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大胆想法
金銮殿内,陈子龙手持尚方宝剑,意气风发的调兵点将,百官虽然质疑陈子龙的能力,也只能听命于他的调遣。
自始至终孙承宗都在一边听着,不时抚须颔首,陈子龙虽然年轻,但在调兵点将这方便已经不逊于他,各位武将擅长何事陈子龙心里都记的清楚,安排也很好。
陈子龙在点将,龙椅上朱由检拄着脸,思绪飘到北方的袁崇焕身上,历史的改变对袁崇焕的影响也不小。
作为明朝少数几个拿的出手的几名大将之一,袁崇焕的能力有目共睹,曾经多次打败过后金,但最终这位战功显赫的将军,还是没有得到崇祯皇帝的信任。
如今的朱由检不是原历史那个多疑的崇祯皇帝,他会说服自己相信袁崇焕,但北方的形式袁崇焕也不好做啊。
关宁军一半以上的军力都被调往沈阳,剩下的一半防守关宁锦防线是够了,但让袁崇焕出兵保卫北京,袁崇焕还真派不出多少兵力。
这场战争的两个主角,狗急跳墙的皇太极能带着比历史上更多的军队兵临北京城下,而袁崇焕能带着军队来就不错了,至于人数就不好说了。
这场战斗那就算守住北京,后金军也从关内掠夺了大量财富和人口,就算没有了辽东半岛,凭借这些财富和人口也足以让后金过上一段很滋润的日子。
再者皇太极也可以通过这次胜利巩固了统治地位,提高了威信,没准这次皇太极打上瘾,以后后金军没准动不动就突入关内。
想着朱由检就感到一阵头疼,本以为能结束的战争居然才要刚刚开始,皇太极还真是胆大呢。
朱由检对刘若愚招了招手,刘若愚会意轻轻地走到朱由检身边,“让陈子龙自己安排吧,朕下去休息了,如有要事再来叫朕。”
“奴遵命。”
……
就在朱由检起身要睡觉的时候,两百多里外的蓟州城官署内,皇太极站在大明北疆地图前,仔细看着图上的一座座山脉、河流、城池、关隘。
在他身后十几名满蒙八旗的旗主泾渭分明的站在皇太极身后,彼此之间毫不对付,这种情况在以前绝对不会发生。
但是现在后金连国都都丢了,皇太极的家小更是被一个不落的被莽古尔泰交给明人换富贵了,他们已经是掉了膘的老马,没准什么时候就跑不动了。
就算这次攻下了蓟州,也无法改变后金目前的局势,蒙古八旗的旗主们一个个把手按在腰刀上,神情桀骜。
一名年纪尚轻的戈什哈提着油灯为皇太极照亮,举止谦卑不敢有丝毫不敬,在橘红色火苗的照耀下,皇太极威严的面孔显得有些狰狞可怖。
这次的胜利让皇太极心中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奇袭北京!
想着,皇太极拔出自己的宝石马刀插在地图上的北京城上,转身对众人道:“各位!”
皇太极一出口,那威严的嗓音就让蒙古八旗的旗主们收起了先前的桀骜之色,不管怎么说,后金军战力还在,皇太极还是他们名义上的主子。
皇太极道:“虽然我大军虽然攻下了蓟州城,但并不意味着此战我们就取得胜利了,如果按照之前的战略攻下蓟州之后,我们还有昌平要取。
明朝军队自然不足为虑,昌平守将也不是什么厉害人物,但朕听人说昌平副总兵汤九州倒还算个人物,一旦他率军坚守,我军就失去了进攻北京的最佳时机,所以朕建议我们兵分两路。”
说着他伸手指着地图道:“一路由二哥统领,带领两万战兵攻昌平,而朕带着剩下的兵马绕道去北京,届时我大军到了北京城下,次日便展开猛攻,尽最快速度攻下明都北京!”
