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好大一堆殿下
限于这个时代的通讯技术,刚刚完成登基大典的朱由栋当然不知道此时的欧洲发生了什么。就算是知道了,他也只能挥挥手,喟叹一声历史的惯性真是强大,其他的,什么也做不了。
实际上,这几天,他已经要忙疯了。
在九日的登基大典完成后,通政司迅速的秉承他的旨意,连发数道圣旨。
第一道,当然是尊朱翊钧为太上太皇——这样的称号,真是开天辟地第一个了。毕竟,孙子登基了,爷爷还在世的,也就只有北齐高家那个神经病家族有过一次,而且那次人家的称号还是无上皇。所以,太上太皇这个称号,真的是有史以来第一个。
紧接着,自然是尊原来万历的皇后王喜姐为太皇太后。原来的郑贵妃,为太皇太妃。自己的生母郭氏为皇太后。
至于自己已经去世多年的生父朱常洛,则被追尊为孝贞皇帝——当然,毕竟这位没有真正做过皇帝,所以,只有谥号,没有庙号。
接下来,是册封自己的太孙妃柳氏为皇后,选侍游氏为贵妃。
然后是自己的弟弟妹妹们,朱由校被封为莱王,封地在登莱。朱由?封为简王、朱由楫封为齐王、朱由模为怀王、朱由检为信王,至于历史本位面朱常洛最后的两个儿子,因为这个位面朱常洛死得太早,还没有来得及出世。
而朱常洛的女儿们,在这个位面存活下来的,有六位。朱由栋将其全部册封为公主。
在把家里的亲戚们安排好了后,内廷的人事也有较大的变动。
首先便是朱翊钧搬出了乾清宫,带着王喜姐、郑秀儿等后妃,集体搬到了西苑居住。朱由栋的生母郭氏搬进了慈宁宫,而朱由栋则是搬进了乾清宫。然后朱由栋的弟弟妹妹们因为全部都没有成年,但是慈庆宫毕竟是法定的东宫。所以朱由栋让他们搬进了兴华宫。
除了宫殿的主人们进行了更换调整外。内廷二十四司也进行了微调。
原司礼监掌印太监李恩跟着朱翊钧去了西苑,在反复思考后,朱由栋让曹化淳做了新的司礼监掌印太监。
然后他把魏忠贤从内官监抽了出来,安排老魏做了司礼监秉笔兼东厂厂督。
南京镇守太监王承恩被招了回来,担任内官监太监。刘时敏则继续担任御马监太监。
内廷最有实权的四大部门都安排好了之后,那些从红河庄时代起就跟随朱由栋的一些宦官,或多或少的都得到了提升,开始逐渐的掌控其他的各监、司、局。
至于方正化,朱由栋用的很顺手,所以只是把他的级别提升了,但职务还是没变。
这便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吧。
不过,内廷虽然变化很大,但是外廷却基本维持了稳定——毕竟,这套内阁班子是朱由栋出任监国后搭建起来,已经用得很顺手了。就算是要调整,也是把对倭国、暹罗的这场战争打完了再调。
以上种种,虽然事情不少,但好在从朱翊钧明确禅位的想法后,以上人事变动已经在紧锣密鼓的筹划、安排。所以,这些只是在登基大典后履行相关手续而已。
而朱由栋登基后首先去做的,却是朱家的宗室问题。
1618年5月10日,登基大典后的第二天,朱由栋就召集大明所有亲王聚会。
按照老朱定下来的礼法,皇帝没有继承皇位的儿子都是亲王,亲王没有继承亲王位的儿子都是郡王。亲王、郡王代代世袭,不减爵。从郡王的儿子(没有继承郡王位的)起,这爵位就是每代逐渐下降,直至降到奉国中尉,便不再降等——奉国中尉不管有多少个儿子,全部都还是奉国中尉。
老朱当年一口气封了27位亲王,这27位亲王开枝散叶,又陆陆续续产生了数百位郡王。从朱老四开始,十多代大明皇帝又分封了三十多位亲王,然后这些亲王又产生了更多的郡王......
