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9章 1.马赛(二)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帝国对全体国民一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这是领先世界的德政,也是只有帝国才能支撑起来的教育制度。
  进入工业化时代后,对高素质产业工人的需求使得各国都迫切寻求实现普遍义务教育,然而梦想是丰满的,现实却骨感的要命。诸国在决定落实义务教育时却赫然发现,需要实施普遍义务教育,首先要面对的难题是他们没有那么多的教师……
  教育一直是仅限于王族、贵族、神职人员和商人的特权,这其中对魔法的学习和研究又是仅限于具有魔法血统的上层。由于需求有限加上知识被严格管控,诸国长期以来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数一直有限。匆忙间要展开普遍义务教育,第一道难题就是没有足够多的合格教师,就算上面的大人物们愿意摒弃传统的阶级观念,将原本负责贵族养成教育的老师也投入对全民的教育当中,依然无法填满需求和供应之间的巨大缺口。
  哪怕诸国解决了第一个问题,还有更要命的第二个问题等着他们,也就是诸国完全不知道普遍义务教育需要什么样的老师、什么样的教材、什么样的课程安排、什么样的教学进度……说到底,义务教育体系和工业体系一样,也是积累的成果。你可以模仿,可以参照,但是要搞出一套适合本国国情的教育体系只能靠反复试错和积累经验,如同工厂一开始产品质量不过关,在大量残次品的经验教训上逐步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一般。教育体系发展建设也是以大量学生的人生为基础,逐渐摸索发展出来的。仓促之间想搞出一整套健全的体系,无异于痴人说梦。
  两相比较之下——
  “……国家.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正在于此,在皇帝陛下的天才领导下,帝国的体.制比诸国能发挥出更高的工作效率。不论是战后重建还是重大建设项目的投入,乃至教育体系的重建整合,帝国的速度高于历史上所有国家战争结束后的重建速度,甚至高于罗斯联合公国、阿尔比昂王国之类在此次大战中本土未遭受重大损失的国家。对比此前旧王国的无序和混乱,更是凸显由神明拣选出来的天才领导国家才是正途,愚蠢的领导者会让国家灭亡,而由愚众支配的国家更是只会令自己和国家陷入万劫不复……”
  柯罗蒙先生端着教科书在讲台上来回兜圈子,略带亢奋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可尽管他讲得很起劲,教室里的学生只有一小撮愿意买账。
  教室里一共可容纳36名学生上课,36张课桌摆成一个6x6的正方形,显得十分规矩整齐。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学生们专心致志学习知识的场景只存在于前两排,以第三排为分水岭,后面四排所呈现出的则是……呃,怎么说呢,颓废?还是前卫?
  吹泡泡糖的、吃零食的、聊天的、放声大笑的,还有在窗户边玩杂耍和在墙上涂鸦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到了某个集市,或是哪个马戏团进了城,完全没有一点纪律。更令人称奇咋舌的是,老师也好,班级委员也好,完全没有制止或维持纪律的意愿,整个教室俨然是两个世界混合而成的怪异抽象画。
  在外人眼里,这必然是一副荒诞无稽的画面,可在“泽普-迪特利希”中学里,这不过是再普通不过的日常,放大到帝国全境内的四等公民学校里,这依然是司空见惯的风景。
  快乐教育。
  也被称为轻松教育、放松教育,现如今帝国境内全体四等公民普遍适用的教育方式。
  表面上是帝国为保障学童享受快乐轻松的童年所采取的体贴政策,实际上这是一种“区分教育”,用于区分精英(elite)和工具(tool)——将来管理工具们的中层精英和受精英管理的工具们。可以说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就看你自己怎么选择了。
  或许有人会问,让懵懵懂懂、欠缺自我约束和长远规划能力的孩子自己选择未来,这不是瞎胡闹不负责任吗?当然不是,撇开帝国的民族构成和经济发展不谈,仅从财政角度考量,这种教育方式依然有其合理性。
