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配音演员穿到年代文 第154节
他的动作行云流水一样流畅,刚柔并济,即使台上乐声齐奏,但那轻盈的动作,让所有人都觉得那肯定是落地无声的。
仅仅是这开幕场景,这位青年演员的武生功底,已经迅速地吸引住台下的观众,尤其是孩子们,看到那前空翻时眼睛都亮了起来,忍不住发出低低的惊呼。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目光都黏在了青年演员身上。紧接着,青年观察完毕后,发现已经安全,朝身后的芦苇打了个手势,后面马上出来了好几个人。
这小小的一片芦苇,竟然能藏这么多人!
然而,还没等观众们惊叹,从芦苇中头一个出来的红衫蓝围裙女人,摘下头巾擦了擦汗,开始唱道:“程书记派人来送信……”
清晰洪亮的女音极具穿透力,圆润又有力,和配乐完美配合,像是要直击人的灵魂一样,一下子将观众们就镇住了。
“是她,我认出来了,是画报上那个女人!”
“对对,头发跟围裙都是一样的!”
“嘘!别吵!”
……
少年之中已经有人认出来了,台上正在唱戏的角色,正是海报中的主角阿庆嫂,可其他人现在只想好好看看戏,听这和大合唱完全不一样的歌,于是连忙让说话的人闭嘴。
京剧演员的功底都十分好,即使没有扩音设备,也能让台下大部分观众听清楚声音,此时再加上扩音设备,舞台上的唱戏声一直传到了远处。
这个表演场本来就是属于蛇口公社,离公社的各个大队都不远。
此时已经到了下工时间,在农田中忙活了一天的社员们扛着工具往村里走,听到了公社口那边的声音。
刘翠花隐隐觉得这声音有点熟悉,邻居邓晓虹扛着锄头,也朝刘翠花问道:“花姐,我咋觉得那声音这么像《沙家浜》呢?”
邓晓虹也是其他县嫁过来的,以前也听过样板戏,嫁过来后还曾经抱怨过,这县文工团啥也不会,跟她娘家那边没得比。
这种话说一次两次也就算了,说多了被蛇口公社的本地村民嫌弃,还被说“那要不跟你汉子离了,回你娘家去呗”,邓晓虹被气了个半死,但也确实不再在村民们跟前说类似的话。
好在,刘翠花娘家跟她一个地,于是邓晓虹也就只能跟她一个人偶尔抱怨一下了。
她很喜欢听戏,少女时期也加入过娘家村里的文艺队,跟着队里的老师学过艺,觉得自己多了门唱戏的手艺,是跟别人不一样的。
只是,后来她嫁过来这边,一切都不一样了。久而久之,她也就忘了以前那些风光的时候,跟村里其他女人一样,一心一意盼着自家儿子哪天成功去到香岛。
刘翠花以前被县文工团的廖主任嘲笑过,对这县文工团说得上是深恶痛绝,听到邓晓虹这么说,冷哼了一声:“是呢吧,估计也就演个把段子,什么县文工团,狗改不了吃屎。”
邓晓虹好歹是练过的,听出了唱戏人的功底,眼里露出了惊艳:“不是啊花姐,我听现在唱的这姑娘,这水平比咱们南沙县文工团的台柱子还高!”
刘翠花也听到了,确实是水平高,所以也就更烦躁了,她不相信文工团能有好心,于是不耐烦地摆摆手,打断了邓晓虹:“你要想去看你就去。”
邓晓虹知道她跟廖主任的那些过节,识趣地不再说,但心里也打了注意想去看看。
两个人回到村里,各自回家,都看到自己做好饭了,但饭已经不热了,两人等了又等,不知道自家臭小子跑去哪儿了。
还是刘翠花想起前两天自家儿子问《沙家浜》时的好奇,反应了过来,顿时气不打一处,提起藤条气冲冲地出门了。
陈美娟跟着跑到门边,朝刘翠花喊:“妈,你去哪儿啊这都要开饭了!”
