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郑国渠的麻烦之处
一转眼儿就到了三月末,眼看就是清明了,过了清明,就是黄牛遍地走的播种时节了,可是贼老天竟然连一滴雨都没有下。放眼大汉的天下,除了江河湖泊众多、雨量丰沛的扬州、荆州,以及远在中土之外的益州之外,到处都是这般景象,已经整整三个月没有下过雨了。
“走吧,我们去看看郑国渠。”吕布从大河大堤上站起身来,长叹了一口气,他脚下的薄底快靴感到了泥土的灼热,一抬脚便把一块儿硬土块儿踩成了土灰。放眼望去,整个大河的水位似乎降低了许多,将作大匠、工曹篆鲁墨每日都安排工匠丈量,确切的数字是,三个月来已经降低了三丈。对于水量庞大的大河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它意味着干旱在一天天加剧。如果到了六月还没有下雨,没有雨水补充,大河的某些河段就要断流了。
早在他起身离开京师洛阳城西巡关中、凉州的水利工程,措置旱灾之前,就在北宫召开了一次三公九卿参加的重要会议。“大司马,今年是一龙治水,太祝令早就有言,今年是大旱之年,粮食减产是肯定的。至于能减产到几成儿,还请大司马问询相关官员。自古以来,粮食的重要性都是第一位的,若是没有有效的措施,等到物价飞涨、民怨沸腾就完了。”
太常马日磾一向是急公好义,关心百姓疾苦的,他第一个出班放了头一炮。“大司马,粮食减产多则六成儿,少则三成儿,这个已早有定论。具体是多少,还要看各地的水利设施目前的状况。还请大司马问询将作大匠鲁墨。”户曹篆王隗和少府荀攸连忙出班奏道。
可是,鲁墨正在西京长安城亲自督促修葺郑国渠,无法得知详情。看他的奏疏,总是说不清楚问题所在,这并不是鲁墨一向的作风。不得已,吕布只好决定亲自来长安看上一看了。昨日一早,他便率领两千虎贲赶到了长安城,匆匆歇息了一夜之后,他便立即出城,来到大河边山来自澳将作大匠鲁墨。恰好儿碰到了准备亲自返京面禀大事儿的鲁墨。
战国末期,七雄争霸,秦国屡次派兵进犯韩国,而韩国无法抵挡。无奈之下,只好派遣著名水工郑国作为间谍西入关中,游说秦王修渠。郑国的目的很简单,修渠耗费甚巨,非十年不得完工,他献策修渠,目的便是耗费秦国国力,消弱秦国军队,为韩国争取休养生息的时间。郑国此举是真正的“阳谋”,他深信秦国朝野上下绝对不能抗拒这么大的诱惑。
秦王政元年,好大喜功的秦王嬴政采纳了郑国的建议,并由郑国主持兴修的大型灌溉渠,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五百余里。泾水从司隶北部群山中冲出,流至谷口就进入关中平原了。关中平原东西数百里,南北数十里,平原地形特点是西北略高,东南略低。
郑国渠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地形,在礼泉县东北的谷口开始修干渠,使干渠沿北面山脚向东伸展,很自然地把干渠分布在灌溉区最高地带,不仅最大限度地控制灌溉面积,而且形成了全部自流灌溉系统,可灌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折今一百公斤)。于是关中千里便成为为沃野,秦国再无凶年,秦国因此富强,最终吞并诸侯,芟夷大难,一统天下。
郑国渠开凿以来,由于泥沙淤积,干渠首部逐渐填高,水流不能入渠,历代以来在谷口地方不断改变河水入渠处,但谷口以下的干渠渠道始终不变。一旦泾水的水量不足,流水所夹带的泥沙便会淤积,最终堵塞河道使得郑国渠失去作用。吕布最担忧的便是这一点。
一路之上,在八宝辒辌车中,工曹篆鲁墨用粗大的手掌铺开了最新绘制的地图,为吕布讲解着郑国渠。“主公,郑国渠大致是分为四段儿的。从西到东,从谷口到瓠口这一段是白渠,从瓠口经过黄白城到达万年的这一段是郑国渠,黄白城附近的几条渠是六辅渠,万年往东与渭水相交的那条渠是大禹渠。这四条大渠灌溉了从谷口经黄白城到万年一带的四万倾,使得关中八百里成为一片沃野。每亩能收粮食一钟,一钟为六石四斗,要知道冀州、豫州、徐州、兖州、青州一带的上田亩产不过一石五斗。就因为有了郑国渠,秦国才得以强大。”
解说完了郑国渠的重要意义,鲁墨才开始说出了目前的难题。“若是郑国渠出了问题,那就意味着司隶、凉州粮食产量大减,司隶和凉州的数百万人口变成了最大的包袱。即便是并州的粮食产量有显著的增加,也无法抵消司隶和凉州的巨大消耗。今年是一龙治水,大半个天下都在大旱,并州的粮食产量有去年的八成儿就已经是烧了高香了。所以嘛??????”