当然,亲王之中有绝嗣的,有除爵的。郡王当中这种情况就更多。总之,到了朱由栋登基的时候,大明一共有28位亲王(不含朱由校等新封四王),以及903位郡王......
在前些年朱由栋搞人口普查的时候,大明的宗室并不是禁区。所以,朱由栋还掌握一个数据:到了这会儿,发源于老朱的那个y染色体,已经复制了25.3万份。
这么多人,不能通过科举做官,也不能经商。可以说,到了这个时候,除了亲王的日子还比较好过之外,即便是郡王,那日子也是过得紧巴巴的。至于什么将军、中尉啥的,更是普遍的穷困潦倒了。
宗室问题不解决,是存在巨大隐患的。首先是政治不正确:大明也是提倡孝道的。你这皇帝连自己家的亲戚都照顾不好,有啥资格要求老百姓讲孝道?而孝道都不讲的话,那忠诚又从何而来?而且在朱由栋看来,朱家子孙这么多人,闲了这么多年,废物当然不少。但是在历史本位面,朱家子孙里也有出类拔萃的。这样的人,实在不应该都被圈养起来当米虫。
故而新皇登基,第一件事,就是处理宗室的问题。当然,大明的宗室人口这会儿实在太多了,不可能全部召集起来聚会。所以,把亲王们叫在一起商讨就是了。
这场会议是在兴华宫召开的。
从万历手中拿到乾清宫开始,朱由栋花了一天的时间仔细的到处转了转。之后,穿越者得出的结论是:这宫里缺会议室啊,缺各种各样,能够容纳不同人数,并且能够保密的会议室。
但是这会儿毕竟时间紧,改造啥的是来不及了。所以,还是先用一下兴华宫吧。然后,兴华宫就第一次涌进来了二十八位亲王。
这些王爷们平日里基本都不认识,这难得的聚到一起,你殿下我殿下的,一堆殿下互相致意,很是热闹了一番。
“皇上驾到~”
“臣等拜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哈哈哈,诸位免礼。今日都是家里人聚会,咱们啊,今天谈的是家事,可不要那些君臣之礼。嗯,从太祖那里算下来,朕是太祖的第十一代子孙。这真要论起辈分,今天在场的,几乎都是朕的长辈了。所以,该是朕向诸位先见礼才是。”
“臣等不敢。”
开什么玩笑?这位新皇以前做皇太孙的时候就杀伐果断各种折腾,惹毛了他可是真敢夷你三族的!更别说前两天那登基大典上,仙人派神龙直接赐下传国玉玺和斩蛇剑了——这会儿皇上的威望比当年的太祖都高!
因此,辈分啥的就不要去讲了,谁真的犯了傻,要在皇上面前充长辈。嗯,请尽管去,我等恕不奉陪。
可惜,这些亲王里就真的没有蠢人。所以,在朱由栋故意放低姿态,想要把关系拉近一点,后面好说话的动作做出后,一个响应他的都没有。
“咳咳,各位长辈请坐,今天请大家来呢,主要是想跟大家说一下我大明宗室未来的待遇问题。”
此言一出,在座的诸王再也淡定不下来了,一时之间,整个会场都变得有些嘈杂起来。
朱由栋身边的方正化正想出言呵斥,但看到朱由栋做了一个摇头的动作后,迅速的安坐了下来。
待得二十多位亲王彼此一阵私下嘀咕后,终于有人抬头看到了嘴角挂笑的朱由栋,大家伙才反应过来:哎哟,君前失仪了。于是大家又是一阵行礼、请罪。
折腾了好大半天后,朱由栋才再次开口讲话:“朕知道,我朱家子孙繁衍到今日,男丁已经数十万了。国家财政早就不堪重负,所以自弘治时起,孝宗皇帝就明确下旨,限制各位亲王的王妃、侍妾人数,其实就是想要控制宗室人口的膨胀。而自正德时起,朝廷拖欠宗室俸禄就已经成了常态。到了如今,所谓奉国中尉,好多活得连乞丐都不如了。便是诸位亲王,因为家里亲戚多,所以这日子也过得有些紧吧。”
长叹了一口气,朱由栋起身:“朕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要为我朱家子孙,找一条可以安稳过日子的长久之道!”