刘翠花头也不回地说:“去抓你弟回来!”
刘翠花走到村口,这才发现有好些人跟她一样,也是回到家后等了好一会儿,自家臭小子还没回来,猜到是去了看戏,于是要出来抓儿子回去的。
女人们走到公社口,已经能看到表演场了,外头又走来几个隔壁公社的,倒不是来找儿子的,而是来找女儿的。
蛇口公社这边有个默认的规矩,姑娘们晚上尽量少出门,毕竟附近山头都藏着逃港人,以前就出现过一桩惨事,公社的一个小姑娘晚上出去,被拖到山里了。
从那之后,蛇口公社家里有女儿的,都会警告女儿晚上不许一个人出门。
不管是找儿子,还是找女儿的,大人们都堵在了入场口,刘翠花嗓门大,冲着拦在入口的高大男人喊:“我来找我家儿子的,你让开!”
门口的正是重锋,淡淡地扫了刘翠花一眼。
刘翠花刚才也没仔细看,现在一定睛,这才发现是个年轻小伙,但是已经穿着四个兜,是个军官,顿时就收敛了起来。
结果她再一抬头,就看到对方锋锐的眼神,到嘴边的话顿时被那目光挡了回去,让她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重锋朝旁边的战士指了指:“进去可以,把藤条放下,禁止妨碍别人看戏,否则按违反纪律处理。”
刘翠花:“……”
所有人一听这年轻军官的话,顿时都傻眼了:他们还是头一回听说的,进个戏场还能被当作违反纪律!
有人往顺着军官的手势看去,只见那战士旁边已经收缴了不少藤条、木棍等抽孩子的工具,都忍不住嘴角一抽。
这意味着,已经有找孩子的大人进去了。可他们等了又等,也没见有哪个大人出来的。
他们又纳闷了:这就是干脆留在里面,跟孩子们一起看戏了?
此时此刻,台上“铮”的一声亮响,《沙家浜》中最著名的场景《智斗》刚好来了。
这个场景正是画报上的名场面,阿庆嫂与两名反派周旋,同台三人对唱,三名演员一亮嗓,入场口这边的人们,都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被直击心灵。
所有人这时才看向舞台,看见那搭建得巨大而逼真的布景,看到场中已经坐了不少观众,不管是对文工团有意见的大人们,还是贪图新鲜的孩子们,此时此刻,都不分彼此,看得津津有味。
这冰山一样的军人身后,一名少女探出头来,冲刘翠花等人笑了笑:“叔叔婶婶们,我们在沿路都安排了战士站岗,今晚姑娘们回家的路上,都会有战士们保护,请放心。”
少女顿了顿,眼神真诚又坦荡地说:“以后我们的文艺表演安排,都会放在晚上七点半之后。”
她这话一出,所有都愣住了,随后脸上不自在了起来。
七点半之后,这意味着,这些文艺表演不会耽误自家孩子的游泳时间,甚至连出海打渔的男人们也能够回来吃完饭,依然赶得上看这文艺表演。
李潇潇看出来了,刘翠花嗓门最大,虽然来得晚,但别人都让着她,估计她在这些人里面最有影响力。
她上前一步,走到刘翠花跟前,脸上笑意不减。
刘翠花下意识地往后退,李潇潇拉住她的手:“这位婶婶,您这嗓音是练过的吧我一听就知道了,刚好,咱们这县文工团的演员都是新的,今晚是他们第一场演出,可以请您给他们指导指导吗?”
这突如其来的高帽砸得猝不及防,刘翠花一下子就乱了阵脚:“我、我也就结婚之前在农村文艺队打过杂,跟你们这正儿八经的文工团可不是一回事!”