“所以,郑国渠绝对不能出问题!”吕布终于听明白了,他满脸凝重地点点头,斩钉截铁地说道。“鲁墨,你也是跟了我十多年的老人儿了,有什么事儿就直截了当地说!不必像这般吞吞吐吐!我吕布还是像当年一般,说出来的话是要算数儿的!你尽请直言好了!”
鲁墨是跟随吕布十多年的老部下,他的性情吕布心里是清楚的,即便有再为难的事儿,他都不会皱一下眉头的。今日他的举动很是反常,其中定然有难言之隐,才导致今日如此这般的模样儿。想到这里,吕布立刻就明白了,他在心中暗自下了决心,一定要弄个清楚明白。
“主公,司隶、凉州、并州的所有城池都已经修缮完毕了,道路已经拓宽完毕,水利工程、沟渠河槽也已经疏浚完毕了。各地的义仓也已经建立,只要今年的收成儿有去年的六成儿,我们便能安然渡过这大旱之年。”鲁墨并没有直说,他还是拐弯抹角地说了一同废话。
吕布端坐在那里,静静地听着鲁墨的废话,他知道鲁墨肯定会把最终的难题说出来的。因为除此之外并无它路。果然,在兜兜转转了一通之后,鲁墨终于进入正题儿了。
“主公,问题就出在白渠这一段上,从谷口开始,由于泥沙淤积,干渠首部逐渐填高,水流不能入渠,历代以来在谷口地方不断改变河水入渠处。故尔,白渠有太白渠、中白渠、偶南渠、南白渠四条,四条渠中,以太白渠西部最为重要,因为其它三条渠都是从太白渠分出来的。一旦太白渠阻塞,其他三条渠便会失去作用,进而影响到整个郑国渠。”
“可是,如今的太白渠上,河道阻塞十分严重,世家大族们在渠上筑坝拦河,修建亭台楼阁,每隔三五里便有一处。长此以往,以至于河道淤塞严重,无法疏浚,严重影响了太白渠以至与郑国渠的水量。更令人痛恨的是,世家大族们在四条渠上设立了十余个小坝,拦河取水,浇灌自己的良田,浑然不顾郑国渠附近的千里良田。此事儿若是不解决,则郑国渠危矣,关中千里良田危矣!左冯翊的地方官儿们去过多次,都被那些世家骂了回来。”
“哦?竟然还有此事儿?我说鲁墨呀,那一份儿名单想必你已经准备好了吧,那就拿出来给我瞧瞧吧。”吕布终于听明白了,原来问题是处在这里!既然找到了关键所在,解决问题的法子便有了,那便是一手用刀一手用钱了。“那一块儿地儿是他们私自圈占的吧?”吕布似乎突然想起了什么似得,看似从容地问了一句。“这个我亲自核实过,是他们私自圈占的官地,并没有地契,地契都在左冯翊的官署之中。”鲁墨斩钉截铁地说道。
原来并没有地契,看来这一回用不上钱了,用刀子就行了。吕布长出了一口气,他随手把典韦招了过来。“老典,你发一封鹰信??????不!你亲自去一趟左冯翊,另外派人去谷口、黄白城、万年三地的县衙,将涉及到太白四渠的地契和相关官员都给我带到谷口去!告诉他们,若是少了一页纸儿,相关人等都要诛九族!”“诺!”典韦一声应诺去了。
就在这时,鲁墨的名单也递过来了,吕布打眼一看,上面前三名都是老熟人儿,头一个便是严宽,第二个是康曼提,第三个是前太尉赵谦!底下还有三十多人,个个都是在京师洛阳城中名头儿甚响的世家大族,每个人都是难缠之极的狠角色,难怪鲁墨畏首畏尾。
看到这里,吕布脸上已经笑意盈盈了,这是他的特点,盛怒之下,总是如此这般的。严宽是他的嫡亲小舅子,康侯爷正在西域指挥战事,赵谦是关西士族的翘楚,下面的三十多人胆敢抗命不动,敢把官差儿骂出来,定然是都望着这三个人马首是瞻呢。
“我们走,即刻赶往谷口县。笔墨伺候,我要给康侯爷修书一封!”