实际上,这几天,他已经要忙疯了。
在九日的登基大典完成后,通政司迅速的秉承他的旨意,连发数道圣旨。
第一道,当然是尊朱翊钧为太上太皇——这样的称号,真是开天辟地第一个了。毕竟,孙子登基了,爷爷还在世的,也就只有北齐高家那个神经病家族有过一次,而且那次人家的称号还是无上皇。所以,太上太皇这个称号,真的是有史以来第一个。
紧接着,自然是尊原来万历的皇后王喜姐为太皇太后。原来的郑贵妃,为太皇太妃。自己的生母郭氏为皇太后。
至于自己已经去世多年的生父朱常洛,则被追尊为孝贞皇帝——当然,毕竟这位没有真正做过皇帝,所以,只有谥号,没有庙号。
接下来,是册封自己的太孙妃柳氏为皇后,选侍游氏为贵妃。
然后是自己的弟弟妹妹们,朱由校被封为莱王,封地在登莱。朱由?封为简王、朱由楫封为齐王、朱由模为怀王、朱由检为信王,至于历史本位面朱常洛最后的两个儿子,因为这个位面朱常洛死得太早,还没有来得及出世。
而朱常洛的女儿们,在这个位面存活下来的,有六位。朱由栋将其全部册封为公主。
在把家里的亲戚们安排好了后,内廷的人事也有较大的变动。
首先便是朱翊钧搬出了乾清宫,带着王喜姐、郑秀儿等后妃,集体搬到了西苑居住。朱由栋的生母郭氏搬进了慈宁宫,而朱由栋则是搬进了乾清宫。然后朱由栋的弟弟妹妹们因为全部都没有成年,但是慈庆宫毕竟是法定的东宫。所以朱由栋让他们搬进了兴华宫。
除了宫殿的主人们进行了更换调整外。内廷二十四司也进行了微调。
原司礼监掌印太监李恩跟着朱翊钧去了西苑,在反复思考后,朱由栋让曹化淳做了新的司礼监掌印太监。
然后他把魏忠贤从内官监抽了出来,安排老魏做了司礼监秉笔兼东厂厂督。
南京镇守太监王承恩被招了回来,担任内官监太监。刘时敏则继续担任御马监太监。
内廷最有实权的四大部门都安排好了之后,那些从红河庄时代起就跟随朱由栋的一些宦官,或多或少的都得到了提升,开始逐渐的掌控其他的各监、司、局。
至于方正化,朱由栋用的很顺手,所以只是把他的级别提升了,但职务还是没变。
这便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吧。
不过,内廷虽然变化很大,但是外廷却基本维持了稳定——毕竟,这套内阁班子是朱由栋出任监国后搭建起来,已经用得很顺手了。就算是要调整,也是把对倭国、暹罗的这场战争打完了再调。
以上种种,虽然事情不少,但好在从朱翊钧明确禅位的想法后,以上人事变动已经在紧锣密鼓的筹划、安排。所以,这些只是在登基大典后履行相关手续而已。
而朱由栋登基后首先去做的,却是朱家的宗室问题。
1618年5月10日,登基大典后的第二天,朱由栋就召集大明所有亲王聚会。
按照老朱定下来的礼法,皇帝没有继承皇位的儿子都是亲王,亲王没有继承亲王位的儿子都是郡王。亲王、郡王代代世袭,不减爵。从郡王的儿子(没有继承郡王位的)起,这爵位就是每代逐渐下降,直至降到奉国中尉,便不再降等——奉国中尉不管有多少个儿子,全部都还是奉国中尉。
老朱当年一口气封了27位亲王,这27位亲王开枝散叶,又陆陆续续产生了数百位郡王。从朱老四开始,十多代大明皇帝又分封了三十多位亲王,然后这些亲王又产生了更多的郡王......
当然,亲王之中有绝嗣的,有除爵的。郡王当中这种情况就更多。总之,到了朱由栋登基的时候,大明一共有28位亲王(不含朱由校等新封四王),以及903位郡王......