第90章 新转机
“农村文艺队也有很多厉害的人,新文工团的演员里面,也有前辈是从文艺队里出来的。”
李潇潇顺着刘翠花的话,一双漂亮的桃花眼目光朦胧,专注地看着她,显得无比真诚,看得她开始不好意思起来。
都说伸手不打笑脸人,更何况这姑娘还在夸她,长得又好看,还是大军区的文艺兵,却一点也不骄傲,刘翠花的声音也不自觉放小了一点:“那你说得也对,农村文艺队是也不差的。”
李潇潇又好声好气地跟她说了几句,既不过分彩虹屁,又让刘翠花赚足面子,引着她说了点自己以前的文艺队员经历,其他同村的人看她的目光也不一样了。
最后刘翠花被哄得心情舒畅,也不好意思再撒野,被李潇潇挽着手往里面走,说是请她一起去观看,看完后好点评点评。
场中其实也有战士在维护秩序,大人孩子在里面坐了一大片,真要找人肯定会打扰到其他人看戏。
现在刘翠花也进去了,其他人你看我我看你,最后有人说:“花婶儿都进去了,那我们……也进去”
台上《智斗》的戏段高潮迭起,他们其实早就偷偷瞄着了,耳朵也都竖起来在听,只是谁也没好意思先开口,现在有人这么说,其他人纷纷都表示同意,把藤条棍子缴了,然后走进去场子里。
等他们走远后,方浩明才有点无奈地小声说:“早进去不就好了明明都是想看的,刚才就一直往舞台看。”
重锋往李潇潇那边看了看,又问方浩明:“你让谁去帮潇潇了?”
“让杨子跟老陈过去的……”方浩明连忙说,“放心了,他们老会说话了,肯定能帮上潇潇的忙。”
重锋点点头,不再说话。
在李潇潇的计划里,观众分为两个主要群体,一个是自发过来观看的,第二个是来找前者回家的,她需要两批人去分别应付这两个群体。
前一个群体好应付,因为他们本来就对《沙家浜》有兴趣,开场后肯定也会看得入迷,所以她让文艺兵们去混在中间。
后一个比较棘手,所以由她自己和几名嘴皮子利索的战士应付,陪着这群人一起看,有什么问题都要当场解决,务必让他们感受到他们认真搞文艺事业的诚意。
事实证明,这样的安排是非常合理的,所有人都留在了场中,看完了舞台上的戏。
好的作品无需多言,苗秀心的实力能跟省级和军区级演员媲美,台下所有人早就看得如痴如醉,早就把对前文工团的嫌恶抛到脑后了,不由自主地喝起彩来,心情都被每个角色的命运带动。
到最后,郭建光带着新四军成员回来,和人民群众一起消灭了敌人,全场气氛达到顶点,台下掌声如雷,尤其是第一次看这剧少年人们,大声喝彩,一脸崇拜地看着扮演军人和群众的演员们。
演员们上台致谢,在这一刻,就连蛇口公社的大人们都暂时忘掉了和前文工团的不和,其他公社的百姓甚至已经开始期待起新文工团。
在热烈的掌声中,刚才跟着演员们一起上台的凌国栋走上前去,朝观众们致意。
他和演员们的装扮不一样,观众们一看就知道他刚才没在台上表演,也都见过干部们讲话的架势,猜到他准备说话了。
果不其然,这男人缓缓开口:“各位宝安县的农民同志晚上好,我是宝安县文工团新上任的副团长凌国栋。”
他这话一出,台下的掌声小了许多。
一提到“宝安县文工团”几个字,旧文工团和社民们的矛盾,就不可避免地被提及,所有人也都从刚才的精彩表演中回过神来。
确实很精彩,可谁知道是不是这个所谓的新团的花招呢?
也许只是先表演一场,后面在这里扎根了,就慢慢跟老团一个德性?