“走吧,我们去看看郑国渠。”吕布从大河大堤上站起身来,长叹了一口气,他脚下的薄底快靴感到了泥土的灼热,一抬脚便把一块儿硬土块儿踩成了土灰。放眼望去,整个大河的水位似乎降低了许多,将作大匠、工曹篆鲁墨每日都安排工匠丈量,确切的数字是,三个月来已经降低了三丈。对于水量庞大的大河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它意味着干旱在一天天加剧。如果到了六月还没有下雨,没有雨水补充,大河的某些河段就要断流了。
早在他起身离开京师洛阳城西巡关中、凉州的水利工程,措置旱灾之前,就在北宫召开了一次三公九卿参加的重要会议。“大司马,今年是一龙治水,太祝令早就有言,今年是大旱之年,粮食减产是肯定的。至于能减产到几成儿,还请大司马问询相关官员。自古以来,粮食的重要性都是第一位的,若是没有有效的措施,等到物价飞涨、民怨沸腾就完了。”
太常马日磾一向是急公好义,关心百姓疾苦的,他第一个出班放了头一炮。“大司马,粮食减产多则六成儿,少则三成儿,这个已早有定论。具体是多少,还要看各地的水利设施目前的状况。还请大司马问询将作大匠鲁墨。”户曹篆王隗和少府荀攸连忙出班奏道。
可是,鲁墨正在西京长安城亲自督促修葺郑国渠,无法得知详情。看他的奏疏,总是说不清楚问题所在,这并不是鲁墨一向的作风。不得已,吕布只好决定亲自来长安看上一看了。昨日一早,他便率领两千虎贲赶到了长安城,匆匆歇息了一夜之后,他便立即出城,来到大河边山来自澳将作大匠鲁墨。恰好儿碰到了准备亲自返京面禀大事儿的鲁墨。
战国末期,七雄争霸,秦国屡次派兵进犯韩国,而韩国无法抵挡。无奈之下,只好派遣著名水工郑国作为间谍西入关中,游说秦王修渠。郑国的目的很简单,修渠耗费甚巨,非十年不得完工,他献策修渠,目的便是耗费秦国国力,消弱秦国军队,为韩国争取休养生息的时间。郑国此举是真正的“阳谋”,他深信秦国朝野上下绝对不能抗拒这么大的诱惑。
秦王政元年,好大喜功的秦王嬴政采纳了郑国的建议,并由郑国主持兴修的大型灌溉渠,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五百余里。泾水从司隶北部群山中冲出,流至谷口就进入关中平原了。关中平原东西数百里,南北数十里,平原地形特点是西北略高,东南略低。
郑国渠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地形,在礼泉县东北的谷口开始修干渠,使干渠沿北面山脚向东伸展,很自然地把干渠分布在灌溉区最高地带,不仅最大限度地控制灌溉面积,而且形成了全部自流灌溉系统,可灌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折今一百公斤)。于是关中千里便成为为沃野,秦国再无凶年,秦国因此富强,最终吞并诸侯,芟夷大难,一统天下。
郑国渠开凿以来,由于泥沙淤积,干渠首部逐渐填高,水流不能入渠,历代以来在谷口地方不断改变河水入渠处,但谷口以下的干渠渠道始终不变。一旦泾水的水量不足,流水所夹带的泥沙便会淤积,最终堵塞河道使得郑国渠失去作用。吕布最担忧的便是这一点。
一路之上,在八宝辒辌车中,工曹篆鲁墨用粗大的手掌铺开了最新绘制的地图,为吕布讲解着郑国渠。“主公,郑国渠大致是分为四段儿的。从西到东,从谷口到瓠口这一段是白渠,从瓠口经过黄白城到达万年的这一段是郑国渠,黄白城附近的几条渠是六辅渠,万年往东与渭水相交的那条渠是大禹渠。这四条大渠灌溉了从谷口经黄白城到万年一带的四万倾,使得关中八百里成为一片沃野。每亩能收粮食一钟,一钟为六石四斗,要知道冀州、豫州、徐州、兖州、青州一带的上田亩产不过一石五斗。就因为有了郑国渠,秦国才得以强大。”
解说完了郑国渠的重要意义,鲁墨才开始说出了目前的难题。“若是郑国渠出了问题,那就意味着司隶、凉州粮食产量大减,司隶和凉州的数百万人口变成了最大的包袱。即便是并州的粮食产量有显著的增加,也无法抵消司隶和凉州的巨大消耗。今年是一龙治水,大半个天下都在大旱,并州的粮食产量有去年的八成儿就已经是烧了高香了。所以嘛??????”