老成持重的代善慢悠悠的走到地图前,仔细看着皇太极规划出来的两条道路,半响后才说道:“八弟的想法好是好,但危险也太过巨大,三天之内要是攻下北京,而我这一路军又没办法在三天内攻下昌平,到那时我军就只能杀马充饥了。”
“是啊,太危险了。”
“万一要是三天之内攻不下来,我们岂不是要饿死在明人的地界上?”
无论是女真八旗还是蒙古八旗的旗主们均是摇头否认这个策略,他们都已经攻下蓟州,明朝皇帝肯定已经得到了消息,北京周围必将戒严。
到时候三天之内攻不下北京可就不好弄粮食了,再者最近这几年天气特别邪乎,也不知道这天老爷抽的什么风,夏天长就不说了,冬天来得也特别早。
现在已经十月了,他们大军必须在天气转凉前回到北方,不然这寒冷的冬天就能要了他们的命。
面对满屋子的否声,皇太极拔出插在地图上的马刀,指着地图道:“就算明人小皇帝现在得到消息,他也需要时间来调兵遣将,眼下就是千载难逢的战机,明朝东北一线的大部分兵力都在辽东与大同,北京周围能有多少兵力?
如果我们现在不冒险,继续按照原定战略进攻昌平,那等昌平攻下来了,明朝各地援军已经到了,到那时北京城内就不是几万军队的事了,而是十几万,二十几万,到那时你们谁能付得起这个责任?!”
皇太极的声音铿锵有力,女真八旗与蒙古八旗的旗主们都沉默了,连代善表情也变得慎重,开始换个角度看这件事。
人数是女真族的软肋,明朝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军队都在东北、西北两个方向,人数多达百万,就是这样,其他地方依旧可以在短时间内号召起十几万、二十几万的军队。
说句实际的,要是明朝军队有古代秦军、汉军那般骁勇善战,早把女真全族屠个干净的了。
而女真族只有数万战兵,死上一千人都够心疼好久的,而明朝这边就算死上十几万、二十几万军队都无关痛痒。
要想从拥有庞大人口基数的明朝手上讨得便宜,就必须抓住一切机会,他的老爹努尔哈赤就会抓住机会,到了他们这辈更要学会抓住机会。
自始至终孙承宗都在一边听着,不时抚须颔首,陈子龙虽然年轻,但在调兵点将这方便已经不逊于他,各位武将擅长何事陈子龙心里都记的清楚,安排也很好。
陈子龙在点将,龙椅上朱由检拄着脸,思绪飘到北方的袁崇焕身上,历史的改变对袁崇焕的影响也不小。
作为明朝少数几个拿的出手的几名大将之一,袁崇焕的能力有目共睹,曾经多次打败过后金,但最终这位战功显赫的将军,还是没有得到崇祯皇帝的信任。
如今的朱由检不是原历史那个多疑的崇祯皇帝,他会说服自己相信袁崇焕,但北方的形式袁崇焕也不好做啊。
关宁军一半以上的军力都被调往沈阳,剩下的一半防守关宁锦防线是够了,但让袁崇焕出兵保卫北京,袁崇焕还真派不出多少兵力。
这场战争的两个主角,狗急跳墙的皇太极能带着比历史上更多的军队兵临北京城下,而袁崇焕能带着军队来就不错了,至于人数就不好说了。
这场战斗那就算守住北京,后金军也从关内掠夺了大量财富和人口,就算没有了辽东半岛,凭借这些财富和人口也足以让后金过上一段很滋润的日子。
再者皇太极也可以通过这次胜利巩固了统治地位,提高了威信,没准这次皇太极打上瘾,以后后金军没准动不动就突入关内。
想着朱由检就感到一阵头疼,本以为能结束的战争居然才要刚刚开始,皇太极还真是胆大呢。
朱由检对刘若愚招了招手,刘若愚会意轻轻地走到朱由检身边,“让陈子龙自己安排吧,朕下去休息了,如有要事再来叫朕。”
“奴遵命。”
……
就在朱由检起身要睡觉的时候,两百多里外的蓟州城官署内,皇太极站在大明北疆地图前,仔细看着图上的一座座山脉、河流、城池、关隘。
在他身后十几名满蒙八旗的旗主泾渭分明的站在皇太极身后,彼此之间毫不对付,这种情况在以前绝对不会发生。
但是现在后金连国都都丢了,皇太极的家小更是被一个不落的被莽古尔泰交给明人换富贵了,他们已经是掉了膘的老马,没准什么时候就跑不动了。
就算这次攻下了蓟州,也无法改变后金目前的局势,蒙古八旗的旗主们一个个把手按在腰刀上,神情桀骜。
一名年纪尚轻的戈什哈提着油灯为皇太极照亮,举止谦卑不敢有丝毫不敬,在橘红色火苗的照耀下,皇太极威严的面孔显得有些狰狞可怖。
这次的胜利让皇太极心中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奇袭北京!