观众们心思各异,渐渐地都不说话了,看着台上的凌国栋。
“今天是咱们宝安县文工团重组后的第一场演出,感谢各位同志来捧场,也希望后天的演出,大家可以继续来支持。”
后天竟然还有演出!台下全场哗然。
今晚的演出,足足有两个钟那么长,这一次演出,已经是顶之前旧团的好多次演出了!而这个新团长居然还说,明天还有!
坐在最前头的少年马上大声问:“那你们后天表演啥不会又是唱歌吧?”这问题问出了所有人的心声,大家都等着凌国栋的回答。
“不是唱歌,是像今晚这样的大戏。”凌国栋回答说,“但不是同一出,后天演的是《杜鹃山》,演出的地方在隔壁公社。每隔一天,咱们团会轮流到不同公社演出,只演京剧和话剧,不唱歌。”
宝安县人口不多,一个村子就八十来人,一个大队四个村子,一个公社三个大队,但每个公社口都有空旷的表演场地,能容纳上千人,几个公社挤在一起看起,完全没问题。
像今晚,别的公社也有不少人过来看热闹,场子依然有很多空地。
凌国栋又说:“往后新文工团,所有的表演都会安排在晚上七点半之后。咱们团已经跟组织签了军令状,如果一个月没演够十五场,就要受纪律处分。”
“哇,真的假的!这么厉害”
“那咱们以后岂不是能经常看大戏”
“我还是不太相信,这一演演两个钟,在台上一直,肯定累,隔天演一场,我才不信能吃得消!”
……
台下议论纷纷,都不是很相信的样子,凌国栋毕竟是在大团里经历过风雨的人,对着众多质疑的目光,没有丝毫胆怯,简单又精确地说了一下后面五场戏的安排。
当他在说安排的时候,观众们又飞快地安静下来,即使有个别还在说话的,都会被旁边的人比了个“嘘”,生怕没听清楚后面的表演会安排在哪些公社。
凌国栋说完安排之后,也没有多说类似“我们新团一定会努力的?”之类的煽情话,这是他和其他团里管理人员,还有和李潇潇一起商量好的应对方法。
从前的老团就是说了太多忽悠百姓的话,新团一定要用行动说话,废话不多说,直接撸起袖子就是干。
仅仅是这开幕场景,这位青年演员的武生功底,已经迅速地吸引住台下的观众,尤其是孩子们,看到那前空翻时眼睛都亮了起来,忍不住发出低低的惊呼。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目光都黏在了青年演员身上。紧接着,青年观察完毕后,发现已经安全,朝身后的芦苇打了个手势,后面马上出来了好几个人。
这小小的一片芦苇,竟然能藏这么多人!
然而,还没等观众们惊叹,从芦苇中头一个出来的红衫蓝围裙女人,摘下头巾擦了擦汗,开始唱道:“程书记派人来送信……”
清晰洪亮的女音极具穿透力,圆润又有力,和配乐完美配合,像是要直击人的灵魂一样,一下子将观众们就镇住了。
“是她,我认出来了,是画报上那个女人!”
“对对,头发跟围裙都是一样的!”
“嘘!别吵!”
……
少年之中已经有人认出来了,台上正在唱戏的角色,正是海报中的主角阿庆嫂,可其他人现在只想好好看看戏,听这和大合唱完全不一样的歌,于是连忙让说话的人闭嘴。
京剧演员的功底都十分好,即使没有扩音设备,也能让台下大部分观众听清楚声音,此时再加上扩音设备,舞台上的唱戏声一直传到了远处。
这个表演场本来就是属于蛇口公社,离公社的各个大队都不远。
此时已经到了下工时间,在农田中忙活了一天的社员们扛着工具往村里走,听到了公社口那边的声音。
刘翠花隐隐觉得这声音有点熟悉,邻居邓晓虹扛着锄头,也朝刘翠花问道:“花姐,我咋觉得那声音这么像《沙家浜》呢?”
