要的山口处,传来那种他们无比熟悉的步枪齐射声音的时候,这支队伍的西夏兵心里,同时就是一阵绝望!
怎么这里……也有那种黑甲兵?
一时间,山下的那些铁鹞子全都转过头来看向了身后,看看是不是身后那些奇异的黑甲军,用什么怪异的方法跑到了他们的前面!
可是这一看之下,他们才发现后面的那些黑甲兵已经排列成了整齐的阵线,端着步枪向着这边压了过来!
坏了!前有阻截,后有追兵!
一瞬间,所有西夏士兵的心理,全都是一片心寒。
如今他们现在已经是精疲力尽,但是对方的做法显然是要将他们一网打尽,一个不留!
……
这个时候,天师崖下,沈墨的部队衔尾追击,已经到了西夏铁鹞子身后五六百米远的距离。而西夏铁骑的前路已经被堵住,现在是两面受敌!
如今所有西夏骑兵的目光都投向了他们的主将,那位在细封文虎垂死前,临危受命的将领。
这个时候,就见这员将官脸色一片沉静的把自己马上的水壶、干粮、包裹等等所有无用之物全都卸下来,扔在地上,在战马上只剩下了他自己和手中的兵器。
然后,就见他举起了手中的骨朵,向着周围的西夏战士大声喊道:
“现在是生死一战,细封文虎大帅曾经说过,这一战,我们只要逃出去一个人,把全部的经历都告诉大孝皇帝,那就是我们的胜利!
“现在……咱们回家!”
只见这位将军摘开了他身上和马上的铁钩铁链,随即就抄起了武器,奋力催动着筋疲力尽的战马,向着天师崖山口的方向猛冲了过去!
在这一瞬间,所有西夏战士的热血,全都被点燃了!
回家!回家!
在大家的心中,都只剩下了这样一句话。
把沿途阻拦我们的所有东西,全都在铁蹄下踩碎,如果今生不能回乡,那就让我们的魂灵回到贺兰山!
“沙洲离落地,黄河自来西。祖宗开疆域,我辈子民居。”
“野火焚空谷,黄沙扬千里。此生不休战,死饮贺兰溪!”
只见此时,西夏铁鹞子的军阵之中传来了一片雄壮的歌声。所有的骑士都摘掉了无用的负重,卸下了身上和战马上相互连接的铁钩。
他们一起催动着战马,向着山谷处汹涌而去!
“糟糕!”
当沈墨听到西夏军阵之中的歌声,他立刻就是神色大变!
“这些西夏人要疯……加快速度!”沈墨立刻向着自己身边的战士下达了命令。
随即,山下的墨字营也全都拼命的开始向前奔跑。在跑动的队列之中,扬起了一片滚滚烟尘!
只见这个时候的西夏铁骑,正以一往无前的猛烈之势奋力冲上陡坡,向着天师崖谷口处冲了过去!
“这些党项狗,这是要跳墙啊!”
只见这个时候,伍朝阳一边用手中的步枪射击,一边在嘴里暗自嘟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