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王家庆的演讲
反对修建克拉运河的基本上有这么几个人,詹天琪、张大盘和钱满贵。虽然只有三个人,但是他们所占的股份达到了百分之十五,是不可小觑的。
况且,这三位里,除了钱满贵之外,詹天琪掌控着最重要的水利水电公司,张大盘负责着当前集团最大的项目钢铁城工程。分量就可见一斑了。
至于其他人,实际上詹天琪很清楚,除了她和张大盘,其他人几乎都是李麦的盲目追随者,连最老持稳重的一哥余一刀,也支持修建克拉运河。她是知道自己这边没什么优势的,但是她怎么着要尽力阻止李麦做这件事情。她有自己充分的理由。
正如钱满贵一样,他作为枪团建设集团董事局里比较特殊的一员,在修建克拉运河这个问题上,只能从商业利益的层面去考虑。他是做了很多功课的,甚至让下面人用数据模型进行了演算。他得出的结论和詹天琪的一致——修建克拉运河是一个无底洞,亏本的买卖!
张大盘的理由却是相对简单一些——当前集团没有能力同时上马两个大项目,要知道钢铁城论起投资规模来,也是非常庞大的。那边又上马一个会在短时间内大量地吞掉集团各种资源的克拉运河,太危险了。他知道大唐实业的大老板戚君庭先生和李麦的关系,但他是一个原则性非常强的人,对事不对人。凡是能在各自行业能混出点名堂的,无不是这样的原则性强的人。不该妥协的,决不妥协。
于是,这三个人就构成了反对派。
从另一个角度看,李麦是希望看到这样的情况出现的。他深切地知道,人无完人,自己再牛逼也会有出错的时候。如果扼杀了不同意见的源头,那么将来他出错之前,便不会有人提醒他阻止他。一名领袖就是要能容得下不同意见。老毛容不下,最后死了。
论数量,如果举手表决,詹天琪也甭挺着个大肚子过来开会了,李麦那边人多势众,举举手就完了。但是李麦很清楚,那样来得太形式化。他要以情以理地说服不同意见的三个人。况且他知道,实际上有好几位董事完全是出于对自己的信任才选择站在自己这边的,对克拉运河实际上并不十分了解。
比如方彪,方彪懂个什么克拉运河的意义。他只知道,麦哥要做的就是对的就一定要支持的!
因此,李麦也想借这次辩证会,让大家知道,修建克拉运河到底有什么意义,对公司来说到底会带来什么样的利益,踏踏实实地跟着他的步伐摩擦摩擦摩擦,似魔鬼的步伐……
换言之,李麦有绝对的信心说服詹天琪等三人,因为有王家庆的加盟。
李麦对面的墙壁上挂着大屏幕,王家庆亲自操作着投影仪播放幻灯片和小视频。他首先进行发言,他手持指挥棒,走到大屏幕前面。大家都侧过身,看向大屏幕。
王家庆清了清嗓子,扫视了全场一眼,开始说道,“主席,各位董事,就是否修建克拉运河,我是持支持观点的。我想从三个方面阐述我的理由。”
李麦点了点头,看向詹天琪,詹天琪也微微点了点头。王家庆这才开始最后一次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绪,往下说。
他没用发言稿,所有要表达的都在脑子里,昨晚他熬了一个通宵整理了出来,睡了一个上午,中午起来温习整理,接着就到了这里。
“李主席,詹总,各位董事。这个时候我想简单地做个自我介绍。”王家庆却是这样说,把自我介绍放在这里,似乎别有含义。
“在座的有几位董事我是接触过的。去年的填海工程事故是我带队帮着一起勘探爆炸现场。今天之前,我是的身份是海军第十三水下救援队的部队长。李主席亲自到部队去要我。各位可能有所不知,现役军官转业地方通常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因为这里面存在军队和地方衔接接收干部的这么一个过程,所以耗时会很长。更关键的是,我很热爱部队,我希望能在部队工作一辈子。因此我从来没想过转业。”
顿了顿,王家庆继续说道,“咱们抛开手续上的事情不说,单单从我个人情感上来说。我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修了两个专业的硕士。我毕生的梦想就是为国防建设贡献最后一份力量。所以我从来没有想过脱下军装,自从我穿上军装的那天起。”
“李主席找到我跟我提起想让我转业,担任新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的时候,一开始我是拒绝的。我不在乎年俸,不在乎社会地位,我有自己的理想,就是我方才所讲的,为国防建设贡献掉最后一份力量。”
“但是,李主席提到了克拉地峡。他想要让我担任枪团建设集团克拉运河项目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我愣住了,我当时就愣住了。克拉地峡,一个非常熟悉非常熟悉同时又非常叫人遗憾的名字。我当时上大学的时候,参加了官方的克拉运河筹建小组。正如各位从新闻上面了解到的一样,当年确确实实由官方牵头,两国主导,几大工程机械制造国企参与的筹建小组是成立了的。”