邓晓虹也是其他县嫁过来的,以前也听过样板戏,嫁过来后还曾经抱怨过,这县文工团啥也不会,跟她娘家那边没得比。
这种话说一次两次也就算了,说多了被蛇口公社的本地村民嫌弃,还被说“那要不跟你汉子离了,回你娘家去呗”,邓晓虹被气了个半死,但也确实不再在村民们跟前说类似的话。
好在,刘翠花娘家跟她一个地,于是邓晓虹也就只能跟她一个人偶尔抱怨一下了。
她很喜欢听戏,少女时期也加入过娘家村里的文艺队,跟着队里的老师学过艺,觉得自己多了门唱戏的手艺,是跟别人不一样的。
只是,后来她嫁过来这边,一切都不一样了。久而久之,她也就忘了以前那些风光的时候,跟村里其他女人一样,一心一意盼着自家儿子哪天成功去到香岛。
刘翠花以前被县文工团的廖主任嘲笑过,对这县文工团说得上是深恶痛绝,听到邓晓虹这么说,冷哼了一声:“是呢吧,估计也就演个把段子,什么县文工团,狗改不了吃屎。”
邓晓虹好歹是练过的,听出了唱戏人的功底,眼里露出了惊艳:“不是啊花姐,我听现在唱的这姑娘,这水平比咱们南沙县文工团的台柱子还高!”
刘翠花也听到了,确实是水平高,所以也就更烦躁了,她不相信文工团能有好心,于是不耐烦地摆摆手,打断了邓晓虹:“你要想去看你就去。”
邓晓虹知道她跟廖主任的那些过节,识趣地不再说,但心里也打了注意想去看看。
两个人回到村里,各自回家,都看到自己做好饭了,但饭已经不热了,两人等了又等,不知道自家臭小子跑去哪儿了。
还是刘翠花想起前两天自家儿子问《沙家浜》时的好奇,反应了过来,顿时气不打一处,提起藤条气冲冲地出门了。
陈美娟跟着跑到门边,朝刘翠花喊:“妈,你去哪儿啊这都要开饭了!”
刘翠花头也不回地说:“去抓你弟回来!”
刘翠花走到村口,这才发现有好些人跟她一样,也是回到家后等了好一会儿,自家臭小子还没回来,猜到是去了看戏,于是要出来抓儿子回去的。
女人们走到公社口,已经能看到表演场了,外头又走来几个隔壁公社的,倒不是来找儿子的,而是来找女儿的。
蛇口公社这边有个默认的规矩,姑娘们晚上尽量少出门,毕竟附近山头都藏着逃港人,以前就出现过一桩惨事,公社的一个小姑娘晚上出去,被拖到山里了。
从那之后,蛇口公社家里有女儿的,都会警告女儿晚上不许一个人出门。
不管是找儿子,还是找女儿的,大人们都堵在了入场口,刘翠花嗓门大,冲着拦在入口的高大男人喊:“我来找我家儿子的,你让开!”
门口的正是重锋,淡淡地扫了刘翠花一眼。
刘翠花刚才也没仔细看,现在一定睛,这才发现是个年轻小伙,但是已经穿着四个兜,是个军官,顿时就收敛了起来。
结果她再一抬头,就看到对方锋锐的眼神,到嘴边的话顿时被那目光挡了回去,让她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重锋朝旁边的战士指了指:“进去可以,把藤条放下,禁止妨碍别人看戏,否则按违反纪律处理。”
刘翠花:“……”
所有人一听这年轻军官的话,顿时都傻眼了:他们还是头一回听说的,进个戏场还能被当作违反纪律!
有人往顺着军官的手势看去,只见那战士旁边已经收缴了不少藤条、木棍等抽孩子的工具,都忍不住嘴角一抽。
这意味着,已经有找孩子的大人进去了。可他们等了又等,也没见有哪个大人出来的。
他们又纳闷了:这就是干脆留在里面,跟孩子们一起看戏了?