想着,皇太极拔出自己的宝石马刀插在地图上的北京城上,转身对众人道:“各位!”
皇太极一出口,那威严的嗓音就让蒙古八旗的旗主们收起了先前的桀骜之色,不管怎么说,后金军战力还在,皇太极还是他们名义上的主子。
皇太极道:“虽然我大军虽然攻下了蓟州城,但并不意味着此战我们就取得胜利了,如果按照之前的战略攻下蓟州之后,我们还有昌平要取。
明朝军队自然不足为虑,昌平守将也不是什么厉害人物,但朕听人说昌平副总兵汤九州倒还算个人物,一旦他率军坚守,我军就失去了进攻北京的最佳时机,所以朕建议我们兵分两路。”
说着他伸手指着地图道:“一路由二哥统领,带领两万战兵攻昌平,而朕带着剩下的兵马绕道去北京,届时我大军到了北京城下,次日便展开猛攻,尽最快速度攻下明都北京!”
老成持重的代善慢悠悠的走到地图前,仔细看着皇太极规划出来的两条道路,半响后才说道:“八弟的想法好是好,但危险也太过巨大,三天之内要是攻下北京,而我这一路军又没办法在三天内攻下昌平,到那时我军就只能杀马充饥了。”
“是啊,太危险了。”
“万一要是三天之内攻不下来,我们岂不是要饿死在明人的地界上?”
无论是女真八旗还是蒙古八旗的旗主们均是摇头否认这个策略,他们都已经攻下蓟州,明朝皇帝肯定已经得到了消息,北京周围必将戒严。
到时候三天之内攻不下北京可就不好弄粮食了,再者最近这几年天气特别邪乎,也不知道这天老爷抽的什么风,夏天长就不说了,冬天来得也特别早。
现在已经十月了,他们大军必须在天气转凉前回到北方,不然这寒冷的冬天就能要了他们的命。
面对满屋子的否声,皇太极拔出插在地图上的马刀,指着地图道:“就算明人小皇帝现在得到消息,他也需要时间来调兵遣将,眼下就是千载难逢的战机,明朝东北一线的大部分兵力都在辽东与大同,北京周围能有多少兵力?
如果我们现在不冒险,继续按照原定战略进攻昌平,那等昌平攻下来了,明朝各地援军已经到了,到那时北京城内就不是几万军队的事了,而是十几万,二十几万,到那时你们谁能付得起这个责任?!”
皇太极的声音铿锵有力,女真八旗与蒙古八旗的旗主们都沉默了,连代善表情也变得慎重,开始换个角度看这件事。
人数是女真族的软肋,明朝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军队都在东北、西北两个方向,人数多达百万,就是这样,其他地方依旧可以在短时间内号召起十几万、二十几万的军队。
说句实际的,要是明朝军队有古代秦军、汉军那般骁勇善战,早把女真全族屠个干净的了。
而女真族只有数万战兵,死上一千人都够心疼好久的,而明朝这边就算死上十几万、二十几万军队都无关痛痒。
要想从拥有庞大人口基数的明朝手上讨得便宜,就必须抓住一切机会,他的老爹努尔哈赤就会抓住机会,到了他们这辈更要学会抓住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