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严仲子大喜过望。
  隐忍已久的严仲子,决定给聂政配备一支小分队。因为目标是韩国的国相,也是韩侯的叔叔,此公人多势众,防卫森严,不易下手。
  然而聂政反对。
  聂政说,这事绝不可以人多。人多嘴杂,是非也多,哪有不泄密的?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臣只能一人前往执行任务。
  只身前往的聂政如入无人之境。他手提三尺之剑,入韩境,进国都,闯相府,上厅堂,在手持戈戟的卫士们还没来得及反应时,就一剑刺死了侠累。然后,又一声长啸,击杀了侠累的卫队数十人。
  这时的场面不难想象。那一定是所有人都惊呆了,谁都不敢上前。
  聂政开始对自己动手。
  他先是割掉了自己的面皮,又挖掉自己的眼睛,然后剖腹挑出肠子,这才倒地而死。这些动作,他做得有条不紊,一丝不苟,平心静气。
  聂政,莫非是“冷血杀手”?
  不,他有情有义。
  什么情?
  亲情,还有友情。
  事实上,聂政毁容不为别的,就是要保护所有相关人,包括严仲子。这也是他反对成立小分队的初衷。他对严仲子说得很清楚:韩卫两国相距不远。一旦走漏风声,韩人举国与主公作对,岂不危险?
  同样,一旦暴露真面目,生活在齐国的姐姐岂能不受牵连?
  为此,聂政甘当无名英雄。
  这就是聂政的情义了。
  只不过他没想到,自己的姐姐更是一个侠女。
  这样的女人和男人
  聂政的姐姐叫聂荣。
  聂荣也到了韩国。因为聂政死后,韩国人成了没头的苍蝇。他们不知道这个刺客是谁,为什么要刺杀侠累,又是谁在幕后指使。冤有头,债有主。怒不可遏的韩侯下令将聂政暴尸街头,悬赏千金,务必查清他的真名实姓。
  消息传来,聂荣立即动身,并在韩都街头一眼就认出了弟弟。
  聂荣伏尸大哭。
  围观的韩国人替她捏把汗。他们说:我们国君正在悬赏追查这个刺客,夫人难道不清楚吗?怎么还敢来认尸?
  聂荣说:我当然知道,我怎么会不知道?想我这苦命的弟弟,虽然身怀绝技,志向远大,却因为放心不下老母和妾身,只能忍辱负重,屈身市井,混迹于贩夫走卒之中。现在老母宾天,妾身已嫁,他可以“为知己者死”,也可以大显身手,扬名立万了。但,弟弟因为妾身尚存,不忍牵连,竟如此地毁坏自己的容貌。我又怎么忍心为了苟活在世,而泯灭贤弟的英名呢?
  说完,聂荣在韩国人的大惊失色中,哭死在聂政的尸体旁。
  这让人想到了安提戈涅。
  安提戈涅是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剧中人。她的哥哥波吕尼克斯在宫廷斗争中失败,被他们的舅舅、新国王克瑞翁宣布为“叛国者”,抛尸郊外,去喂野狗和猛禽。然而安提戈涅却不顾克瑞翁“收尸者杀无赦”的命令,在哥哥的尸体上撒土三次,以代掩埋。
  克瑞翁盛怒。
  盛怒的克瑞翁抓住自己的外甥女,问她是否知道国王的命令是不可违抗的。
  安提戈涅平静地回答——
  我知道。不过,我也知道另一种命令。这命令不是今天或明天的,而是永远的。谁也不知道它来自何处,但谁都不能违抗它却不受神的谴责。正是这命令叫我去埋葬波吕尼克斯,因为不能让我母亲死去的儿子没有葬身之地。
  聂荣接到的,莫非也是这样的命令?
  塑造了安提戈涅形象的索福克勒斯,跟聂荣应该是同时代人。距离那位“自杀的刺客”鉏麑,则大约二百多年。11
  鉏麑接到的,也是另一种命令。正是这命令让他义无反顾,正是这命令让他杀身成仁。当然,这三个人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鉏麑是为了国,聂荣和安提戈涅是为了家;鉏麑是为了正义,聂荣和安提戈涅是为了亲情。然而他们接到的命令却来自同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叫天良。
  天良在,则天理存。
  不过虽然死了,灵公却没有住手。他设宴招待赵盾,后堂则埋伏着甲士,还有恶犬。靠着别人的帮助,被迫害的赵盾才杀出重围,逃离国都。如此步步紧逼的结果,是灵公终于被赵盾的堂弟或堂侄赵穿所杀。时间,是在这年的农历九月二十六日。
  但这笔账,最后还是算到了赵盾的头上。赵穿杀了灵公后,晋国的太史董狐立即记录在案,称“赵盾弑其君”,并在朝廷上拿给大家看。
  赵盾说:不对,不是我杀的。
  董狐说:你是晋国正卿。你被追杀,并没逃出国境;你回朝廷,又不严惩凶手。国君不是你杀的,是谁杀的?
  史官的尊严有如哨兵,神圣不可侵犯。
  赵盾无言以对。
  这就是文天祥《正气歌》中所谓“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它比刺客的刀子还要锐利,因为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精神的力量虽然无形,却也无敌。因此,这句话也可以改成“在韩聂荣哭,在晋董狐笔”。
  这是怎样的女人!
  这是怎样的男人!

章节目录