  由于三年前的战争,帝国耗费了大量资源,之后又是战后重建,又是平息动乱,留给教育的预算必然是有限的,在这种条件下实施普遍义务教育,面对财政压力做出取舍,通过降低管理费用,减少人事开支显然是可取的。另一方面,就算帝国大发善心,愿意不惜代价对教育进行投资,实现全面普遍精英教育。最终因为学生的个人资质和自律等方面的差异,最终还是会分化成“工具”和“精英”。既然最终结果是一样的,那么即便不做多余的投资,不甘心一辈子当个工具、想要出人头地的家伙依然会不断努力向上爬吧。
  马赛正是胸怀野心,削尖了脑袋想要出头之人。
  不甘心一辈子当个工人或是面包师,想要爬得更高,成为人上之人,又无力负担大学的学费,考入军校成为军人,服役期满之后转职为地方公务员——这便是马赛的人生规划,而在此之前,他还有几样必须取得的东西。
  一样是优秀的成绩。
  另一样是校方、青年团和社区街道组织的评语,也就是所谓的“内部评审书”。
  基于快乐教育的放养原则,高喊着“玩是孩子的天性,应该让孩子们自由发展”的校方绝不公布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鼓励竞争,不管考试成绩多差,哪怕全部科目加起来总学分只有7分,甚至全部挂零,照样可以毕业。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校内表现则会写进“内部评审书”里,这一纸文件将和社会信用记录、犯罪记录、学历证明、社会福利编号、邻里监视报告、军队服役记录等等文件跟着每个学生一辈子,一直跟到棺材里。
  内部评审书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学力”,就是成绩。第二部分是“生活态度和政治表现”,其中包括是否积极参加社会集体活动、政治倾向、有没有履行对帝国的义务(也就是告密),另外还会附带一大堆教师、同学、清洁工、家人的秘密报告,经过严格的审核之后,最终得出结论:此人适合当工具还是管理者。
  内部评审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对这几页纸看重的孩子的评定结果往往都不会差。但是对并不怎么看重的孩子们,完全没有威慑力可言——那全是些准备好了将来做“工具”的,只要没有“反社会倾向”就不会有大问题。诸如性.取.向异常,不参加各类社会团体,冬赈的时候不捐钱,对皇帝和帝国大不敬,都会被视为“反社会”。在帝国“反社会”是离“叛国”只有一步之遥的罪名,在找工作、获取社会福利方面都会遇到麻烦,严重时会直接被扭送进某个强力部门,最终在某个劳动营里“通过劳动获得自由”。
  马赛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帝国四等公民优秀学生的代表,国.家.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优越性的具体案例。毫无疑问他很优秀,照理说他的人生应该像他自己规划的那样顺利、圆满。但他很清楚,自己其它表现或许毫无问题,但距离他想要的人生始终还差一块拼图,只有这块拼图填满空缺,他才能在赶在明年毕业前得到那张他一辈子都没机会见到的内部评审书,进而获得保送军校的推荐。
  那块拼图的名字叫“告密”。
  帝国官方也好,学校老师也好,儿童团和青年团组织也好,官方从未以文字和言语的形式提倡和鼓励一等公民以下的国民相互告密。但他们却用行动——对告密者和不告密者的差别待遇、双重标准——告诉每一个国民,向政府报告你掌握的各种秘密:你家人的、你朋友的、你同学的、你同事的……这是身为帝国国民应尽的义务。任何没有尽义务的“非国民”,最终都将承受帝国无情的铁拳。
  马赛迫切的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命运,但他打心底里厌恶告密者和告密这种行为本身,更不要说去告发身边的人。可没有告密,他就得不到帝国对他的肯定,他就去不了军校,无法过上他期盼已久的生活。
  马赛一度想去老师那里告发几个班上的坏小子,但他很快就放弃了这个念头,一方面这几个人在老师和校方眼里都没什么份量,关于他们的小报告早就堆成山了,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另一方面每当马赛想到自己跑进办公室,立正,敬礼,然后点头弯腰,凑到班主任、教导主任或驻校警察(专门处理学校暴力事件的警种)的耳朵旁边嘀嘀咕咕,他就感到深深的恶心。
  ——要是有什么恐怖组织的线索或人员被我撞上就好了。
  一边在笔记本上记下歌颂帝国和皇帝的话语,马赛一边在心里半开玩笑的想着。此时他还不知道,很快他的异想天开会以完全出乎他意料的形式实现,而他原本已经规划完毕的人生也会因此大幅转变。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