“所以,郑国渠绝对不能出问题!”吕布终于听明白了,他满脸凝重地点点头,斩钉截铁地说道。“鲁墨,你也是跟了我十多年的老人儿了,有什么事儿就直截了当地说!不必像这般吞吞吐吐!我吕布还是像当年一般,说出来的话是要算数儿的!你尽请直言好了!”
鲁墨是跟随吕布十多年的老部下,他的性情吕布心里是清楚的,即便有再为难的事儿,他都不会皱一下眉头的。今日他的举动很是反常,其中定然有难言之隐,才导致今日如此这般的模样儿。想到这里,吕布立刻就明白了,他在心中暗自下了决心,一定要弄个清楚明白。
“主公,司隶、凉州、并州的所有城池都已经修缮完毕了,道路已经拓宽完毕,水利工程、沟渠河槽也已经疏浚完毕了。各地的义仓也已经建立,只要今年的收成儿有去年的六成儿,我们便能安然渡过这大旱之年。”鲁墨并没有直说,他还是拐弯抹角地说了一同废话。
吕布端坐在那里,静静地听着鲁墨的废话,他知道鲁墨肯定会把最终的难题说出来的。因为除此之外并无它路。果然,在兜兜转转了一通之后,鲁墨终于进入正题儿了。
“主公,问题就出在白渠这一段上,从谷口开始,由于泥沙淤积,干渠首部逐渐填高,水流不能入渠,历代以来在谷口地方不断改变河水入渠处。故尔,白渠有太白渠、中白渠、偶南渠、南白渠四条,四条渠中,以太白渠西部最为重要,因为其它三条渠都是从太白渠分出来的。一旦太白渠阻塞,其他三条渠便会失去作用,进而影响到整个郑国渠。”
“可是,如今的太白渠上,河道阻塞十分严重,世家大族们在渠上筑坝拦河,修建亭台楼阁,每隔三五里便有一处。长此以往,以至于河道淤塞严重,无法疏浚,严重影响了太白渠以至与郑国渠的水量。更令人痛恨的是,世家大族们在四条渠上设立了十余个小坝,拦河取水,浇灌自己的良田,浑然不顾郑国渠附近的千里良田。此事儿若是不解决,则郑国渠危矣,关中千里良田危矣!左冯翊的地方官儿们去过多次,都被那些世家骂了回来。”
“哦?竟然还有此事儿?我说鲁墨呀,那一份儿名单想必你已经准备好了吧,那就拿出来给我瞧瞧吧。”吕布终于听明白了,原来问题是处在这里!既然找到了关键所在,解决问题的法子便有了,那便是一手用刀一手用钱了。“那一块儿地儿是他们私自圈占的吧?”吕布似乎突然想起了什么似得,看似从容地问了一句。“这个我亲自核实过,是他们私自圈占的官地,并没有地契,地契都在左冯翊的官署之中。”鲁墨斩钉截铁地说道。
原来并没有地契,看来这一回用不上钱了,用刀子就行了。吕布长出了一口气,他随手把典韦招了过来。“老典,你发一封鹰信??????不!你亲自去一趟左冯翊,另外派人去谷口、黄白城、万年三地的县衙,将涉及到太白四渠的地契和相关官员都给我带到谷口去!告诉他们,若是少了一页纸儿,相关人等都要诛九族!”“诺!”典韦一声应诺去了。
就在这时,鲁墨的名单也递过来了,吕布打眼一看,上面前三名都是老熟人儿,头一个便是严宽,第二个是康曼提,第三个是前太尉赵谦!底下还有三十多人,个个都是在京师洛阳城中名头儿甚响的世家大族,每个人都是难缠之极的狠角色,难怪鲁墨畏首畏尾。
看到这里,吕布脸上已经笑意盈盈了,这是他的特点,盛怒之下,总是如此这般的。严宽是他的嫡亲小舅子,康侯爷正在西域指挥战事,赵谦是关西士族的翘楚,下面的三十多人胆敢抗命不动,敢把官差儿骂出来,定然是都望着这三个人马首是瞻呢。
“我们走,即刻赶往谷口县。笔墨伺候,我要给康侯爷修书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