“正当我们要一鼓作气地推进到实施阶段的时候,有些国企撤出了。然后就是这个项目不了了之,至今依然只是存留在国府的一个计划,或者说是设想。究其根源,我认为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国际舆论环境不利于运河的修建。说白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及新加坡的反对态度都非常的强烈。”
“李主席跟我提到,他要修建克拉运河的时候,我没有想很多,因为我强烈地意识到,他有很大的可能能够做成这一件国家层面做不到的事情。”王家庆缓了口气,说道,“筹建小组失败之后,我一直在研究失败的原因,同时寻找解决的办法。得出了好几个结论,而这些结论都是一致的。如果牵头的是民企是私企,那么,很多国家层面的事情就不用去考虑。但是!如果是民企和私企,一般来说却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因为这些企业的先天不足摆在那里——没有足够的政府公信力和政府背景。”
“我想,如果让曼谷方面选择,他们肯定会选择和有国家背景的国企合作,而不是除了钱什么都没有的私企。”
看了眼李麦,王家庆说道,“我清楚地知道,一般私企会出现的问题,如果出现在枪团建设集团身上,李主席都有能力和资源解决好。因此,我认为的对私企修建克拉运河的最大的障碍消失了,因此,我认为修建克拉运河的成功率会很大。”
“这是我强烈支持开凿克拉运河的第一个原因。”
顿了顿,王家庆偷空喝了点水,开始指着大屏幕上的地图,往下说,“诸位请看,这里就是克拉地峡的位置。位于泰国春蓬府和拉廊府境内的一段狭长地带。是马来半岛北部最狭窄的地方,宽仅五十六公里。北连中南半岛,南接马来半岛。地峡以南约400公里,也就是北纬7度至10度之间的地段均为泰国的领土,最窄处五十多公里,最宽处大约一百九十公里。之所以人们将连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运河称之为克拉运河,就是因为这条运河最可行的方案是沿着克拉地峡进行开凿。”
“下面我要说的是第二个原因。”
“修建克拉运河在军事上对国家的意义。军事是政治的延伸,站在我的角度,我第二点要说的就是这方面。”王家庆沉声说道,“大家看。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黄金水道马六甲海峡在这里。马六甲海峡周边的形势错综复杂,且基本上都是和我国外交关系很一般的国家。最关键的新加坡扼守马六甲海峡,新加坡的亲美态度是众所周知的。一旦发生战争,且不说我海军舰艇编队是否能够顺利通过马六甲海峡。只需要掐断这条航道,我们的石油供应就会出现大问题!截止今年,我们的石油有百分之七十依赖进口,其中绝大部分需要通过马六甲水道进入南海从而输入国内。大家想象一下那个场面。战争爆发了,敌军大举进攻,我们的坦克却因为缺少燃油而成为了敌人的靶子。我们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修建了东西向的输油管道,原因之一就是为了摆脱对海运的依赖。而海运的要害就在马六甲海峡。”
缓了口气,王家庆喝了点水,然后继续说道,“我要说的第三点理由。修建克拉运河的经济利益。从企业的角度出发考虑,我认为,并非外界盛传的那样是一个投资无底洞。昨晚我做了一些运算,得到的数据如图所示。首先,收益多少,和我们的运营是息息相关的,并且和运河的设计方案有很大的联系。最后运河达到的标准是什么,能够通航多重的船舶,都影响着收益。我列出了几个方案,即便是最小的方案,也能在五十年之内收回成本。”
……
况且,这三位里,除了钱满贵之外,詹天琪掌控着最重要的水利水电公司,张大盘负责着当前集团最大的项目钢铁城工程。分量就可见一斑了。
至于其他人,实际上詹天琪很清楚,除了她和张大盘,其他人几乎都是李麦的盲目追随者,连最老持稳重的一哥余一刀,也支持修建克拉运河。她是知道自己这边没什么优势的,但是她怎么着要尽力阻止李麦做这件事情。她有自己充分的理由。
正如钱满贵一样,他作为枪团建设集团董事局里比较特殊的一员,在修建克拉运河这个问题上,只能从商业利益的层面去考虑。他是做了很多功课的,甚至让下面人用数据模型进行了演算。他得出的结论和詹天琪的一致——修建克拉运河是一个无底洞,亏本的买卖!