此时此刻,台上“铮”的一声亮响,《沙家浜》中最著名的场景《智斗》刚好来了。
这个场景正是画报上的名场面,阿庆嫂与两名反派周旋,同台三人对唱,三名演员一亮嗓,入场口这边的人们,都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被直击心灵。
所有人这时才看向舞台,看见那搭建得巨大而逼真的布景,看到场中已经坐了不少观众,不管是对文工团有意见的大人们,还是贪图新鲜的孩子们,此时此刻,都不分彼此,看得津津有味。
这冰山一样的军人身后,一名少女探出头来,冲刘翠花等人笑了笑:“叔叔婶婶们,我们在沿路都安排了战士站岗,今晚姑娘们回家的路上,都会有战士们保护,请放心。”
少女顿了顿,眼神真诚又坦荡地说:“以后我们的文艺表演安排,都会放在晚上七点半之后。”
她这话一出,所有都愣住了,随后脸上不自在了起来。
七点半之后,这意味着,这些文艺表演不会耽误自家孩子的游泳时间,甚至连出海打渔的男人们也能够回来吃完饭,依然赶得上看这文艺表演。
李潇潇看出来了,刘翠花嗓门最大,虽然来得晚,但别人都让着她,估计她在这些人里面最有影响力。
她上前一步,走到刘翠花跟前,脸上笑意不减。
刘翠花下意识地往后退,李潇潇拉住她的手:“这位婶婶,您这嗓音是练过的吧我一听就知道了,刚好,咱们这县文工团的演员都是新的,今晚是他们第一场演出,可以请您给他们指导指导吗?”
这突如其来的高帽砸得猝不及防,刘翠花一下子就乱了阵脚:“我、我也就结婚之前在农村文艺队打过杂,跟你们这正儿八经的文工团可不是一回事!”
第90章 新转机
“农村文艺队也有很多厉害的人,新文工团的演员里面,也有前辈是从文艺队里出来的。”
李潇潇顺着刘翠花的话,一双漂亮的桃花眼目光朦胧,专注地看着她,显得无比真诚,看得她开始不好意思起来。
都说伸手不打笑脸人,更何况这姑娘还在夸她,长得又好看,还是大军区的文艺兵,却一点也不骄傲,刘翠花的声音也不自觉放小了一点:“那你说得也对,农村文艺队是也不差的。”
李潇潇又好声好气地跟她说了几句,既不过分彩虹屁,又让刘翠花赚足面子,引着她说了点自己以前的文艺队员经历,其他同村的人看她的目光也不一样了。
最后刘翠花被哄得心情舒畅,也不好意思再撒野,被李潇潇挽着手往里面走,说是请她一起去观看,看完后好点评点评。
场中其实也有战士在维护秩序,大人孩子在里面坐了一大片,真要找人肯定会打扰到其他人看戏。
现在刘翠花也进去了,其他人你看我我看你,最后有人说:“花婶儿都进去了,那我们……也进去”
台上《智斗》的戏段高潮迭起,他们其实早就偷偷瞄着了,耳朵也都竖起来在听,只是谁也没好意思先开口,现在有人这么说,其他人纷纷都表示同意,把藤条棍子缴了,然后走进去场子里。
等他们走远后,方浩明才有点无奈地小声说:“早进去不就好了明明都是想看的,刚才就一直往舞台看。”
重锋往李潇潇那边看了看,又问方浩明:“你让谁去帮潇潇了?”