在前些年朱由栋搞人口普查的时候,大明的宗室并不是禁区。所以,朱由栋还掌握一个数据:到了这会儿,发源于老朱的那个y染色体,已经复制了25.3万份。
这么多人,不能通过科举做官,也不能经商。可以说,到了这个时候,除了亲王的日子还比较好过之外,即便是郡王,那日子也是过得紧巴巴的。至于什么将军、中尉啥的,更是普遍的穷困潦倒了。
宗室问题不解决,是存在巨大隐患的。首先是政治不正确:大明也是提倡孝道的。你这皇帝连自己家的亲戚都照顾不好,有啥资格要求老百姓讲孝道?而孝道都不讲的话,那忠诚又从何而来?而且在朱由栋看来,朱家子孙这么多人,闲了这么多年,废物当然不少。但是在历史本位面,朱家子孙里也有出类拔萃的。这样的人,实在不应该都被圈养起来当米虫。
故而新皇登基,第一件事,就是处理宗室的问题。当然,大明的宗室人口这会儿实在太多了,不可能全部召集起来聚会。所以,把亲王们叫在一起商讨就是了。
这场会议是在兴华宫召开的。
从万历手中拿到乾清宫开始,朱由栋花了一天的时间仔细的到处转了转。之后,穿越者得出的结论是:这宫里缺会议室啊,缺各种各样,能够容纳不同人数,并且能够保密的会议室。
但是这会儿毕竟时间紧,改造啥的是来不及了。所以,还是先用一下兴华宫吧。然后,兴华宫就第一次涌进来了二十八位亲王。
这些王爷们平日里基本都不认识,这难得的聚到一起,你殿下我殿下的,一堆殿下互相致意,很是热闹了一番。
“皇上驾到~”
“臣等拜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哈哈哈,诸位免礼。今日都是家里人聚会,咱们啊,今天谈的是家事,可不要那些君臣之礼。嗯,从太祖那里算下来,朕是太祖的第十一代子孙。这真要论起辈分,今天在场的,几乎都是朕的长辈了。所以,该是朕向诸位先见礼才是。”
“臣等不敢。”
开什么玩笑?这位新皇以前做皇太孙的时候就杀伐果断各种折腾,惹毛了他可是真敢夷你三族的!更别说前两天那登基大典上,仙人派神龙直接赐下传国玉玺和斩蛇剑了——这会儿皇上的威望比当年的太祖都高!
因此,辈分啥的就不要去讲了,谁真的犯了傻,要在皇上面前充长辈。嗯,请尽管去,我等恕不奉陪。
可惜,这些亲王里就真的没有蠢人。所以,在朱由栋故意放低姿态,想要把关系拉近一点,后面好说话的动作做出后,一个响应他的都没有。
“咳咳,各位长辈请坐,今天请大家来呢,主要是想跟大家说一下我大明宗室未来的待遇问题。”
此言一出,在座的诸王再也淡定不下来了,一时之间,整个会场都变得有些嘈杂起来。
朱由栋身边的方正化正想出言呵斥,但看到朱由栋做了一个摇头的动作后,迅速的安坐了下来。
待得二十多位亲王彼此一阵私下嘀咕后,终于有人抬头看到了嘴角挂笑的朱由栋,大家伙才反应过来:哎哟,君前失仪了。于是大家又是一阵行礼、请罪。
折腾了好大半天后,朱由栋才再次开口讲话:“朕知道,我朱家子孙繁衍到今日,男丁已经数十万了。国家财政早就不堪重负,所以自弘治时起,孝宗皇帝就明确下旨,限制各位亲王的王妃、侍妾人数,其实就是想要控制宗室人口的膨胀。而自正德时起,朝廷拖欠宗室俸禄就已经成了常态。到了如今,所谓奉国中尉,好多活得连乞丐都不如了。便是诸位亲王,因为家里亲戚多,所以这日子也过得有些紧吧。”
长叹了一口气,朱由栋起身:“朕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要为我朱家子孙,找一条可以安稳过日子的长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