张大盘的理由却是相对简单一些——当前集团没有能力同时上马两个大项目,要知道钢铁城论起投资规模来,也是非常庞大的。那边又上马一个会在短时间内大量地吞掉集团各种资源的克拉运河,太危险了。他知道大唐实业的大老板戚君庭先生和李麦的关系,但他是一个原则性非常强的人,对事不对人。凡是能在各自行业能混出点名堂的,无不是这样的原则性强的人。不该妥协的,决不妥协。
于是,这三个人就构成了反对派。
从另一个角度看,李麦是希望看到这样的情况出现的。他深切地知道,人无完人,自己再牛逼也会有出错的时候。如果扼杀了不同意见的源头,那么将来他出错之前,便不会有人提醒他阻止他。一名领袖就是要能容得下不同意见。老毛容不下,最后死了。
论数量,如果举手表决,詹天琪也甭挺着个大肚子过来开会了,李麦那边人多势众,举举手就完了。但是李麦很清楚,那样来得太形式化。他要以情以理地说服不同意见的三个人。况且他知道,实际上有好几位董事完全是出于对自己的信任才选择站在自己这边的,对克拉运河实际上并不十分了解。
比如方彪,方彪懂个什么克拉运河的意义。他只知道,麦哥要做的就是对的就一定要支持的!
因此,李麦也想借这次辩证会,让大家知道,修建克拉运河到底有什么意义,对公司来说到底会带来什么样的利益,踏踏实实地跟着他的步伐摩擦摩擦摩擦,似魔鬼的步伐……
换言之,李麦有绝对的信心说服詹天琪等三人,因为有王家庆的加盟。
李麦对面的墙壁上挂着大屏幕,王家庆亲自操作着投影仪播放幻灯片和小视频。他首先进行发言,他手持指挥棒,走到大屏幕前面。大家都侧过身,看向大屏幕。
王家庆清了清嗓子,扫视了全场一眼,开始说道,“主席,各位董事,就是否修建克拉运河,我是持支持观点的。我想从三个方面阐述我的理由。”
李麦点了点头,看向詹天琪,詹天琪也微微点了点头。王家庆这才开始最后一次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绪,往下说。
他没用发言稿,所有要表达的都在脑子里,昨晚他熬了一个通宵整理了出来,睡了一个上午,中午起来温习整理,接着就到了这里。
“李主席,詹总,各位董事。这个时候我想简单地做个自我介绍。”王家庆却是这样说,把自我介绍放在这里,似乎别有含义。
“在座的有几位董事我是接触过的。去年的填海工程事故是我带队帮着一起勘探爆炸现场。今天之前,我是的身份是海军第十三水下救援队的部队长。李主席亲自到部队去要我。各位可能有所不知,现役军官转业地方通常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因为这里面存在军队和地方衔接接收干部的这么一个过程,所以耗时会很长。更关键的是,我很热爱部队,我希望能在部队工作一辈子。因此我从来没想过转业。”
顿了顿,王家庆继续说道,“咱们抛开手续上的事情不说,单单从我个人情感上来说。我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修了两个专业的硕士。我毕生的梦想就是为国防建设贡献最后一份力量。所以我从来没有想过脱下军装,自从我穿上军装的那天起。”
“李主席找到我跟我提起想让我转业,担任新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的时候,一开始我是拒绝的。我不在乎年俸,不在乎社会地位,我有自己的理想,就是我方才所讲的,为国防建设贡献掉最后一份力量。”
“但是,李主席提到了克拉地峡。他想要让我担任枪团建设集团克拉运河项目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我愣住了,我当时就愣住了。克拉地峡,一个非常熟悉非常熟悉同时又非常叫人遗憾的名字。我当时上大学的时候,参加了官方的克拉运河筹建小组。正如各位从新闻上面了解到的一样,当年确确实实由官方牵头,两国主导,几大工程机械制造国企参与的筹建小组是成立了的。”