“让杨子跟老陈过去的……”方浩明连忙说,“放心了,他们老会说话了,肯定能帮上潇潇的忙。”
重锋点点头,不再说话。
在李潇潇的计划里,观众分为两个主要群体,一个是自发过来观看的,第二个是来找前者回家的,她需要两批人去分别应付这两个群体。
前一个群体好应付,因为他们本来就对《沙家浜》有兴趣,开场后肯定也会看得入迷,所以她让文艺兵们去混在中间。
后一个比较棘手,所以由她自己和几名嘴皮子利索的战士应付,陪着这群人一起看,有什么问题都要当场解决,务必让他们感受到他们认真搞文艺事业的诚意。
事实证明,这样的安排是非常合理的,所有人都留在了场中,看完了舞台上的戏。
好的作品无需多言,苗秀心的实力能跟省级和军区级演员媲美,台下所有人早就看得如痴如醉,早就把对前文工团的嫌恶抛到脑后了,不由自主地喝起彩来,心情都被每个角色的命运带动。
到最后,郭建光带着新四军成员回来,和人民群众一起消灭了敌人,全场气氛达到顶点,台下掌声如雷,尤其是第一次看这剧少年人们,大声喝彩,一脸崇拜地看着扮演军人和群众的演员们。
演员们上台致谢,在这一刻,就连蛇口公社的大人们都暂时忘掉了和前文工团的不和,其他公社的百姓甚至已经开始期待起新文工团。
在热烈的掌声中,刚才跟着演员们一起上台的凌国栋走上前去,朝观众们致意。
他和演员们的装扮不一样,观众们一看就知道他刚才没在台上表演,也都见过干部们讲话的架势,猜到他准备说话了。
果不其然,这男人缓缓开口:“各位宝安县的农民同志晚上好,我是宝安县文工团新上任的副团长凌国栋。”
他这话一出,台下的掌声小了许多。
一提到“宝安县文工团”几个字,旧文工团和社民们的矛盾,就不可避免地被提及,所有人也都从刚才的精彩表演中回过神来。
确实很精彩,可谁知道是不是这个所谓的新团的花招呢?
也许只是先表演一场,后面在这里扎根了,就慢慢跟老团一个德性?
观众们心思各异,渐渐地都不说话了,看着台上的凌国栋。
“今天是咱们宝安县文工团重组后的第一场演出,感谢各位同志来捧场,也希望后天的演出,大家可以继续来支持。”
后天竟然还有演出!台下全场哗然。
今晚的演出,足足有两个钟那么长,这一次演出,已经是顶之前旧团的好多次演出了!而这个新团长居然还说,明天还有!
坐在最前头的少年马上大声问:“那你们后天表演啥不会又是唱歌吧?”这问题问出了所有人的心声,大家都等着凌国栋的回答。
“不是唱歌,是像今晚这样的大戏。”凌国栋回答说,“但不是同一出,后天演的是《杜鹃山》,演出的地方在隔壁公社。每隔一天,咱们团会轮流到不同公社演出,只演京剧和话剧,不唱歌。”
宝安县人口不多,一个村子就八十来人,一个大队四个村子,一个公社三个大队,但每个公社口都有空旷的表演场地,能容纳上千人,几个公社挤在一起看起,完全没问题。
像今晚,别的公社也有不少人过来看热闹,场子依然有很多空地。
凌国栋又说:“往后新文工团,所有的表演都会安排在晚上七点半之后。咱们团已经跟组织签了军令状,如果一个月没演够十五场,就要受纪律处分。”
“哇,真的假的!这么厉害”
“那咱们以后岂不是能经常看大戏”
“我还是不太相信,这一演演两个钟,在台上一直,肯定累,隔天演一场,我才不信能吃得消!”
……
台下议论纷纷,都不是很相信的样子,凌国栋毕竟是在大团里经历过风雨的人,对着众多质疑的目光,没有丝毫胆怯,简单又精确地说了一下后面五场戏的安排。
当他在说安排的时候,观众们又飞快地安静下来,即使有个别还在说话的,都会被旁边的人比了个“嘘”,生怕没听清楚后面的表演会安排在哪些公社。
凌国栋说完安排之后,也没有多说类似“我们新团一定会努力的?”之类的煽情话,这是他和其他团里管理人员,还有和李潇潇一起商量好的应对方法。
从前的老团就是说了太多忽悠百姓的话,新团一定要用行动说话,废话不多说,直接撸起袖子就是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