“正当我们要一鼓作气地推进到实施阶段的时候,有些国企撤出了。然后就是这个项目不了了之,至今依然只是存留在国府的一个计划,或者说是设想。究其根源,我认为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国际舆论环境不利于运河的修建。说白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及新加坡的反对态度都非常的强烈。”
“李主席跟我提到,他要修建克拉运河的时候,我没有想很多,因为我强烈地意识到,他有很大的可能能够做成这一件国家层面做不到的事情。”王家庆缓了口气,说道,“筹建小组失败之后,我一直在研究失败的原因,同时寻找解决的办法。得出了好几个结论,而这些结论都是一致的。如果牵头的是民企是私企,那么,很多国家层面的事情就不用去考虑。但是!如果是民企和私企,一般来说却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因为这些企业的先天不足摆在那里——没有足够的政府公信力和政府背景。”
“我想,如果让曼谷方面选择,他们肯定会选择和有国家背景的国企合作,而不是除了钱什么都没有的私企。”
看了眼李麦,王家庆说道,“我清楚地知道,一般私企会出现的问题,如果出现在枪团建设集团身上,李主席都有能力和资源解决好。因此,我认为的对私企修建克拉运河的最大的障碍消失了,因此,我认为修建克拉运河的成功率会很大。”
“这是我强烈支持开凿克拉运河的第一个原因。”
顿了顿,王家庆偷空喝了点水,开始指着大屏幕上的地图,往下说,“诸位请看,这里就是克拉地峡的位置。位于泰国春蓬府和拉廊府境内的一段狭长地带。是马来半岛北部最狭窄的地方,宽仅五十六公里。北连中南半岛,南接马来半岛。地峡以南约400公里,也就是北纬7度至10度之间的地段均为泰国的领土,最窄处五十多公里,最宽处大约一百九十公里。之所以人们将连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运河称之为克拉运河,就是因为这条运河最可行的方案是沿着克拉地峡进行开凿。”
“下面我要说的是第二个原因。”
“修建克拉运河在军事上对国家的意义。军事是政治的延伸,站在我的角度,我第二点要说的就是这方面。”王家庆沉声说道,“大家看。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黄金水道马六甲海峡在这里。马六甲海峡周边的形势错综复杂,且基本上都是和我国外交关系很一般的国家。最关键的新加坡扼守马六甲海峡,新加坡的亲美态度是众所周知的。一旦发生战争,且不说我海军舰艇编队是否能够顺利通过马六甲海峡。只需要掐断这条航道,我们的石油供应就会出现大问题!截止今年,我们的石油有百分之七十依赖进口,其中绝大部分需要通过马六甲水道进入南海从而输入国内。大家想象一下那个场面。战争爆发了,敌军大举进攻,我们的坦克却因为缺少燃油而成为了敌人的靶子。我们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修建了东西向的输油管道,原因之一就是为了摆脱对海运的依赖。而海运的要害就在马六甲海峡。”
缓了口气,王家庆喝了点水,然后继续说道,“我要说的第三点理由。修建克拉运河的经济利益。从企业的角度出发考虑,我认为,并非外界盛传的那样是一个投资无底洞。昨晚我做了一些运算,得到的数据如图所示。首先,收益多少,和我们的运营是息息相关的,并且和运河的设计方案有很大的联系。最后运河达到的标准是什么,能够通航多重的船舶,都影响着收益。我列出了几个方案,即便是最小的方案,也能在五十年之内收回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